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之前,要向英國繳稅嗎?繳多少?說說香港的財政歷史

扯爛經 發佈 2022-07-02T08:46:54.764493+00:00

香港回歸後,根據《基本法》,除了外交及國防由中國接管外,其餘立法、司法、治安、選舉、財政、稅收、金融等均由香港人高度自治,中國不對香港徵稅,駐港部隊的軍費也不需要香港負擔,香港財政完全是自支自收,全世界沒有比香港更自由的了。



今天(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第25周年,香港街頭紅旗招展,紅歌嘹亮,各屆人民共賀回歸紀念日。


香港回歸後,根據《基本法》,除了外交及國防由中國接管外,其餘立法、司法、治安、選舉、財政、稅收、金融等均由香港人高度自治,中國不對香港徵稅,駐港部隊的軍費也不需要香港負擔,香港財政完全是自支自收,全世界沒有比香港更自由的了。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派兵強行占領香港,到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回香港,英國一共占據香港156年。在這156年中,香港要向英國繳稅嗎?繳多少?


我看有些人說,「英國不對香港徵稅」,好像香港在殖民時期也是高度自治一樣。如果英國對其海外殖民地都實行高度自治,不掠奪,不徵稅,那他還開闢殖民地幹什麼?不是自找麻煩嗎?下面就來說說香港的財政歷史。

英國占領香港後,就派遣了軍隊駐守,人數常年維持在1.1萬人左右,其中文職人員2500人左右;兵種包括海、陸、空軍。港督雖是名義上三軍司令官,但實際指揮權歸駐港英軍司令。

駐港英軍的軍費誰出?

最初是由英國政府支付。從1865年起,就由英國和香港共同承擔了,香港每年要向駐港英軍支付2萬英磅的軍費。到了1890年,開始漲到4萬英磅;到了1895年,開始漲到香港年收入的17.5%,也就是香港支付大頭,英國政府支付小頭,而且這個數字隔幾年就開始漲。到了1996年,眼見香港就要回歸中國了,這一年香港負擔駐港英軍軍費的比例達到了65%,足足支付了8億港元。那時候的港元比人民幣值錢,8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可以投資建設幾十個工廠。

儘管絕大多數的華人還掙扎在貧困線上,但是駐港英軍的待遇十分優厚,根據1991年的數據顯示,普通駐港英兵的年薪為6660英鎊,他和家眷所得到的待遇比月收入3萬港元以上的香港高產家庭更為豪華舒適。

英國以《殖民地章則》管理其眾多的殖民地,既不希望殖民地拖累英國政府,也不在殖民地直接徵稅;除了戰爭軍費。因此,英國對香港財政實施「審慎理財」的管理原則,就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防止出現財政赤字。

在香港殖民地政府(簡稱港府)初創時期,香港財政入不敷出,英國也提供財政資助,如1845 年英國撥款 49000 英鎊資助港府,其後兩年分別撥款 36000英鎊、 31000 英鎊,這與香港支付給駐港英軍的軍費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仍然引起了許多英國國會議員的不滿,要求減少資助,故從1848年起,英國每年只資助港府25000英鎊。

1855 年,港府首次有了財政盈餘(盈餘部分不用上繳英國),英國財政部遂於 1870 年解除了對港府財政開支的管制,英國殖民地部也於 1930 年解除了對香港每年預算的審批權限,港府的財政預算全由香港立法局負責審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作為協約國同德國開戰。由於戰爭開支龐大,1916 年,英國要求香港貼補英國的戰費開支。港府按照英國殖民地部在斯里蘭卡的做法,準備開徵利得稅和薪俸稅,卻遭到了多數港人的反對。港人認為,香港既無義務支持英國參戰,也無義務為此負擔軍費開支。港府為免生民怨,遂取消開徵直接稅,改為發行 200 萬港元的戰爭公債,以及開徵為期兩年的7%的「戰爭特別捐」,一共給英國捐助了1025 萬港元。

利得稅,指納稅人在香港經營業務取得的利潤所繳納的稅收,相當於內地的企業所得稅。薪俸稅,指在香港工作獲得的工資收入所繳納的稅收,相當於內地的個人所得稅。

1937 年7月,日本開始全面侵華,香港危在旦夕。為了尋求保護,港府又開始給駐港英軍支付軍費。從1939 年起,港府每年付給英國 600 萬港元的軍事開支和225 萬港元的特別防衛及戰爭開支,並於 1940 年春成立了「戰時稅收委員會」,通過了《戰時稅收條例》。根據該條例,港府開徵下列四項稅收:

