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醫龔居中先生的《痰火證治》一文,寫得太經典了,必須學習

中醫無忌大師兄 發佈 2022-07-01T21:47:04.898387+00:00

明代名醫龔居中先生的大作《紅爐點雪》中的《痰火證治》一文,寫得太經典了。大家一起欣賞一下:《痰火證治》

明代名醫龔居中先生的大作《紅爐點雪》中的《痰火證治》一文,寫得太經典了。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痰火證治》


夫痰火者,癆瘵[zhài]之晦名,病之最酷者也。

然 以病之先後言,則火為痰之本,痰為火之標,而其陰虛,則又為致火致痰之本矣。

何則?

陰虛則火動,火動則痰生,所謂痰火者,寧非言末而忘本耶。

人之一身,金水二髒,不可暫傷。【註:金為肺臟,水為腎臟】

蓋金為生化之源,水為生生之本,真陰既虧,則火自偏勝,火既偏勝,則上炎爍金,金母既傷,則生化之源已息,而水子何以借其胎養乎?

夫一水既虧,則五火相煽,火迫肺而為咳,痰壅喉而為嗽。

所以咳嗽一症,為亡津液之肇耶?以其傷於生化,母子俱病,真水日涸,益為致火之胎,於是陰愈消而陽愈亢,燔爍蒸炎,迫血上行,越出諸竅,而為咳唾吐衄等候。

況血為有形,難成易虧,可驟補耶?血失既多,則陰暴脫,而陽亦微,陽微則惡寒,陰虛則發熱,故寒熱似瘧者,乃陰消陽敗之證諦。

至於潮熱,則又為陰虛之極也。陰虛至極,則相火擅權,致君不務德矣。

精固藏於腎,然聽命於心,心腎之液兩虧,則水火不交,陽主開泄,自致玉關無約,由是一夢即遺,不交而漏,病者即欲固守,其可得乎?

真陰既竭,則孤陽無根,《內經》雲「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者,正此謂也。

然是證之由,在於分毫之異,實猶淄澠水合,非易子可能辨哉!

如始於嗜欲水虧,致火炎爍金,母子俱虛,咳而多痰遺滑者,脈必弦長緊實,或滑而數,此火郁內實,不受補者也。

法當君以益水,如熟地、玄參、五味、枸杞、山藥之類;

佐以清金,二母、二冬、沙參、紫菀等味;

使以降火,梔、芩、柏、草、是也。

如始於風寒邪郁,久咳傷肺嗽血,漸至水虧,此金絕生化之源,母令子虛,脈必浮而芤濡虛火,遲緩無力,或沉而遲澀弱細結代,皆虛而不足可補者也。

法當以益肺,如參、芪、山藥之類;

佐以滋腎,熟地、五味、玄參、山茱等品;

使以清金斂肺,二母、二冬、片芩、沙參、烏梅、五味、白芍之屬是也。

若始於過力傷筋,動極逆氣,肝不納血,因而妄出上竅,遂致陰虛者。

法當君以益肝,如當歸、牛膝、芍藥等味;

佐以養氣,決明、白朮、柏仁、生薑等品;

使以消瘀,丹皮、紅花、鬱金之類;

更以熟地、枸杞、杜仲,以補其母;

兼以二冬、知、芩、沙參,以杜其賊,庶乃圓神。

若水涸肺燥,咯唾咳嗽,法當潤肺清金,如蛤蚧、阿膠、二冬、百合、貝母、花粉是也。


其曰五臟相傳者,乃五臟之氣自相戕賊也。

肺賊肝者,必面白目枯,口苦自汗,心煩驚怖,以白為肺之色,目乃肝之竅,口苦自汗,心煩驚怖,皆屬心病,此母令子虛之候也。

法當君以益肝,以當歸、白芍、牛膝、續斷,以補肝之血;

以決明、白朮、柏仁、菊花,益肝之氣;

以枸杞、杜仲、熟地、阿膠、菟絲子,以補肝之母;

佐以知母、訶子、麥冬、片芩,以瀉肺之實;

使以麥冬、酸棗、茯神,以清心而鎮神也。

腎賊心者,必面黑鼻干,口瘡喜忘,大便或秘或泄,以黑為腎之色,鼻為肺之竅,大便或秘或泄,亦皆金病;口瘡喜忘,又屬心恙,此水克火,火克金之義也。

法當君以益心,用茯神、遠志、菖蒲,以益心之氣;

當歸、熟地,以補心之血;

酸棗、烏梅、生薑、陳皮,以補心之母;

澤瀉、車前、茯苓,以制水之淫;

使以片芩、知母、二冬、紫菀,以潤金之燥也。

肝賊脾者,必面青唇黃,口強舌哽,吐涎體瘦,飲食無味,以青為肝之色,唇為脾之外候,余皆肝之本病,此木克土之義也。

法當君以補土,以參、芪、升、葛,補脾之氣;

白朮、白芍、大棗、膠飴,以補脾之血;

桂心、茯苓,以補脾之母;

佐以芍藥、烏梅,以瀉木之實;

以膽草、芩、連、梔子,以瀉肝之火;

以二冬、二母、百合、阿膠,以堅金之肅也。

心賊肺者,必面赤鼻白,吐痰咯血,喘咳毛枯,以赤為心之色,鼻為肺所屬,余皆肺證,此火克金之候也。

法當君以瀉火,用甘草、人參、赤苓、術、通、黃柏,以瀉氣分之火;

玄參、丹參、丹皮、地黃,以徹血分之熱;

使以黃連,瀉心子之實;

佐以二冬、百合、貝母、阿膠,以保肺潤燥;

使以參、芪、芍、術、大棗、甘草、膠飴,以益肺之母也。

肺賊腎者,必面黃耳枯,骨滿胻痛,遺精白濁,以黃為脾之色,耳為腎之竅,腎主骨,故胻痛,余皆水病,此土克水之候也。

法當君以益水,用知母、玄參、補骨脂,以益腎之氣;

熟地黃、枸杞、黃柏、五味、山茱,以補腎之血;

佐以梔子、豆豉、萊菔子,以瀉脾之子;

訶子、防風、桑白皮,以泄土之實;

使以人參、山茱、玄參、熟地,以補腎之母也。


此古人之成法,當的從之。


腎賊心之一證。意必邪水淫濕,上溢心分,以其人真火心血素虧,君不主位,相火司權,乃能令人有面黑鼻干,口瘡喜忘,便秘便溏等證,此亦心腎不交,水火未濟之候,寧非濕熱相蒸,使之然乎。

夫真水一髒,有虛無實者也,不虧足矣,而能有餘賊心,似非至到之理,要之真水無瀉法,實火無補法,惟敦土清金為善,學者思過半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