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人事司負責人就《網絡主播行為規範》答記者問

光明網 發佈 2022-06-23T21:22:37.877666+00:00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行為規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人事司負責人就《行為規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問:《行為規範》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行為規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人事司負責人就《行為規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

問:《行為規範》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答:近年來,網絡直播節目大量湧現,網絡主播數量快速增長,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網絡主播隊伍素質良莠不齊,進入門檻低,部分網絡主播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念扭曲,傳播低俗庸俗內容、散布虛假信息、誘導非理性消費和大額打賞、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稅、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違法違規問題時有發生,嚴重擾亂行業秩序,污染社會風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亟需對網絡主播行為予以規範、加強監管。為加強規範管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廣泛開展專題調研的基礎上,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共同起草形成了《網絡主播行為規範》。

《行為規範》出台的目的是引導網絡主播規範從業行為,強化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將有利於提高網絡主播隊伍整體素質,治理行業亂象,規範行業秩序,通過規範管理進一步推動網絡表演、網絡視聽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

問:《行為規範》所指的「網絡主播」主要包括哪些人員?

答:《行為規範》中的「網絡主播」是指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網絡表演、視聽節目服務的主播人員,包括在網絡平台直播、與用戶進行實時交流互動、以上傳音視頻節目形式發聲出鏡等人員。此外,結合當前新技術發展,《行為規範》還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播列入了參照執行的範圍。

三、

問:《行為規範》對網絡主播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行為規範》規定了網絡主播應當堅持的正向行為規範和要求,包括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規範,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遵守網絡實名制註冊帳號有關規定,實名註冊並規範使用帳號名稱;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堅持健康的格調品味,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抵制破壞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生態的不良行為;引導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保持良好聲屏形象,表演、服飾、妝容、語言、行為、肢體動作及畫面展示等要符合大眾審美情趣和欣賞習慣;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遵守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履行納稅義務;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掌握從事主播工作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從事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直播的網絡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

另一方面,針對目前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行為規範》還列出了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和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的行為,為網絡主播從業行為劃定了底線和紅線。

我們理解,這些要求都是網絡主播從業應當遵循的基本規範,有利於網絡主播樹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四、

問:針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行為規範》對網絡主播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針對社會廣泛關切的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保護問題,《行為規範》在第十四條中進行了多處強化,積極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一是不得介紹或者展示自殺、自殘、暴力血腥、高危動作和其他易引發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險行為,表現吸菸、酗酒等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內容;二是不得利用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角色進行非廣告類的商業宣傳、表演或作為噱頭獲取商業或不正當利益,指引錯誤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內容;三是不得通過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宣傳「刷禮物抽獎」等手段,暗示、誘惑、鼓勵用戶大額「打賞」,引誘未成年用戶「打賞」或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

五、

問:針對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節目服務中存在的「飯圈」亂象,《行為規範》對網絡主播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為落實文娛領域綜合治理部署安排,整治「飯圈」亂象,《行為規範》第六條明確要求網絡主播應當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行為規範》第七條明確要求網絡主播應當引導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共建文明健康的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生態環境。此外,《行為規範》第十四條還明確規定網絡主播不得引導用戶低俗互動,組織煽動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造謠攻擊,實施網絡暴力。

六、

問:當前,網絡主播在直播帶貨中違法違規情況時有發生,對此,《行為規範》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針對公眾反映強烈的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數據造假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行為規範》第十四條對網絡主播直播帶貨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不得營銷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產權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虛構或者篡改交易、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等數據流量造假;二是不得誇張宣傳誤導消費者,通過虛假承諾誘騙消費者,使用絕對化用語,違反廣告相關法律法規未經許可直播銷售專營、專賣物品等;三是不得通過「彈幕」、直播間名稱、公告、語音等傳播虛假、騷擾廣告。對於此前社會關注的個別網絡主播偷逃稅現象,《行為規範》第十一條明確要求網絡主播應當如實申報收入,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七、

問:根據《行為規範》有關規定,網絡主播出現違規行為將會受到何種處理?

答:《行為規範》明確,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和經紀機構要嚴格落實對網絡主播管理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網絡主播入駐、培訓、日常管理、業務評分檔案和「紅黃牌」管理等內部制度規範。對出現違規行為的網絡主播,要強化警示和約束;對問題性質嚴重、多次出現問題且屢教不改的網絡主播,應當封禁帳號,將相關網絡主播納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不允許以更換帳號或更換平台等形式再度開播。對構成犯罪的網絡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違法失德藝人不得提供公開進行文藝表演、發聲出鏡機會,防止轉移陣地復出。有關行業協會對違法違規、失德失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網絡主播要定期公布,引導各平台聯合抵制、嚴肅懲戒。同時,對向上向善、模範遵守行為規範的網絡主播,我們鼓勵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和經紀機構對其進行正向激勵。

八、

問:為確保《行為規範》有效落實,對行業主管部門、平台和經紀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分別作出了哪些規定?

答:《行為規範》明確了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網絡表演和網絡視聽平台及經紀機構、有關行業協會在加強網絡主播教育引導、監督管理、違規行為處理等方面的職責,促進形成合力。

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和經紀機構以及網絡主播的監督管理,發現網絡主播違規行為,及時責成相關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予以處理。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廣播電視行政部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和經紀機構的執法巡查,依法查處提供違法違規內容的網絡表演和網絡視聽平台,並督促平台和經紀機構及時處置違法違規內容及相關網絡主播。

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台和經紀機構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義務,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對網絡主播的教育培訓、日常管理和規範引導。網絡表演、網絡視聽經紀機構要依法合規為網絡主播提供經紀服務,維護網絡主播合法權益。平台和經紀機構規範網絡主播情況及網絡主播規範從業情況,將納入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許可管理、日常管理、安全檢查、節目上線管理考察範圍。

各有關行業協會要加強引導,建立健全網絡主播信用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行業規範和自律公約,探索建立平台與主播約束關係機制,積極開展道德評議,強化培訓引導服務。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微信公眾號

責編:劉國棟 安偉貞

技術:張悅

來源: 首都廣播電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