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號航母,疑似進行核航母才有的岸基蒸汽試驗,為啥還有煙囪?

彧蔚 發佈 2022-07-01T05:00:07.851861+00:00

本來福建艦正式完成下水出塢後,按照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軍艦下水流程,接下來至少還要還進一兩年以上的舾裝和海試流程。

本來福建艦正式完成下水出塢後,按照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軍艦下水流程,接下來至少還要還進一兩年以上的舾裝和海試流程。但是在福建艦下水的時候,官方並沒有提及福建艦下水後將要進行舾裝試驗,而只是提到了「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所以當時外界都在猜測,福建艦下水後是否會跳過傳統意義上的舾裝流程,而只是簡單地進行一些後續系泊試驗後,就直接進行海試呢?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福建艦正式下水,進入系泊階段還不到半個月時間,網絡上再次更新了福建艦的的後續動態。最新照片顯示:福建艦疑似正在進行岸基高溫高壓蒸汽試驗,證據就是在福建艦靠泊的碼頭,一台我國最新研製的「萬向高溫高壓蒸汽岸船輸送裝置」已經成功對接福建艦,並伴隨有大量的高溫高壓蒸汽冒出。

本來這件事可能沒什麼,但是在很多軍迷心中,卻認為這是證明福建艦很可能就是一艘核動力航母的真實證據。因為此前常規動力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沒有進行過相應試驗,同時在福建艦下水的時候,官方壓根一個字都沒提及福建艦採用了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

首先說說這個最新出現的「萬向高溫高壓蒸汽岸船輸送裝置」是何物:

這個萬向高溫高壓蒸汽岸船輸送裝置是我國2020年正式完成試驗,2021年獲准授權生產的一種最新岸基船舶動力試驗裝置。因為大型船舶特別是採用重油鍋爐或者核動力等船舶,將高溫高壓蒸汽作為動力系統的核心介質,但是船舶在正式下水後,如果要對整個動力系統的高溫高壓蒸汽管道、設備進行提前測試,那麼就要啟動船舶自身的重油鍋爐或者核反應堆,但是大部分使用重油鍋爐或者核動力的船舶,在下水的時候其內部包括動力系統並沒有建設完成。所以只能等到船舶內部所有設備全部安裝到位後,才能進行相應的動力測試。

這無疑延緩了採用重油鍋爐或者核動力的船舶,在核心動力上的測試周期,增加了舾裝和海試時間。所以這種最新研製的萬向高溫高壓蒸汽岸船輸送裝置,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一種萬向移動活接式對接裝置,直接使用岸邊鍋爐等設備產生的高溫高壓蒸汽,對船舶內部的蒸汽管道或者不包括燃油鍋爐等蒸汽設備進行提前測試。

使用重油鍋爐的船舶進行蒸汽測試能理解,同時艦載核反應堆也是通過核裂變將鋯管內的水加熱成高溫高壓蒸汽,在啟動核反應堆之前,如何測試這些管道是否完全封閉,也是需要進行相應的高溫高壓蒸汽測試的。所以這也是為啥網友質疑福建艦很可能採用了核反應堆的理由。

為啥此前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沒有進行過相應試驗:

船舶特別是大型船舶在靠泊、舾裝期間,受水面潮汐影響,如果直接使用岸邊的蒸汽管道,進行相應的蒸汽管道或蒸汽設備測試,很可能會因為潮汐的不斷漲跌,而導致管道破裂、高溫高壓蒸汽嚴重泄露。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使用蒸汽作為介質的船舶,都得等到船用鍋爐設備全部安裝到位、且全部調試到位後,鍋爐自身能夠啟動並產生高溫高壓蒸汽後,再進行相應測試。

像遼寧艦和山東艦雖然在舾裝期間,並沒有使用到這種岸基高溫高壓蒸汽測試設備,主要原因就是這種岸基高溫高壓蒸汽設備,在進行測試的時候,需要進行多軸度、靈活性位移才實現穩定供應,而當時我國並沒有這種先進技術和成品可用,所以遼寧艦和山東艦隻能等到所有舾裝工作完成後,啟動自身鍋爐進行相應動力測試。但是帶來的缺點就是會造成整個舾裝和海試周期增長。

為啥不直接啟動自身核反應堆系統進行相應測試,而要專門研製岸基高溫高壓蒸汽測試設備呢?

因為核反應堆不是可以隨便啟動和關停的設備,如果貿然啟動核反應堆,而艦船上的各系統設備有問題的話,那將導致巨大的事故發生,因此艦船各系統未知的情況下是不能貿然啟動核反應堆來產生蒸汽的。

既然福建艦很有可能是核動力,那為啥還有煙囪存在:

的確從現階段福建艦公開的消息來看,官方並沒有說明福建艦到底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但是從艦島的煙道來看,福建艦更像是常規動力航母,因為核動力航母根本沒有煙道。但是從福建艦並沒有和此前的遼寧和山東艦兩艘常規動力航母一樣,利用自身動力測試,反而藉助岸基高溫高壓蒸汽進行管道測試來看,其又很像是核動力航母。

那麼有沒有可能這是一種「混動」航母呢?其實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過,蘇聯時期曾研製過的1153型核動力航母,雖然採用了核動力裝置,但是艦島上仍然和福建艦一樣設計有專屬的煙道。

1153型核動力航母之所以在採用核動力前提下,仍然保留了傳統常規動力航母必須的「煙道」設計,主要原因就在於這艘航母作為蘇聯時期自主設計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為了保證航母建造後的可靠性,除了單獨設計有專用的艦載核反應堆外,還單獨設計了一套獨立的常規動力鍋爐,這樣就算航母下水服役後,搭載的核反應堆輸出功率不足,航母無法正常航行,也能依靠常規動力裝置保持正常運行。

那麼建設福建艦載很有可能是核動力的前提下,仍然保留有常規動力航母必需的煙道,或許背後採用的就是混動系統,也就是其很可能同時搭載了傳統的燃油鍋爐和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個艦載核反應堆系統。畢竟福建艦相比此前的山東艦,從內到外的改變太大了,因此在核心的動力系統上直接上馬全核動力,風險太大了,畢竟平直甲板直接涉及到艦體結構的改變、彈射系統還是全球頂尖的電磁彈射系統,如果再在核心的動力系統上直接上馬全核動力,屬實風險太大了,所以還是核常兼備的混動最為穩妥。

但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從搭載的電磁彈射系統來看,假設其真的使用了核常兼備的動力系統,但是其技術水準相比蘇聯的1153型核動力航母先進的多。因為前面也說過了讓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完全獨立,會造成動力浪費、空間浪費,屬於得不償失的做法。直接並聯使用的話,雖然能夠增加航母總功率輸出,提升航母的航速等,但是傳統的機械並聯過程中,因為兩者功率相差比較大,而且轉速不同,這樣並車在技術是很難實現的。

但是好在前幾年我國馬偉明院士成功研製了「艦載中壓直流輸電技術」,為軍艦的全電推進奠定了基礎優勢。那麼對於福建艦而言,其常規動力和核動力並聯使用就有可能了,比如常規動力鍋爐產生的蒸汽和核動力鍋爐產生的蒸汽都各自帶動汽輪機轉動,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再各自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最後依靠馬院士研製的中壓直流輸電技術,將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分別產生電能經綜合變頻控制系統,輸送到航母各處用電設備上,包括為航母正常航行所需的全電推進、以及電磁彈射系統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供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