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夢華錄》,她設計了一座浪漫唯美的海上之城

一條 發佈 2022-07-02T19:50:06.655280+00:00

近期熱播劇《夢華錄》的劇名,來自800多年前宋朝孟元老的回憶錄。——《東京夢華錄》,他記錄了在北宋東京開封府生活時的所見所聞,從外城到夜市,再到店鋪、民俗…

本文章為「一條」原創,未經允許不得刪改、盜用至任何平台,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近期熱播劇《夢華錄》的劇名,

來自800多年前宋朝孟元老的回憶錄

——《東京夢華錄》,

他記錄了在北宋東京開封府生活時的所見所聞,

從外城到夜市,再到店鋪、民俗……

也構成了電視劇中人們衣食住行設定的基礎。


92年的蘇州女孩包理佳,

在五年前便被《東京夢華錄》吸引,

她著迷於孟元老描繪的那個

極盡繁盛、亦真亦幻的東京城,

作為一名建築師,她乾脆將書里的場景畫了出來,

並設計了一座位於海上的「東京」城。

如果有業主願意,

甚至可以將這座島嶼建造出來。

這次疫情期間,包理佳在上海遠程辦公,

一條與她聊了聊她設計的這座「海上東京」。

她說自己是被傳統文化滋養的人,

也努力在創作更多傳統文化的故事。

自述:包理佳

編輯:游威玲

責編:陳子文

「海上東京」的建築師包理佳(Freja Bao)

2016年,我在倫敦讀建築系研究生,當時是在學校的圖書館第一次看到這本北宋散文集《東京夢華錄》,在一個生活、學習全是英文的環境裡,猛然看到中文典籍,還是對一個已經遠去數百年的北宋時期的城市生活的記錄,感到非常親切。

電視劇《夢華錄》力圖復原的東京


讀著讀著,就變成了這本書的「迷妹」了。我是建築系的學生,裡面大量描繪的城市、建築、生活的場景,繁華似錦,仿佛夢中之都,對我來說是特別有觸動的。

北宋滅亡,孟元老離開東京,20年後他寫成了這部關於故土東京城的回憶錄。


包里佳通過建築建模復原的城市街道,遮天蔽日的沿街店招,表現了北宋東京商業之盛

去國懷鄉20年後,他描繪了這麼多不可思議的場景,可能也有他自己加的「濾鏡」,他筆下所呈現的北宋東京,像是古典版的蒙太奇,在真實的基礎上疊加了想像,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創作。

於是我想要以自己所學,為孟元老,創造一座海上「東京」。

將城市建在海上的重要原因,就是宋朝發達的海上貿易。宋的國土,除了東南的海岸部分,其他幾個方向在當時都被別的國家環繞,很難有發達的陸上交通要道,海上貿易就成了國家重要的經濟基石。

劇中,精通茶道的趙盼兒

我們如今看電視劇《夢華錄》,三位主角其實來自社會底層,但她們的吃穿用度,她們經營的茶館,從器皿、烹茶,乃至配茶的甜點,無不精緻講究。我們如今看來是特別風雅的事情,其實在那個時候就是日常。

宋朝是一個上層社會非常推崇「雅」的生活,最高統治者宋徽宗就是一個成就非常高的藝術家。你看《西園雅集》就知道,那時候的士大夫的生活雅致之極。

元趙孟頫的《西園雅集圖》局部,上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局部,下

兩幅作品分別表現了北宋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的生活

難怪孟元老會懷念,我們讀來也神往不已。我希望把這些身為中國人的「通識」和日常,融進我的建築設計作品中,才有了後來的「海上東京」。

」海上東京「提取了《東京夢華錄》的部分元素,書中的東京,指的是北宋東京——開封府。北宋時期設有四座都城,首都是開封府,另外三座為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海上東京」平面圖

