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來龍去脈」家喻戶曉,來龍指的是什麼?去脈又指的是什麼?

娛樂圈有料到 發佈 2022-06-28T07:54:34.438140+00:00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些詞語的用法,是約定俗成的,而且這些約定俗成的詞語,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依據和來源的,例如人們生活中,用「買東西」,而不用「買南北」,這是為何?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些詞語的用法,是約定俗成的,而且這些約定俗成的詞語,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依據和來源的,例如人們生活中,用「買東西」,而不用「買南北」,這是為何?從五行的角度解讀,東和西代表著木和金,而木塊和金塊可以捧在手心作為交換,南和北代表著水和火,而水和火是不能捧在手心的,因此,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除此之外,人們用「上廁所」,而不用「下廁所」,用「下廚房」,而不用「上廚房」,你知道是為何嗎?

除了這些,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用到「一問三不知」這個成語,那麼,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呢?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中,苟寅對陳成子說得的一句話:「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從中可知,三不知指的是一件事物的「始衷終」,即事物的起源、事物的發展和事物的結局。

《左傳》中「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是告誡人們,要認真了解一件事物的全貌,既「始衷終」,同時,事物的「始衷終」也可以用另一個成語概況,那便是「來龍去脈」,那麼,來龍去脈又指的是什麼呢?何為「來龍」?何為「去脈」?

其實,這個成語起源於古代的風水,風水是一門流傳甚久的民間學問,最早被稱為堪輿,也被稱為相地之術,古代為人們尋找風水寶地得到人,被稱為風水師或者堪輿家,在古代的風水學中,有「龍脈」這一概念。

例如,唐代的著名風水大師,被後世譽為"楊救貧"的楊筠松,其畢生留下的風水典籍,不在少數,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撼龍經》,撼龍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尋龍十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後來,這句話被各種小說、影視和遊戲,改編成「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變得家喻戶曉。

值得注意的是,楊筠松這裡所說的「龍」,指的就是龍脈。

直到明朝的一位名為吾邱瑞的風水堪輿家,才在其相關著作《運壁記·牛眠指穴》中,提出了「來龍去脈」這一概念,所以,來龍去脈這個成語,起源於明朝。

來龍和去脈,都是指一座山的龍脈,也就是整座山主峰的起伏走勢,來龍和去脈是相互對應的,一座山的龍脈從起點撲面而來,便是「來龍」,向遠處盤旋而去,便是「去脈」,來龍即來向,去脈即去向。來龍、去脈結合起來,便是整條龍脈。

後來,「來龍去脈」不僅僅被運用於古代的風水中,也被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用語當中,用來指代了解事物的前因後果或者原委經過。除此之外,在一些明清小說中,也常用「來蹤去跡」來代替「來龍去脈」,二者意思相近,只是「來龍去脈」更為常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