姜子牙的前半生為何活得這樣窩囊?做上門女婿還被老婆趕了出來

無白書生 發佈 2022-06-20T10:27:58.078546+00:00

半世坎坷生微寒,直鉤空釣渭水間。誰言此身年已老?敢定周朝八百年。此詩寫的是姜子牙,乃無白書生所作,自知登不上大雅,且引於此,權作本文開篇。

半世坎坷生微寒,直鉤空釣渭水間。

誰言此身年已老?敢定周朝八百年。

此詩寫的是姜子牙,乃無白書生所作,自知登不上大雅,且引於此,權作本文開篇。

從前,我們老家魯南一帶,大凡有人家起屋造梁,往往都會用紅紙寫上「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八字,貼於新房堂屋正中,以求建房順利,諸事平安。

這種習俗起源於何時?書生並不知曉,只知道姜太公在民間的確神一樣地存在著,所以各地也都常見對太公的奉祀。

姜太公被推上神壇,大多是因為小說《封神演義》的作用。小說中的姜子牙,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這便使他有了神的身份,因此也具有了神的意志和神的法力。

他能掐會算,能騰雲駕霧,也能呼風喚雨。他有打神鞭、杏黃旗等神器,有四不象神奇的坐騎。他指揮的是千軍萬馬,驅動的各路神明,同時他也擁有封神的權力。

隨著《封神演義》的流傳,不但使姜子牙的名字家喻戶曉,也出現了許多關於他的傳奇神話。由此所造成的歷史效應,就是我們對於商周交替時的那段歷史,似乎總停留在小說的情節中,或者神話傳說里。

歷史上對於姜子牙的記載並不詳盡,確切地說是對他渭水遇文王之前的那段歲月記載不詳。《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說:「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干周西伯。」

那麼,姜子牙在「年老矣」之前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什麼原因導致他「半生微寒」呢?《史記》並沒有告訴我們,只簡單交待了他的祖上家世。

通過《史記》我們知道,姜子牙名叫姜尚,字子牙。他的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立下大功,在舜、禹時期被封在呂地。姜尚是其遠代後裔,便以封地為氏,因此又稱呂尚,別號飛熊。

不過,北宋史料記載,當時著名的「藍田四呂」即呂大忠、呂大臨、呂大均、呂大防,其祖上是姜尚的後裔。據他們的祖父呂通的墓志銘上記載:「姜尚,因封地於汲郡,國號為呂,故又名呂尚。姜太公歸周后,改封於齊,其子孫入齊者為姜氏,留汲者為呂氏。

此處記載頗有懸疑,因為汲郡地處河南,是西晉時所置,姜尚除了被封於齊之外,何時被封於汲郡?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從正史的記載中,我們知道的就只有這些。至於他的出生年月、父母情況我們還是一無所知。

正史中沒有,然而我們可以看野史。野史上對姜子牙的記載比正史豐富有趣得多,雖然有神話的成份,卻也不失為對正史的補充。中國先秦之歷史,與神話有太多的聯繫。

據一些史料上說,姜太公高壽139歲,也有說118歲,卒於約公元前1015年,《史記》中也說「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雖不那麼具體,卻也承認了太公是高齡而死。照此推算,太公應該生於約公元前1150年前後。

太公既然是呂氏遠代的後裔,看來呂氏或姜姓的顯赫家世已經與他沒有太多的關係。況且隨著夏、商兩代的交替,姜子牙祖上這一脈則有可能成為以耕作為生的平民或奴隸。這樣就不能解釋他的「半生寒微」了。

姜子牙「飛熊」之號,應該與他出生時的徵兆有關。相傳,姜子牙出生於八月,在他出生的前一天晚上,他的母親在產前陣痛過後小睡了一會。忽然間一聲響亮,四周一片通明,一頭生著雙翅的飛熊向她猛撲過來。母親被嚇得大叫救命,被丈夫叫醒,方知為一場惡夢。丈夫得知夢中情形,以為是大吉之兆。

待姜尚生下,卻是又瘦又小,完全沒有「熊」的胖壯之態,還一直哭鬧不休,父母對此有些憂慮。有一天,家裡來了一位奇異老者,見姜尚哭鬧,便在他的小屁股上輕輕拍了三下,口中念道:「莫哭莫慌,六十開張。成於甲子,貴在齊姜。」