建築與景觀緊密結合,北側主要是商業娛樂區,住區集中在南部,紅色圓心處為所有到訪者的第一站:接待中心。西北角的綠色長廊充當了整個海上城市的大型屏風,也是進入海島的航線引導


我在2016年的秋天開始了創作,耗時九個月。

為孟元老造的海上東京,坐落在數個島嶼之上,整個島群組成了一個中間是海的月亮形狀,月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典型的意向。

畫面北方圓形紅色塊所在的島嶼,是整個海上城市的入口,所有人都要乘船先到達這裡。

進入「海上東京」前,會先經過竹林,竹林盡頭就是接待中心


斜角插入的長堤壩,則像是一個巨大的植物屏風,在乘船抵達入口之前,所有人都只能看到這座堤壩。大家可能可以試著代入一下杭州西湖的蘇堤,差別在於這個堤壩是阻擋視線的。

堤壩常年種滿植物,除了四季常青的竹子,這裡的植物會隨著四季變化,比如冬天的梅花開放的季節,會是一片白色的花海,春天是蘭,而秋天則是菊花。

途中,在植物屏風的阻擋之下,到訪者的視線一直是被擋住視線的,為什麼呢?

除了可以通過植物的變化,提前感受到四季和島內的氛圍,你還可以隔著「樹簾」,聽到笑聲,就開始好奇了。等到後面到達入口,一看會「哇」一聲。這其實是中國文化的含蓄和先抑後揚。

設定的到達方式:乘船

等到了接待中心,豁然開朗,像是《桃花源記》的入口:「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傳遞這樣的空間感受。

biubiu,這裡是4張圖紙,需要做滑圖,請見02文件夾

右滑查看接待中心剖面圖

從這裡,真正的島嶼城市展現開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海,遠處是島上的居住空間,都需要乘船才可以到。

左右毗鄰的是一些商業和娛樂的空間。居住空間的靜,和商業空間的鬧,被海直接隔開。

biubiu,這裡是4張圖紙,需要做滑圖,請見03文件夾

右滑,查看西北角剖面圖

整個空間安排,其實在這裡已經跟孟元老記憶中的東京城不大一樣了——沒有中軸對稱,沒有橫平豎直的坊巷,有意地做了去中心化的、非對稱的城市規劃。

我覺得這可能更符合孟元老心中不拘一格、自在而強大的夢遊之城。當然,這已經轉化成了現代的城市。

古代人在現代化的海上東京自拍

北宋東京十分繁華,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物產和人。因此我在人物的服飾、他們的行為,都做了有意識的穿插和混搭,所以你會看到有人拿著手機在自拍。



開封是個典型的中原城市,四季分明,而梅蘭竹菊其實是中國文人非常推崇的畫中四君子,中國人推崇天然合一的居住觀。

於是,我將海上城市安排在植物的環繞中,並選取春夏秋冬四個典型場景,以梅蘭竹菊作為城市的立面。

和孟元老作品一樣,我的設計有真實的根基,建築圖紙都是3D建模搭出來的,換言之,如果有業主願意,可以部分或者整體將整個島嶼建造出來。我也非常期待有業主找我!

春天的島嶼,重點表現了居住區,燈籠+蘭花,其實是太陽能路燈

春天的這幅,表現的是島嶼南部的居住單元空間。大家住在海上,除了乘船,我在空間內部設計了大量棧道連廊作為通行之用。

建築師早期對蘭燈的模型探索圖

城市立面,用的是鳥籠+蘭花,看起來像是裝飾,其實這是一組路燈,連接了太陽能的電子板,是非常環保節能的照明系統。

夏天,海上城市的入口和毗鄰的漁池

夏天的場景,選取的是西北側的島嶼,人們在竹林里垂釣、戲水。浮在海上的網格是整個城市的農業系統,可用於培育海藻等產品和魚類養殖,提供島嶼的食物。

中秋,人們乘船前往海面賞月

秋天的海上城市,就是一個大型的「海上生明月」的實景舞台劇現場。

中秋整個海面像是一個巨大的舞台,住宅區和商業區可以通過一條條收尾相接的船連接起來。

原本在住宅區域停泊的船,載著滿船的金菊,從西南部有序地駛向東北部的商業區,形成劇場的座位。

中秋之夜,「海生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人們在花海上賞月,月亮從海平面升起,在一片金色的包裹中,宏大的畫面里,滿是溫暖熱鬧的節慶氛圍。

