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捆綁西方戰車 日本首相首次參加北約峰會意味著什麼?

看看新聞 發佈 2022-06-20T13:46:00.851589+00:00

6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他將出席本月底舉行的北約峰會,並準備在峰會上呼籲北約將注意力轉向亞洲,宣稱「從根本上強化防衛能力,將日美同盟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果成行,這將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參加北約峰會,無論是對日本,還是對亞洲來說,都具有不同尋常的含義。

6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他將出席本月底舉行的北約峰會,並準備在峰會上呼籲北約將注意力轉向亞洲,宣稱「從根本上強化防衛能力,將日美同盟提升到新的高度」。如果成行,這將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參加北約峰會,無論是對日本,還是對亞洲來說,都具有不同尋常的含義。

北約要將觸手伸向亞洲?

北約全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於1949年。該組織最核心的內容在於公約第五條明確規定:「在歐洲或北美,對任何一個或多個成員國的武裝攻擊就是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

作為一個集體安全組織,北約在成立後的70多年時間裡總體上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有效地維護了成員國的安全。這突出表現在該組織自成立至今,只有一次事件促使其援引第五條來採取集體軍事行動,即2001年的「9·11」事件。

也正因如此,一些小國積極申請加入該組織,以圖實現國家安全。北約組織成員從最初的12國,增加到現在的30國,而且還有多個國家已經提交了入盟申請,例如剛剛申請的瑞典和芬蘭。參加此次北約峰會的非北約成員國除了日本外,還有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換句話說,北約組織在亞洲地區也開始積極擴展影響力。

日本試圖進一步強化與北約組織的軍事合作

根據外務省網站的介紹,日本對北約組織的定位是「共同對基本的價值觀和全球安全承擔著責任的合作夥伴」,並期待雙方「繼續為改善共同關心的領域和地區的安全環境做出貢獻。」

近年來,日本已經在開始參與北約組織的集體活動。2015年秋,日本就參加了北約在葡萄牙附近舉行的海上軍事演習。2018年,日本設立北約常駐代表部,並再次參加波羅的海的聯合軍事演習。2019年,日本第一次參加北約組織的大型反網絡攻擊演習。

今年4月7日,日本外相林芳正首次參加北約外長會議,並在會上表態:「在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問題已經不能單獨討論,北約和包括日本在內的夥伴國是時候加強合作了。」5月17日,日本防衛省武官最高領導、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也首次在布魯塞爾參加了北約軍事委員會舉辦的參謀長會議。

所以,岸田首相首次參加北約峰會在日本政府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領土爭端和法律與政治等問題,日本不太可能成為北約的正式成員國,但是可以通過密切的常態化合作來構建政治互信和聯合威懾。

日本在害怕什麼?

俄烏衝突對當前國際秩序造成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不確定性。北約國家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問題上的政治、經濟和外交博弈正在重新塑造歐洲地區乃至全球的價值觀、秩序觀和權力觀。

俄羅斯外交部3月21日宣布:因為日本對俄羅斯採取制裁,作為報復手段,俄羅斯中止與日本締結和平條約的談判,以及北方四島領土等問題的談判。日本一些人開始擔憂,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急劇加強的情況下,日美同盟能否保證日本的安全。

這也意味著,日本政府對未來印太地區的安全局勢看法趨於負面。從戰略上來看,日本希望通過加強與北約的合作來增強軍事力量,同時釋放出與北約「同氣連枝」的強烈信號,以威懾任何可能出現的軍事威脅。

從戰術上來看,日本希望在本國或周邊「有事」時,能夠有北約國家在歐洲方向進行策應。此前,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訪日時,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就表示,希望北約加強對印太地區的參與,並強調歐洲與亞洲的安全保障不可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北約不斷進入亞太地區,一些北約成員國不停派飛機、軍艦到中國周邊海域搞軍事演習,製造局勢緊張、挑動矛盾。北約持續突破地域和領域,鼓吹集團對抗的「新冷戰」,國際社會對此理應高度警惕並堅決反對。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說,「北約已經搞亂了歐洲,不要再企圖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看看新聞Knews編輯:趙歆 郝苗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