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的紅塵情緣》(235)——水泥凝固時間

沉默僅是白銀 發佈 2022-07-01T05:07:29.702070+00:00

吳麻子看了一下表:「好了,咱們抓緊時間,把下一個事情決定了。」據《三國志·袁紹傳》:當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窵起,莫不假其名。



第235回 水泥凝固時間

吳麻子看了一下表:「好了,咱們抓緊時間,把下一個事情決定了。」

所有人又豎起耳朵。

魏紅周心裡尤其怦怦直跳,他知道吳麻子要根據他的提議,將質檢部進行改組了,這可是個大舉措,好不好甭說公司,就是全集團、甚至社會同行都會引發議論。

吳麻子在心裡把魏紅周當成「趙雲」,可能也是巧合,魏紅周現在對他的印象,也恰似當年趙雲看待劉備。

當年趙雲出山時,河北離得較近有兩股勢力:袁紹、公孫瓚。

據《三國志·袁紹傳》:當是時,豪俠多附紹,皆思為之報,州郡窵起,莫不假其名。

意思是當時袁紹很火,門前用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紛至沓來都不足以形容。

而公孫瓚:門前冷落車馬稀!

就是這樣一個時候,趙云為什麼沒有攀龍附鳳去投袁紹?而是轉投公孫瓚呢?因為趙雲追求「仁義」,想找一個仁主。實現自己對仁義的追求。

趙雲通過接觸,看出袁紹假仁假義,並非明主,實現不了自己對仁政的追求。

而公孫瓚以前為百姓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浴血奮戰。兩相比較,似乎公孫瓚更仁義一些。所以趙雲「從仁政所在」跟隨公孫瓚。

當時,公孫瓚問趙雲說,聽說冀州人都想要依附袁紹, 怎麼唯獨你能跟我呢?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也不知道誰是明主,為解除老百姓的倒懸之危,我決定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為自己而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這件事在《三國志》注引《雲別傳》中有明確記載。

趙雲追隨公孫瓚之後,漸漸地發現,公孫瓚並不是像想像中的那麼好,有時也很殘暴,是個難成大事的人。正好這時,劉備也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和劉備經過接觸和了解,逐漸發現劉備是個不錯的人,雖然當時沒有地盤和勢力,但有志於仁德布於天下,是一個能做大事,很有前途的人。於是,趙雲就追隨了劉備,從此一生征戰天下。

也就是說,趙雲看中劉備的為人,劉備的能力,劉備所奉行的「仁義」,所施的「仁政」。

實際上,劉備得了趙雲,也算是如虎添翼,占了大便宜。因為趙雲除了一身作戰的高強本領外,他的謀略可不比一般的軍師謀士差。

有個人人幾乎皆知的事實:,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出現了很多個無主的土地,想要分給跟著自己打戰出生入死的將領,但是趙雲一聽,立即出面勸止,認為,現在天下未定就分封田地,這是不符合綱常倫理的。劉備聽取了趙雲趙子龍的建議,所以劉氏集團才能在益州坐穩,最終成立了蜀國。

假如可以以古喻今的話,現在的魏紅周真猶如當年的「趙雲」,追隨了吳麻子這個「劉備」。而今天給吳麻子出的這個主意,很有助於他能建立自己的「蜀國」。

此刻,吳麻子開始說話:「今天要討論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公司質檢系統的改革,也叫重組。從目前來講,改革的方案是我個人想法,與別人沒有關係,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討論,最終形成班子的集體意願,也能夠成為下一步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

在這裡,他把下面要說的事情起因,全部攬在自己頭上,一是為確保今天順利通過;二是減輕對於魏紅周的壓力,因為中國有句諺語「惹不起鍋惹笊籬」,意思是人都欺軟怕硬,這件事情提出來,如果知道是魏紅周提議的,他們有意見不敢惹自己,可能會遷怒魏紅周。

他說:「最近,住建部追責一起重大工程質量事故,因混凝土強度未達標,多棟樓拆除重建,住建部給予施工總承包單位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降為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的處罰。18棟樓重建,損失超7億。」

其實這件事電視播了,媒體登了,文件發了,但因為不是本單位發生的事情,一般都不大會引起注意。就如同日本電視劇《血疑》裡的一句台詞:人們都知道災難是殘酷的,但誰也不去想災難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說:「這個時我們不談了,大家自己去看文件。今天我要說的,通過這個事,必須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防止這種事情在我們的工程中發生。我們必須要對國家負責,對集團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我們自己負責。」

他停頓一下,繼續:「但是,高度重視不能只是口號,必須要拿出切實的方法來,去真抓實幹,去保證我們的施工質量創優。

根據我的了解,我們公司的工程質量還是比較過硬的,號稱是「雙百率」麼,合格率100%,優質率100%。

最近我經常想,企業在市場經營,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既然我們有這個質量優勢,能不能就乾脆再嚴一步質量控制,把質量創優培育成為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呢?」

室內又是鴉雀無聲,因為吳麻子拋出個新詞「核心競爭力」,這個詞雖然都聽說過,但質量管理、質量創優怎麼能連上,誰可能都沒想過。

吳麻子似乎看出大家的茫然,說道:「關於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具體我也說不清楚。書上原來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不可被替代的能力,也就是在競爭中別人都競爭不過你,替代不了你,只有你才做得到的某種能力。目前,流傳最廣的定義要算張氏定義。這就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博士的定義。

他認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溜不掉的特點。

那麼,根據張維迎⽼師的觀點,我們質量創優如果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完全能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將來我們外市場露面,人家立即就會說,就是這家企業,工程質量永遠是雙百率。」

大家似乎聽明白了,但依舊沒人搭茬,因為誰也不知道他今天的葫蘆里,究竟要賣什麼藥。

「葫蘆里賣的什麼藥」是一句民間俗語。在古代,醫生通常都用葫蘆來盛藥,或者在藥店診室的門口懸掛一個葫蘆,類似我們現在的「招牌」。而醫者經常背著一個藥葫蘆,而人們也搞不清楚藥葫蘆里到底裝的什麼藥,這就是「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的由來。

這句俗語,常用來引喻猜不透對方啥情況、想說什麼、想要幹嘛。

其中公司總工程師「王老師」坐不住了。

王老師名叫王宇軒,原來在建築大學教書,是博士生導師,後因年歲大了,身體不太好,就為離家近,調到這家企業來,擔任公司總工程師,離退休不足兩年了,除去施工技術問題,公司的事情他一般不太過問。

對於工程質量管理,他知道規範要求是:「為保證施工質量,在施工現場實行以總工程師為核心的質量管理網絡。以優質工程為目標,實行工程質量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的工作崗位職責,落實質量責任制。由質檢員具體負責,各分項工程配備具有相當資歷的專職質檢員,實行全過程監督,並強化質量監控和檢測手段。」

他想,這個吳總是不是認為我工作不得力,要拿我「開刀」啊?

於是他趕快表態:「我認為吳總說的極是,從目前情況講,是共和國工程建設質量第二次滑坡,第一次是大躍進時。質量滑坡的關鍵,是因為大干快上要效率,違背科學施工規律,譬如一般水泥完全凝固大概需要1-2天時間,當然水泥凝固和氣溫、養護有關係,在水泥凝固期間要澆水養護一周左右。一般在15天左右能拆模板,3天後就能達到初凝強度70%左右,要是想要達到終凝效果,也就是達到100%設計強度,那麼需要28天左右。但現在有第二天就拆模壘牆的……」

賈德貴說:「王老,那規範等培訓時再說,咱們還是聽聽吳總的改革方案吧。」

(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