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的秘密

清風江月歸閒人 發佈 2022-07-01T10:51:16.105777+00:00

武術前輩們在與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飛犯者立即撲的。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怎樣練才能達到呢?普遍情況:所謂的衣缽傳人和關門弟子在拳學理論上大都海闊天空,但別說是技擊,就連推手也難以讓人信服。

第一部分

武術前輩們在與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飛犯者立即撲的。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怎樣練才能達到呢?

這種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傳,以至於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懷疑它的存在。

普遍情況:所謂的衣缽傳人和關門弟子在拳學理論上大都海闊天空,但別說是技擊,就連推手也難以讓人信服。嘴上說是傳統武術,而實際上是武術加散打。

錯在了一點上。那就是傳統武術練的是心,是人體的先天功能。

而我們現在所練的卻是後天的軀體。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們把鍛鍊的重點放在後天形質上的話,那麽無論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這種鍛鍊模式和現代所有競技體育項目的訓練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嘴上說自己練的是內家拳,形式上也沒有錯。拳法本身並沒有錯,無論是樁功還是架子,錯的是我們每一個執著自我意識的人。如果沒有相應的內功作基礎,即使你練到能把它舉起來,也只不過練的是一身蠻力。

形意,八卦,太極包括所有內家拳在內,不論是拳架還是樁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目的都是在開發人體的先天功能。並使之與後天形體合二為一。

因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勢狀態下,我們才有可能做到身心兩個方面的放鬆。而只有在身心兩個方面都得到放鬆了之後,我們才有望啟動人體的先天功能。作為中盤和下盤只不過是先天功能在人體內部充分發揮使後天形質得到明顯改善的一種外形體現。而現在的練習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內功訓練變成了力量性訓練。以至於把肌肉練成僵硬,關節造成異常的比比皆是。身體素質好的也只不過是增長了些力量而已。對於內功則毫無意義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專業隊的運動員相比較的話,其差距真不是略遜一籌的問題,遠遠不如現代體育項目訓練得科學。

所謂氣沉丹田是人體的生理機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後的一種特徵。而我們卻把前人在無為狀態下獲得的身體變化特徵,用後天的思維方式變成了一種有為的運動方法。

所謂明勁,是習練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體達到節節貫通,節節貫川的狀態之後,而後人卻誤認為此勁一定要使勁才能練成。

現今的太極拳,只能運用一些近乎於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贏人。但是在如今,這種傳統功夫已幾乎成為絕學。

造成這種現狀最重要的原因無外乎有三種:語言,文字和童子功的問題。因為前輩們的心得體會全部來自於先天功能。而語言和文字都是後天所為。做學生的在對先天功能沒有切身體會之前,全都習慣於用後天的思維模式去理解老師說的話。

真正高明的師父,教徒弟都是這樣,先從糊塗起,再從明白來。無論教你什麼,不會和你解釋那麼多,先練著吧,到了一定時候師父會點你一下,那時你就自然明白了。你不練段日子,怎麼說都不會明白。

過去凡屬武術名家在學藝途中都有兩個基本相同的特點。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師指點。所以大都不會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後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後來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和政治上一些相關因素的影響,很多習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練武所必備的條件。

中節的鍛鍊在中國傳統武術的修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習拳者中節必須要打開,這一段被貫通之後當人體在做原地旋轉時,整條脊柱與盆腔還有兩跨是分別轉動的

只有通過人的本體即先天功能的發揮,才能使後天形質得到改善,直至在實際當中發揮出這些動物的特性,而這才是我們每一個習武者所應追求的。

比如當對方用力推住我的雙臂或前胸時,對方的力量會自然而然的沿著我的脊椎產生快速移動,由脊椎骨的自行傳導下降至尾閭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時,我的力卻由腳根起經腿和腰傳送到接觸點作用在對方身上。這在傳統武術中叫分陰陽。在這種生理條件作用下,不管對方有多用力,我的身體卻始終保持在鬆弛的狀態。對方推不動並不是因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於我的身體在做自然性的傳導。這正是傳統武術中無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況下,對方越是推不動就越會用力,而越是用力身體就會越僵。直至想撤回來都不容易。就好像是我把對方給粘在了身上。這時候對方的感覺就好象是推到了牆上,從腳底下有一種被棚起來的感覺。因為對方的力根本沒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隨著自然性傳導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這種狀態下對方越是用力腳底下就越是站不穩。因為對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發的力給破壞了。所以腳下失去了平衡,這就是棚勁。而棚勁的產生正是由於自身陰陽的自動運動。

在這裡要向大家說明的是,功夫到了這個層次的習練者無所謂推人和被人推,因為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這種自身陰陽的轉換或稱之為攻防上的變化已完全脫離了外形的招數和技巧。

到了這個階段習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斷手。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靠近對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攻擊對方的中線。幾乎不給對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機會。所以拳經有云: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

第二部分

改造生理的關鍵是要啟動人體的先天功能。那麼如何啟動人體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們要從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入手。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生理狀況,就會產生出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而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這種高級動物,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是根據自身的生理條件來決定的。