1、物業稅:增加 5%的「應課的地方財產」。

2、薪俸稅:年薪的首 5000 元征 4%,每增加 5000 元征 10%。

3、社團利得稅:1 至 10 萬元利潤征 5%,超過 10 萬征 10%。

4、商業利得稅:征法與社團利得稅相同。

按《戰時稅收條例》所徵收的稅款,則用來給英國建造戰艦及應付戰爭的額外開支。

此外,港府還決定再撥付 10 萬英鎊資助英國的戰爭開支,並從該年度起每年從財政儲備中另給英國捐助20 萬英鎊。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又參戰了。英國為了籌集軍費,重新對香港財政實施直接管制。


1941 年 12 月 25 日,日本占領香港。日本是野蠻侵略,不是開闢殖民地,自然談不上與民生息,各種掠奪搜刮就不用說了。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投降。8 月 30日,英國太平洋艦隊司令H. J. Harcourt(哈考特)率領艦隊從日軍手中接收香港,並於 9 月 1 日成立軍政府,對香港實行軍事管治。10月,軍政府開始徵收菸酒稅,以彌補戰爭開支。直到1946 年 5 月 1日,才恢復民政。1946-1947 年度預算案是戰後港府提出的第一份預算案,財政赤字高達 1.16 億港元。

1946年12月,港府開始徵收飲食稅。

1947 年5 月 3日,港府開徵物業稅、薪俸稅、利得稅及利息稅,這些都是直接稅。直接稅收入占到了港府財政總收入的 9%,到了1948-1949年度更急升至 20%,因此港府盈餘3600 萬元。英國為了幫助香港恢復戰後社會經濟秩序,也於 1947 年向香港提供 1200 萬港元的援助。


1948 年 10 月 20 日,英國財政部宣布撤銷對香港的財政管制,但直到1958 年 3 月 6 日,英國殖民地部才宣布給予港府財政自主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大批來自上海的國民黨資本家和大量資金、財富湧入香港,使得香港經濟在六十年代開始騰飛。

英國和殖民地政府對香港擁有絕對的權力。香港除了支付英國和駐港英軍的戰爭開支和軍費外,還要購買英國生產的各種商品,英國人四處侵略主權國家,就是為了銷售其在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出來的大量商品!這讓英國人在香港賺得盆滿缽盈!此外,港府的個別官員也從清朝官員手裡學會了貪污納賄,非法斂財,許多高級警務人員黑白通吃,積累了巨額財富,像總警司葛柏、華人探長呂樂等。直到1974年,英國政府才在香港設立了廉政公署,用於肅貪。


儘管殖民地政府也設有立法機構,但直到七十年代末亦未有選舉議席。因此,只有香港的財政權才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1997-1998年度,香港財政盈餘868.66億元,財政儲備4575.43億元,然後在1998-1999、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19-2020、2020-2021年度先後出現預算赤字,分別為232.41億元、78.33億元、633.31億元、616.88億元、401.28億元、105.75億元、2325.41億元。2019-2020、2020-2021年度的預算赤字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1-2022年度,香港財政盈餘293.79 億元,財政儲備9571.46億元。由於香港一直採取「審慎理財」的原則,即「過高估計財政支出,過低估計財政收入」,其實際收支要遠遠好過預算。


香港的人均GDP到了1988年才達到1.06萬美元,此後每年增長0.1-0.3萬美元。1997年香港回歸時,人均GDP為2.73萬美元,此後連續8年在2.5萬美元左右徘徊,直到2006年才衝上2.82萬美元;此後連年增長,2020年為4.63萬美元。

香港一直採取寬鬆簡單的稅收政策,營商環境很好,其稅收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

直接稅包括薪俸稅、利得稅、物業稅。

間接稅包括差餉、地租及地稅、印花稅、博彩及彩票稅、商品稅、酒店及房租稅、商業登記稅、飛機乘客離境稅、機場建設稅、車輛首次登記稅、專利稅及特權稅。

遺產稅、娛樂稅、部分商品稅都先後取消了。本來準備徵收陸路離境稅、商品及服務稅,因為市民反對,也取消了。

香港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事事優先,希望他們珍惜眼下的生活。

參考資料:香港公共財政史、香港稅收、香港駐軍史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