老者回頭又對姜尚的父母說:「此子生於八月,前人有言,八月桂花飄,苦盡甘來步步高。八月龍抬頭,不做君王就做侯。雖前途多舛,但終大器晚成。」說完飄然而去。

《史記》中說姜尚是「東海上人」,這與《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中提到的姜子牙「居東海之濱」,以及《呂氏春秋·首時》所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雖然吻合,但都很籠統含糊。

那麼姜尚的出生地究竟在哪裡呢?對這個問題,晉代張華在他的《博物志》中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再參照《水經注·齊乘》中的說法:「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根據古代的地理顯示,漢代的「海曲」在今山東省日照市一帶,而「莒州」也在今日照下轄的莒縣一帶。據此,基本可以推斷,姜尚的出身之地在今山東東部黃海之濱的日照、莒縣一帶。

確定了姜子牙的出生之地之後,我們再看他在成年之後的生活軌跡。根據一些野史稗聞,我們可以大略了解姜子牙的「半生寒微」之窘狀。

姜尚長大以後,娶一馬姓女子為妻。也有一說是張姓女子。為了養家餬口,他曾去商都朝歌幫人殺牛,因其生性懶惰被主家解僱。後來利用自己學到的一點屠技賣起了豬肉,結果一點也沒有賣出。由於天氣炎熱,沒賣出的豬肉全都發臭了,只好倒進水溝。

後來又看到別人羊肉賣得好,便改賣羊肉,結果和賣豬肉一樣沒有賣出,無奈也只好倒掉。第三天,姜子牙決定豬肉、羊肉一塊賣,卻趕上京城禁市,街上一個也沒有。不用說,那肉又臭了。

賣肉不成,姜尚便改做麵粉生意,可是一連幾天都沒有人買。最後終於有人來買,卻只要了一文錢的。少是少了點,可總算是開張了。心裡正有些安慰的時候,突然起了一陣大風,把麵粉颳得四處飛散,只好空著手回家了。

妻子馬氏(或張氏)看他這樣倒霉背時,氣怒之下便和他分道揚鑣,不久就嫁給了別人。

這些野史傳聞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足以印證了他的出身低微和「半生寒微」。

然而雖是野史,卻也不無根據,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經做過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販。《尉繚子》說:「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而《韓詩外傳》中則又說:「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居於朝歌。」

這兩處記載雖然在年齡上的說法稍有不同,但都說明了姜子牙當時已是年過半百、將近古稀之人,在朝歌做過屠夫,在棘津渡口賣過食品,那食品自然是豬肉、羊肉和麵粉了。

除此之外,姜子牙似乎在棘津渡口還做過為客棧接迎客人的事情。漢代劉向的《說苑·尊賢》中說:「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不知書生對這「迎客之舍人」的理解是否正確。

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棄他而去,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子牙曾經是夫入婦家的贅婿,後來因為不擅生計而被老婦逐出家門。這種說法源於《戰國策·秦五策》,其中寫道:「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

對於「齊之逐夫」,高誘註解說是「為老婦之逐」,即姜子牙是作為贅婿被老婦逐出的。被「逐」出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不擅謀生,倒霉而又無用。

不過劉向在《說苑·雜言》中似乎又補充了兩個原因,說「太公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不會種田,又不會打魚,所以劉向在《說苑·尊賢》中說「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

嗚呼!霉運如太公者,時有幾人也?

然而姜尚也並非一無是處,《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姬昌。」

此處記載向我們提供了姜尚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經在商紂王朝中擔任過官職,後來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無道而離開,過了一段遊說和隱居生活的經歷。但是不能確定,故此太史公用了「或說」一詞。因為在其它的歷史文獻中,姜尚事紂、遊說和隱居的具體細節,幾乎都沒有提及。

那麼,姜子牙在妻子離開或是被老婦逐出之後,到底去了哪裡?這還得看野史。

老婆離開之後,姜子牙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於是離開朝歌,另尋他處。據說,姜子牙最後去了崑崙山,成為太乙真人的座下弟子。在那裡,他學到了陰陽妙理、奇門遁甲等玄妙手段,也學會了統兵打仗、行軍布陣的本領,同時也擁有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和策略。

學成之後,姜子牙下山,垂釣於渭水邊,終於為文王所遇,從此開啟了他神奇而又傳奇的下半生。

宋代呂蒙正,不知其是否為姜尚後人,他在《寒窯賦》中嘆道:「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時也,命也,運也!」

姜太公一生,蓋是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