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6

作文輔導老師 發佈 2022-06-27T17:44:54.529745+00:00

【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6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有人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對此你怎麼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文題解析】: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6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有人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對此你怎麼看?

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選自唯意志主義創始人叔本華曾說過的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但他強調愉快獨處的前提是一個人得有豐富的精神思想,「一個精神豐富的人在獨處的時候,沉浸於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樂;但對一個精神思想能力比較弱的人,接連不斷地聚會、看戲、出遊消遣都無法驅走那折磨人的無聊。」

由此,寫作的思路也就很明顯了。一個人在獨處時才能成為他自己,是因為一個人獨處時,他可以充分地自由思考,而不必被他人所裹挾。這是寫作時應該對材料進行的闡釋。但在此之外,還可以更進一層,指出,真正的思想自由並不在於是否獨處,而是應該時時刻刻積累自身,讓自己有豐富而正確的知識,讓自己有準確判別信息準確性、正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此外,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係,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並不能真正融入自身。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於我們。只有將這兩者充分結合,我們才能做到不管身處何時,都能保有自由而獨立的思想,都能自由而暢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從而成為真正的我們自己。

參考立意:

1.不放棄任何一道思想的閃光,不放棄任何一個自己。

2.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不論何時都是我自己。

3.失去自我的源頭是獨立思考的空白。

2、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只有深刻地認識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人們才能做到全情投入。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文題解析】:

本題為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是否只有認識到自己所做之事的意義,才能全情投入?對於材料中給出問題,可以辯證地分析看待。所謂意義,即是人對自然或社會事物的認識,是人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做事之前,若能先認識到這件事在社會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能讓人樹立起信心,理解前行的方向,明白自己在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位置,能讓人對抗恐懼、對抗無聊和便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意義象徵著目標,人如果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會迸發出無限的勇氣和信念,即使面對艱難困苦和個人犧牲也會在所不惜。因此,人們能事先認識所做之事的意義,有助於全情投入、促進最佳表現。

反之,沒有認識到所做之事的意義,其實也不妨礙全情投入、努力耕耘。能否全力而為,並不在於是否事先知曉意義所在,而取決於做事的態度。事實上,我們不可能在每次做事之前都先去深入解讀這件事的意義之後才展開行動,有些事的意義也並非一時半刻就能思考清楚,因此,事必躬親、重視細節、追求成功、全力以赴的態度才是致勝的關鍵。只要認真負責、敢於擔當、不畏艱難、孜孜以求,就能全情投入,就能獲得滿意的成績,而這與是否能認識到這件事的意義是無甚關聯的。即使能認識到事情的意義,但若缺少了踏實勤勉的負責態度,也不能全情投入、迎接成功。

因此,可以在以上兩種看法中任選一種,行文過程中要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使用合宜的論據來進行支撐。

立意:

1.態度決定高度。

2.認識意義,確定目標。

3.多行多為,腳踏實地。

4.知行合一,迎接輝煌。


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第一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勇士,第一個發現石墨烯的科研大牛,第一個自駕橫跨中國的女司機,第一個在一分鐘內吃完十個漢堡的壯漢……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對這樣的「第一人」津津樂道;但也有人對這樣的關注不以為然。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題目自擬,字數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中列舉了探險界(首登珠峰第一人、自駕橫跨中國第一女司機)、科學界(第一個發現石墨烯)、生活界(第一個在一分鐘內吃完十個漢堡)等領域的一系列「第一人」。並對此展開討論:是否有必要關注第一人?第二或其他是不是也值得我們關注。所以,本次作文題關鍵詞是「第一(或首創)」,寫作中可圍繞著關鍵詞選擇其中一個角度來談,也可以多角度展開。

所以,寫作時可以對「高度讚揚第一」或「充分最終第二」這兩方面展開思考。寫作中應當指出,那些在正道上敢於吃螃蟹的第一人,永遠值得我們去尊敬(違法犯罪或有害社會健康的第一人當然不算)。但是只關注第一,而忽略第二或那些在第一背後默默奉獻的人的做法,是不應當被提倡的。所以,寫作時要注意,即使要肯定第一,也不能孤立、片面為之,否則會偏題;至少要兼顧第二,行文中要同時提及第二,表明對「第二」的立場與態度。第二重要,為什麼;第二為什麼不該忽略;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立意的正確性。

立意:

1.敢為人先,勇爭第一。

2.第一背後的無名英雄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3.是第二成就了第一的輝煌。

4、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有人說,人生於當下,卻無往不在傳統之中。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確對待「當下」與「傳統」的命題。材料的主旨即為既要傳承傳統,更要過好當下,發展傳統。

「傳統」意為「世代相傳、具有特點的社會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現代漢語詞典》)。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如果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國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終是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流淌在國人心中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創造和積累,積澱著各個時期的社會因子,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對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文化繁榮、昌盛的根基。

傳統無時不蘊含在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琴棋書畫,甚至生老病死,都與傳統息息相關。但傳統有好壞之分,有科學、愚昧之分,隨著時代發展,傳統也會變「味」。如何對待傳統?關鍵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發展的過程中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只有對傳統創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讓它一代代傳承下去。如國家將清明、端午、春節等定為法定假日,就是對傳統節日的保護和傳承;如白話文的變革、戲曲的創新、新文學的興起,就是對傳統文化的革新;如春晚聯歡、清明鮮花、簡訊祝福,就是對傳統的創新,等等。在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不能拋棄傳統;但時代在進步,人們又不能一成不變地守著過去的傳統固步自封,我們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才能使傳統輸入新鮮血液,更好地向前發展。

在審題時,應分清材料中兩個詞的關係,正確的立意應是由「當下」與「傳統」的緊密關係入手,引出我們應面向未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行文時要力避籠統,可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闡明「傳統」的具體內容。可寫人,可寫物,可寫事,也可從「文化」「思想」等領域入手,可多角度聯繫各領域中的某個要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理性認知,深入剖析或生動描述,在思辨中顯現哲思灼見,表現某種特定的價值追求。

立意:

1. 心存好古之意,不失前行之思。

2. 生於當下,活於傳統。

3. 心存傳統,行走天涯。

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現代社會,人們似乎很容易產生各種焦慮:升學焦慮、分離焦慮、飛行焦慮……人們不斷地努力,想要擺脫焦慮,但是詩人艾略特卻說「焦慮是創造力的根基」。

對此,你怎麼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題目自擬;(2)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首先指出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焦慮心理,並由此給出人們不斷努力想要擺脫焦慮的結果。而與此同時,材料也引用詩人艾略特的話,對焦慮給出肯定性的評價,認為焦慮也能促進人的創造力發展。因此,本則材料的重心,在於討論我們如何看待焦慮和利用焦慮的問題。

焦慮指的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所以,寫作時首先可以對「焦慮的原因和內容」展開討論,思考面對什麼情況應該正視焦慮、面對什麼情況又應該化解掉不必要的焦慮。其次,可進一步深入,思考「面對焦慮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怎麼去處理」。在此過程中,可充分借用艾略特的理論「焦慮是創造力的根基」,指出我們應當將焦慮轉化為動力,而非壓垮我們的稻草繩,讓焦慮為我所用,助我奮進。

立意:

1.焦慮並不永恆,破除困境便可破除焦慮。

2.把焦慮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3.不要被焦慮壓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