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新遊記:雲架山上尋聖跡

景象常新 發佈 2022-07-02T09:22:56.427053+00:00

6月29日,農曆六月初一,我與權君、劉君,三人相約同行,登慕名已久之雲架山。晨起,驅車越鐵鎖關,從344國道道班處折入小道,車入山谷,盤旋而上,至龍河村東山,有幾戶蘇姓人家,路盡驅車徒步。





















6月29日,農曆六月初一,我與權君、劉君,三人相約同行,登慕名已久之雲架山。我們夜宿盧氏蘭草小鎮。晨起,驅車越鐵鎖關,從344國道道班處折入小道,車入山谷,盤旋而上,至龍河村東山,有幾戶蘇姓人家,路盡驅車徒步。

偶見東梁嘴上,有巨柏二株,一粗一細,枝繁葉茂,掛有洛南縣古樹名木保護標牌,言為柏科,側柏之屬,樹齡二千五百年也,遂知確為名山,古樹為證也。

依山有小廟,為火神廟,想必古廟,為當地村民重建,一邊有集資者碑銘。

正疑不知登山路徑,一七旬老翁荷鋤從山樑轉過,對我們說,就沿這條路,一直向上,四五里就到了,要步行呢。老翁紫膛臉色,自言蘇姓,是東山老戶人家,五保戶。與他聊天,他見我們錄像,就直夸黨的政策好,他這樣七十六歲的老人,每年可領到一萬塊的養老金,自己還能種地,保證衣食無憂。他說,他不願去敬老院,住這裡空氣好,喝山泉水,聽說漢朝高士就住在雲架山修行。

在海拔近兩千米的半山腰,果見山上叢林間好幾片的掛畫地,種著玉米、芋頭和蒼朮等中藥材。

我們在一人高的灌木叢中,沿小路逶迤而上,又見一荒蕪廢棄院邊有棵千年古樹,樹皮呈灰白色,摘下枝柯辯認,乃一古楊樹也。

大家奮力攀登,終於登上雲架山埡,東北望去,群山蒼蒼,俱伏腳下,朝陽凌空,白雲蒼狗,蘭草川道,村舍道路,以山為界,豫陝分兩省也,俱現眼底。

順山脊刀背梁西行,一側為樺、櫟、青岡原始林,遮天蔽日;一側壁立萬仞,如刀切一般。

突見前面空闊處,一峰突兀而出,乃雲架山主峰也。上有石壘寨牆,傳宋代軍事工事,玉皇頂有東、北、西三座寨門,南岩則懸崖千仞,有廟宇數座,已隱約可見也。

《洛南縣誌》載:「文顯山,坐落於高耀鄉西南,主脊海拔1709米。山上林木成蔭。每曉嵐氣上騰,形如城垛、閣樓,旌旗飛揚,萬馬馳騁,日升方晴,故亦稱『雲架山』。

劉君登山快捷,瞬間已不見其蹤,電話告知已到南崖廟中。我二人正欲攀上寨門,聞玉皇頂傳來鞭炮聲,知有人燒香敬神。

進東寨門分岔,可過南崖,亦有路登頂。城垛門樓,糸雕刻巨石做門楣,黑石圍牆,千年不倒。傳系後周義士、本地人高耀義軍所築也。

據陝西政協文史資料顯示,文顯山在高耀鎮雞頭關之東,屬於蟒嶺支脈延伸而成,南北走向,主脊海拔1709米。據說,倉頡隨軒轅黃帝南巡時曾到此山,他遠觀顯露起伏山勢,俯察獸蹄鳥跡,創造了文字。四皓避秦亂,從藍田入洛而隱居此山中,後才徙入商山。

相傳五代最後一個朝代後周時,當地有個叫高耀子的俠士,文武兼備,於群山溝壑中築起城堡,揭竿而起,劫富濟貧。後趙匡胤陳橋兵變,滅後周建大宋,宋軍浩蕩而來,欲剿滅高耀子勢力。高耀子在山的最高處築台觀星,讓其子高懷德、高懷亮投誠大宋,而自己則自縊身亡,既避免民遭塗炭,又保全其名節。自此,人們為了紀念高俠士,便把此地稱作「高耀子」,簡稱高耀。」

登上玉皇頂,一座玉皇凌霄寶殿坐北向南,赫然入寶。從左右石碑上駁斑不清文字看,此廟清乾隆四十年曾重修。現在的廟宇是1996年新建的。供奉有玉皇大帝主神,左右有老君等神像。殿宇為民間所修。

殿外北望,我的家鄉盧氏縣木桐鄉四明山,距此地約五十里地,天際之處,可辯認出故鄉鍾嘴山、豹窯溝垴、紅薯嘴及四明山,那是洛河北岸的崤山山脈;而此地則難居洛河南岸蟒嶺山系,熊耳山脈。

從玉皇頂下山,又從東門口去拜謁南岩商山四皓隱居處所。過棧道,懸崖上現一石沏門洞,見一二所古廟修在一石坎下,場地稍闊。祖師廟後,有鑿一石室,岩內滲出山泉,注入石井中,足夠數人飲用生活。口渴極也,一道人的四五十歲,取瓷缸取水給我。視水清冽,無雜質,飲之清涼爽口,原來四皓居此,有水源呢。

眾人敬祖師娘娘龍王諸神,道人提供香表紙燭鞭等物,欲問價格,道家言隨意。眾人遂通過掃微信二維碼隨心付了。

大家正在石洞中涼快,忽聽陝西口音婦女說話呼救,視之,則二中年婦從西側棧道過來,見棧道險要,貼崖站立,驚悸不敢過之。我斗膽上前,扶手將她二人拉了過來。

從祖師洞沿棧道西行,石壘小房中,有石磨一盤,伙房灶台一處,以及半分逼窄菜地,種著土豆苗。

可見,這懸崖絕壁之上的廟宇,當年香火鼎盛之時,養了不少道士呢。

商山之四皓者,一曰東園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綺里季,四曰夏黃公,修道潔己,非義不動。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燁燁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隱地文顯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祖聞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也(《高士傳》)。

從商山四皓到現在,時空跨越兩千多年,雲架山、文顯山,依然壁立如故,而曾經的風雲人物,傲視皇權的四皓隱士、俠肝義膽的高耀、箭杆嶺上神勇颯爽、抵禦金兵的楊門女將早已隨風遠去,如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般,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古往今來,物是人非,唯山河永故,繼續造福人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