冬天的酒肆

冬天,我將畫面重點放在了北部的酒肆區,這個畫面里,整個城市像是在一片香雪海的包裹之中。

冬天的街道,滿是梅花

地下層是餐廳的工作區

梅花變成了巨大的城市背景,充盈在每個或大或小的空間裡,在一個個小的餐廳里,現代化的鋼構和透明的玻璃,構成了一個個通透的空間。藉此,屋前屋後種植的梅花,從牆面、屋頂直透而來,將人們包裹其中,仿佛身處梅花帳幔中。



上 梅花酒肆早期模型探索圖紙

下 最後採用的酒肆圖紙


我總共花了九個月,去構思整個空間的排布,反覆打磨細節,這個過程充滿樂趣,也很辛苦。

在我的紙上造城開始前,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打基礎,那就是研究孟元老的東京,試圖將書中的記錄,結合同時代關於北宋都城的圖文記錄,試圖將他們轉化成建築設計的語彙,我復原了一些覺得精彩的場景。

繡旆相招,掩翳天日——《酒樓》

酒樓,繡旆(pèi)掩日

「繡旆相招,掩翳天日」,繡旆說的是酒樓市招、酒帘子,店招繁密,多到把天空太陽都擋住了。


儘管東京的酒樓繁多,但是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擁有朝廷正店就有72家,其他的都是腳店,宋代的酒醋鹽均屬於朝廷嚴控的特許經營的範疇,在電視劇中,主角想要收購的望月樓就是72家店之一。


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

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東角樓街巷》

界身巷

界身巷,按照我們現在理解來說,就是北宋都城裡的「陸家嘴金融區」,空中飛舞的,不是電視劇里的飛錢,而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這也是源於北宋。


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

或絕冷、精澆、臕(biāo)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食店》

飲食果子

在電視劇里,我們看的比較多的是,主角和其他的東京同行鬥法,但是他們的客人——東京城的食客們也都是非常刁鑽的,金庸筆下的黃蓉,她也是宋朝人,出了名的會吃。

宋人會吃,也倒逼著餐飲業的工作流程高度專業化,服務也非常的精細。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城市發展程度之高。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tiáo)之童,但習鼓舞;

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

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夢華錄序》

時節

這個部分靈感來自序言,在《東京夢華錄》的自序中,孟元老介紹自己在崇寧二年(1103年)隨父親來到汴京(今開封),在京居住23年,靖康之變時(1127年)南遷。

金滅北宋,孟元老南渡,身在紹興的他,常憶東京之繁華,卻只能在夢中追憶,於是訴諸筆端,著成《夢華錄》。他筆下的東京,朱雀門外的夜市人聲鼎沸,大相國寺的市場車水馬龍。

從朝堂到市井,全國人民生活在這樣一片歌舞昇平之中,仿佛真的可以萬年萬萬年。殊不知,離「汴京錦繡付殘灰」已經不遠了。


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運東南之糧,

凡東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給焉。——《河道》

北宋東京的橋,最有名的是《清明上河圖》的主角——汴河,汴河兩岸的市井之盛千古聞名,然而在畫面之後,這些橋其實從不同的方向,將各地的物資運輸進來,可能大家沒注意,比如汴河其實是負責運輸東南糧食漕運和土特產,他們是東京城不折不扣的生命線。