那麼,換一個角度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被禁錮著的。人的生理條件決定了他在現實當中所做的一切。

但是有很多武林前輩都有不見不聞之知覺。這正是人體先天功能所產生的作用。人體現有的生理條件是固定的,我們不可能讓它再長出第三隻眼睛來。能夠改變的只有我們的思想。

說到心態的轉變,大家就會想到佛家所說的修心。佛家歷來只注重心性上的修為,而忽略形體上的鍛鍊。這跟武術有什麼關聯呢?其實無論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性命是不可分的。心物是一元的。

所謂千古不傳之秘只不過是教你如何改變後天的思想意識,讓你從被禁錮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而只有這樣才能啟動本我的原有功能,打開人與自然之間被後天堵塞的通道。這就是禪機,道家稱為玄關。它是開通人體先後天的一把鑰匙。要想開通它的確要有方法,但決沒有什麼口訣。

人的思維是受人類現有的這種生理條件影響的,所以說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如果我們能從主觀上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把它從一種有局限的思維逐漸轉變成一種無局限的思維。而後再通過這種無局限性的思維來改變我們在後天思想意識作用下的能量運行模式。使它從一種雜亂無章的非常狀態,回到一種無意而有序的自我調節狀態。古人把這種狀態稱之為先天狀態。

在這種先天狀態下,人體能量是自然運行而不受後天各種因素的干擾的。也叫做自動運動。可以使不健康的身體變得健康,使健康的身體變得更強壯。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當習練者具備了這種自動運動的體驗之後。接下來,我們將面對的就是如何節流的問題。開源與節流同樣重要。它與心性上的修為是並駕齊驅的。不然的話古人就不會在武學上一直把德行放在首位。

在武學中,技擊只不過是人體在生理改造的進程中各個不同層次的不同表現。如果我們本末倒置的把表象當成了目的,那麼即使你水平再高最終難蹬內家之堂奧。

對於開源和節流的問題在武學上只是歷來被拳家所秘傳。在世間少為人知。這兩個問題一旦展開就會變得非常複雜,因為每個人的脾氣秉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入手功夫決不可能千篇一律。最終所得的結果也是深淺不一。在這種情況下,前人的經驗之談便會給後人一種無所適從之感。況且前人在個人心得的描述上用詞多有隱晦。這就更使後人如入五里迷霧。但這並不是說就沒有好的方法可行。

然而,凡屬非常之成就都來自於平常。可大部分人總是喜歡把問題複雜化。比如,佛道兩家的清規戒律到底是為什麼而設?

要想做到不漏,首先要做到無欲。然而無欲並非無能,只是慧而不用。

在武學中,要過這一劫必須先要過生死關才行。所謂生死關就是讓你在思想意識上,體驗什麼才是真我。這樣你才能明了人的生死只是表面現象的變化而已,其實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死。由此,你才能具備清逸之大勇,而非匹夫之蠻勇。

對於心性的修持是無止境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最基礎的東西往往才最重要。

實際上開源與節流是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的方面。開源是對人體先天功能的啟動,而節流實際上是先天功能對後天形體的轉變。

第三部分

中國傳統武術中的內勁與道家的先天一氣,佛所說的自性,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修煉的都屬同一資源。

用功一定要從無入有。心中需空空洞洞,待需極靜篤之時自然明了其中奧秘。

天地之間,無一不是矛盾,又無一不是圓融,必須打破圓融,統一矛盾,也能融會貫通。

王薌齋先生說練拳要從抽象中求具體。

下面舉例說明,當習拳者在站樁時,雙手如報球狀。球是想像出來的屬於抽象,因此而產生的撐抱力是身體方面的屬於具體。如果說這就是抽象與具體的話,那麼大家都忽略了關鍵性的一點,那就是兩個事例當中所謂的抽象都來自體後天的器官——大腦的想像。

那麼,什麼才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抽象呢?抽象就是不能有具體的形象,換句話說,在人們大腦中所儲存的全部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屬於抽象的範疇。抽象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又是確實存在的。

從拳學的角度看,無論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都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而已。

在拳學中,王薌齋先生說使身體動作達到松即是緊,緊即是松,鬆緊緊松勿過正。實即是虛,虛即是實,實虛虛實得中平。要想能達到這個中平,那麼就非得回到一的狀態不可,而這個一就是道家所說的先天一氣,也正是我們所尋找的抽象。

如果說先天一氣是有的話,可是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如果說它是無,你只要按規矩練,練對了它就有相應效果。它既不著於有也不著於無。不帶有一絲一毫的勉強,沒有後天欲望的驅使,如此中道方為從容。

要想由後天返到先天,具體要求簡單的說,就是身心皆不可用力。因為人活著,包括成長,發育,全部依賴於先天一氣。它是一股活力,內含無限的生機。而當人落入後天,先天的作用就被取代了。所以,只有在後天欲望與注血之力得以控制之後,它才有可能逐漸恢復其功能。

精氣神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你能明了還虛之理,合著規矩練習,那麼你每練一日,都在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練神還虛。它是同時進行的。也就是說,你的後天意識去掉一分,先天功能就顯露一分。

如何才能將自我融入於宇宙之中,通過不斷的自我放大,從而達到渾圓擴大空洞無我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呢?唯一的途徑就是習練者必須對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則與原理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那麼,什麼是宇宙與人生的原則原理呢?它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天一氣。先天一氣是宇宙與人生的原動力。

那麼,怎麼才能不斷的自我放大,也就是將自己融入於自然之中,從而達到渾圓擴大空洞無我的境界呢?

