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從捕蜻蜓到給國產大飛機造「翅膀」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2-07-01T04:14:26.443729+00:00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小時候,張馳愛在鄉間小路上捉蜻蜓,觀察它們在大風吹動、人類捕捉時如何保持穩定的飛行。在他眼中,飛機給予人類一雙「翅膀」,賜予了一種新的超能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

小時候,張馳愛在鄉間小路上捉蜻蜓,觀察它們在大風吹動、人類捕捉時如何保持穩定的飛行。在他眼中,飛機給予人類一雙「翅膀」,賜予了一種新的超能力。

如今已是項目預研總師的張馳,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研發中國的大飛機,從事飛行器總體設計等項目的研究,要成為那個造「翅膀」的人。今年6月,張馳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組織開展的遴選活動中,獲得了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有媒體稱他的成長關鍵詞為「夢想的力量」。

張馳資料圖。北京科協供圖

一架「紙飛機」,是他夢想的起點。要想讓「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遠,張馳在小時候摸索了一套方法,兩側紙張保持對稱,紙片表面保持光滑,減少空氣的阻力。

「薄薄的一張紙,經過簡單翻折,對準一個方向稍稍用力,也可以實現對天空與飛行最質樸的想像與期許。」張馳說。

2011年,他選擇回國加入中國商飛北研中心。回來之前,一位新加坡的朋友對他說:「我從心底里羨慕你。」他一聽很疑惑。朋友解釋因為中國可以建造自己的大飛機,而很多國家沒有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足夠支撐一個偉大的事業。受到激勵,張馳進一步下定決心,「要回來參與我們中國自己的飛機事業。」

在夢幻工作室,一架架名為「靈雀」的技術驗證機從這裡起飛。張馳和一群青年工程師開始了驗證機的項目。他們在想,如何用無人機技術或者是航模技術完成飛機的起飛。如何用工程師的模擬測試工程代替飛行員的風險測試。

最開始一間小辦公室里,幾個年輕人一下了班就拿著木頭打磨器件。在一次實驗中,他們對200多個部件展開切割和組裝,作業了26個小時,完成了驗證機「鐵鳥」的調試。2013年11月18日,「靈雀」飛上了藍天,在天空盤旋了五圈之後平穩落地。

「靈雀」上天只是第一步,張馳的藍圖是讓驗證機探索出無人駕駛飛機的技術。他們大膽地採用了3D列印的方式,製造出一架完整飛機。但在當時,3D列印技術並不成熟,無法列印出大體積的飛機,在材料製作上出現了機身變形和重量不達標等問題。張馳帶著團隊思考如何優化驗證機部件的分解,最終在3D印表機器里實現了生產。

為了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強度,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局部試片來完成材料強度的檢測,對結構做了更輕更優化的處理,搭建了不同於傳統飛機的結構模型,提升了飛機的性能。2018年7月8日,中國第一架全3D列印的混合翼身融合驗證機「靈雀D驗證機」成功首飛,名為「信天翁」。

正是由於「夢想的力量」,夢幻實驗室20多架驗證機「靈雀」誕生於此,完成了對概念設計、初步設計再到驗證試飛等飛行任務;藉助於虛擬飛行技術,他們可以讓飛機在計算機系統里「飛」起來。

「我們就是這樣一步步地成長,讓飛機從物理世界走向了數字世界。」張馳說。

從小時候的捉蝴蝶、捕蜻蜓、放風箏,到現在成為中國商飛北研中心項目預研總師,張馳的夢想都與「飛」有關。

在跟熱愛航空的孩子們打交道時,張馳常會被小朋友們的表現驚訝到。例如遇到了航模掛到樹上的情況,孩子們爬樹的動作麻利,會拿起魚竿去勾回來。他們在做科學實驗時,竟然會遇到剛度、顫振、安定性的問題,有時稀奇古怪的提問,甚至會難倒這名航空科技工作者。但他常常樂此不疲。

張馳的「飛機夢」也鼓勵了更多年輕人。

在2018年創始界的「2050大會」上,北師大二附中航模社的孩子製作的「紙飛機」,在會場飛行盤旋,引來觀眾的驚嘆。張馳志願擔任這支航模社團隊的航空專業顧問、校外指導教師。起初主辦方擔心安全,不允許飛行展示。在多方溝通之後,主辦方讓了步,「只要連續30圈試飛不出現問題,就允許展示飛行。」

孩子們帶著這架2.4米長的航模飛機,一點點地琢磨飛機內部的細節,調整飛機的重心和內部強度,試驗飛機飛行之中遇到的轉彎等問題,在試飛3000多次後,最終通過考核,並實現在雲棲廳的展示飛行。那時埋下的這顆航空夢種子,如今也發芽了,有的孩子上大學時就選了和航空有關的專業。

「青年要有夢想,不要忘記夢想是什麼;要實幹,踏踏實實去實現夢想;要有情懷,放棄逐利的思維。」張馳說。

2017年,在飛往長沙的EU6667成都航空飛機上,張馳徵求了航空公司的同意,帶著108朵的玫瑰花,向喜出望外的女朋友求婚:「你願意嫁給我嗎?」這架國產ARJ21新支線飛機見證了他的夢想與愛情。他想向愛人和更多人證明:國產大飛機的未來同樣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