旋立雞竿,約高十數丈,竿尖有一大木盤,

上有金雞,口銜紅幡子,書「皇帝萬歲」字。

盤底有彩索四條垂下,有四紅巾者,爭先緣索而上,

捷得金雞紅幡,則山呼謝恩訖。——《下赦》

下赦

這是皇帝親自出席大赦囚犯的儀式,整個儀式很是戲劇性,像是一場大型雜技表演。

大赦現場會豎起一根十多丈高的雞竿,竿尖放置有一個大木盤,裡面站著一隻金雞,嘴裡銜著一枚紅幡子,上面寫著「皇帝萬歲」四個字。

大木盤底下垂下來四條彩色繩索,四個頭系紅頭巾的人,各抓住一條彩索,競相向上攀援。最先爬到頂上的人,摘下金雞嘴裡的紅幡子,高呼萬歲謝恩。


宣和間盡植蓮荷,近岸植桃李梨杏,

雜花相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繡。——《御街》


御街

御街是皇帝祀祖、舉行南郊大禮和出宮游幸往返經過的主要道路,作為御道,望之如繡,夏天的荷花,春末夏初的時節,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次第開放,雜花相間,遠遠望去,一片錦繡,這裡主要是在植物的選擇上,為我提供了創作的靈感。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夏季展現場

我的這系列作品,在2017年夏天的學院夏季展上展出,它們意外地成就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展出時,有一家著名的建築事務所KPF,就是建造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那家建築設計公司的合伙人,看到了我的作品,主動找到我邀請我入職,於是我成為了那年這家公司倫敦辦公室錄取的兩名應屆畢業生之一。

2018-2019年,我參加了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夏季展,在正式對外開放前,我的展出畫作就全部被預定完。


工作中的建築師包理佳

我自己也很吃驚,這麼多的詢問量,有很多觀眾通過工作人員,要來了我的聯繫方式。這當中,大部分是歐洲人和在海外的華人。

他們有的人會特地來我的工作室,問我這些畫背後的故事,大家初一看,都會覺得我這是浮世繪。

但是在我的觀察來說,浮世繪大多數是點透視,或者平行角度透視,跟照片有點像,比如浮世繪大家歌川廣重,他的梅花圖,就是從梅花的一個枝條往遠處望,還是從一個人視的角度。

歌川廣重 盛開的梅花 1857

但中國畫並不是一個一點透視,以對我影響最大的仇英來說,他視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散點。比起照片,更像不同照片的拼貼。他的視角可以是在平視、俯視、遠眺中遊走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月亮和接待中心的屋頂的倒影在水中

能給觀眾帶來真實的信息的同時,以碎片化的暗示,觸發觀眾的聯想,就跟孟元老這本書很像,他是基於真實的東京城,但通過文字,又賦予了後世讀者想像的和聯動的空間。

這也是我最終繪圖呈現時,希望通過構圖,繪作手法和元素來達到的效果。

儘管遇到了一些理解上的阻礙,我還是非常開心,他們最後可以理解這是中國的故事。


電視劇里綠意蔥蘢、水汽感十足的江南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我也有一些學生會來問我,電視劇和我的創作之間的關係。其實沒有特別大的關聯,我們只是恰好都從這本書所描繪的城市和生活出發,最終回歸各自的創作。

電視劇里,主角在錢塘時期那些水汽感十足的畫面最讓我心動,但是也有點可惜,比如錢塘的那個酒樓,就只有一個水邊的酒樓,我覺得可以藉助自然臨水的優勢,通過近、中、遠景的配合,創造出更豐富的層次。


這次疫情,我在上海遠程協調項目的設計和實施。

在建築師的工作之外,我也還在用建築繪畫的方式,挖掘和表達傳統中國城市和文化。

這兩年持續在做再創作的,是徐揚的《乾隆南巡圖》的姑蘇卷,姑蘇是清朝時中國經濟最發達、最繁盛的城市。

對我而言,我是從傳統的文化裡面,找到了創作的源頭,是傳統文化滋養的受益者,我也在努力,挖掘和創造性地再現更多的傳統文化和典籍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