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211就算「失敗」?鄭強一針見血:德國學生上職校也開心

微教咖 發佈 2022-06-29T12:11:08.364413+00:00

#2022高考季#在我國,「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已經成為了所有父母的期待,他們把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都給了自己的兒女,目的就是期待自己的子女可以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我國,「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已經成為了所有父母的期待,他們把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都給了自己的兒女,目的就是期待自己的子女可以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於每個人而言,生活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競爭,比如學校考試,企業面試,晉升比拼等等,而目前最受家長關注的當屬一年一度的高考競爭。


根據數據統計,2022年全國參加高數的人數高達1193萬,而平均本科錄取率僅為41.63%,重點本科錄取率更是低至12.43%,也就是說,在一萬人之中就有8757人上不了重點大學,面對如此殘酷的競爭,任何一位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脫穎而出。

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太高,高考過後也會有很多父母倍感失落。


為什麼我國父母認為孩子考不上211高校就算「失敗」?

不可否認,我國目前大多數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都吃過苦,也經歷過一些大大小小的考試,他們深知勞動的辛苦和落榜的悲傷,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再走自己的老路,父母把最好的東西都分給了孩子,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去拼搏、去競爭。

也許在每個父母的心中,他們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認為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各種考試中鶴立雞群,這或許就是每一個父母紮根到底的信念。


但是我們都知道,高考重點本科錄取率基本穩定不變,它不會因為學生成績考得好而增高,也就是說,無論學生高考成績多好,都會有大約87%的學生落榜重點本科,在認清了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再回頭去看看那些落榜的學子,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優秀,而是競爭過於殘酷。

而現在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沒能考上211或者985高校就是一種失敗,這對於孩子們來說確實太不公平,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由來已久,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很多父母認為考上了好的大學就等於找到了好的工作,未來也就吃穿不愁。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顯然不是。就連最近北大碩士畢業生也表態:畢業生要認清現實,承認平凡。

第二,在很多家庭看來,孩子能否考上重點大學,關乎著家族的榮耀,很多父母勞其一生,就是指望孩子有出息,讓父母臉上有光。而高考一旦落榜,在接下來的數年內,將很難再看到孩子的高光時刻。

所以,要想改變以成績為唯一判斷標準的觀念,必須進行多方面的改造。


鄭強一針見血:德國學生上職校也開心

針對以上問題,知名教育紅人鄭強說出了問題的根本,他認為國內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他還列舉了德國學生考職校也開心的例子。

在德國,每年同樣有一大批高中畢業生落榜,隨後很多人選擇報考了職業學校,但是他們的父母並不會因為這樣結果而苦惱,相反,大家一切照舊,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德國的父母如此心寬呢?歸根結底無非以下兩點。


首先,在德國,即使是職校畢業生就業找工作,他們也可以隨意獲得一份薪資足夠養活自己的崗位,因為這些發達國家薪資起步本身就高,畢業生並不擔心未來會因為學歷低而失業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其次,在西方教育觀念裡面,只要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本事後,父母便可以不再義務撫養,這對西方很多家庭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雖然我國目前還達不到西方的這種程度,也或許因為文化差異的不同,我國永遠也不會像西方一樣,但是我們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除了要從觀念上改變以外,還要不斷提升基層崗位的待遇,這樣才能縮小差異化,降低失落感。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一起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