練拳就是要將人體內部的先天一氣與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氣通過鍛鍊而產生聯繫。其中之關鍵就在於後天意識的轉變。

孫祿堂先生曾云:苟有氣即能練,天姿不昧既能成。因而,練武首要修德。古語說,厚德載物。試想一個總是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怎麼能夠做到無我呢。因為後天之軀是不能融於自然的,更不可能渾圓放大。

只要是你還沒有達到一動無不動的狀態,那麼身體只要稍一動作,那怕是一點細微之力都會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不是單重,就是雙重。其原因就是沒能夠做到統一。這裡說的統一指的是肢體上的統一和精神上的統一。精神上的統一還包括與外界的聯繫。而只有達到神,形,意,氣,力的高度協調統一,才能避免單雙重與著相之弊。

王薌齋先生還說,人身體的動用可分為兩種,合意之運動與不合意之運動。合意之運動為有益之運動,不合意之運動為無益之運動。

如果能做到不感覺受意之支配,其運動又無有不合意者,則成為自動運動。這也正是王薌齋先生說的本能。

意是人體大腦的後天意識。然後由知意而做到得意。由得意做到存意,再臻於不知存意而意存。那麼由知意,得意,存意,最後到不知存意而意存的目的是什麼呢?

故制止身心用力為第一要素。制止之法,唯有存意。存意檢身,稍覺吃力便要挽回,一動便覺,一覺便轉。久之則歸於自然,全身舒適如無力之人。其氣力方能暢達周身。應運外發,無往而不利。欲望必須根除,拳功方臻神化。

注意的是存意檢身,所要制止的是身心兩個方面用力。不要覺得光身體放鬆就行了。據我所知,凡是練內家拳練到一定程度就停滯不前的人,都是心在用力。

在試力當中,往薌齋先生都說了些什麼?王薌齋先生說試力時要渾身氣力均整,關節靈活,任其自然。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先天一氣順利的從體內出露體外。

而先天一氣能否順利的出露體外,關鍵則在於後天形質的改變。也就是能否通過先天一氣在人體內部的運動,使人的形體從後天狀態變為先後天相互融合的同一狀態。如果融合得不好,那就說明在形體上還有某些部位沒有改造完畢。仍然處於後天狀態。那莫這些部位就必定會對人體運動造成影響。不是單重,就是雙重,形必破體,力必出尖待後天形體得到良好的改善之後,先天一氣會自然的從體內出露體外。就像水滿自溢。王薌齋先生把人體比喻成空口袋或叫玉樹掛寶衣。太極拳則稱之為全體透空,全體無滯。

當先天一氣從體內暢達體外之後。對於習拳者來說有一種站在水中的感覺。你後天形質改造得越好,那麼你與自然界溝通得也就越多。

先天一氣是沒有方向的。當你能與外界溝通之後,所謂體感上的薄厚,粗細,完全是習拳者的後天形體改造得不完善造成的。

當習練者具備了全體無滯,全體透空的基礎之後。根據在拳論中所說的在十字當中求生活的原則。習練者可在試力當中逐步練習使自己做到面面生力。而力都是從一個中心點異向發出,相等相乘。因為只有這樣,發力才能沒有方向,形才不會破體,力才不會出尖。最後直到全體各部無微不有上下,左右,前後百般之二爭力。也就是無數個相等相乘之十字在身體內外形成一個立體的圓。使對方毫無縫隙可乘。王薌齋先生把這種狀態稱之為渾圓,或叫做力歸一。至此,習拳者在技擊當中可謂之得其環中而能以應無窮了。

提打,鉤打,按打,掛打等等,終是下乘功夫,聰明智慧者,則無需習此。

太極,形意,八卦三拳皆是以後天有形之驅,通過合理的鍛鍊,補足先天之元氣,這三種拳術的拳法也正是根據後天返先天的道理而編排的。

練時決不可用力,心中須空空洞洞不可存有欲望,身心皆不可用力最為關鍵。

其實是讓習拳者通過站樁或拳法的鍛鍊,使身體在練習中聽從心意的指揮。這裡說的心意不是後天的欲望,而是先天之真意。而聽從先天真意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後天的拙力和內心的欲望。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不斷練習,最終達到身體動作無論動靜,無不與先天之真意相合,內外如一,渾然一體,從而達到先後天合一的最終目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