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觀悟記——著名畫家袁學君詮釋中國畫寫生真諦

中華網山東 發佈 2022-07-03T00:40:35.281627+00:00

近現代山水畫寫生,一般採用「對景」圖繪的方式,它重在訓練眼睛的觀察能力,解決景物的造型問題,因而,寫生中多採用固定視點,選取具有現場感的自然風景入畫,並多以焦點透視組織畫面結構,以形成既有較強景深空間又呈現出一定組織變化的畫面效果。總體而言,對景寫生的方式主要源自西方繪畫。

近現代山水畫寫生,一般採用「對景」圖繪的方式,它重在訓練眼睛的觀察能力,解決景物的造型問題,因而,寫生中多採用固定視點,選取具有現場感的自然風景入畫,並多以焦點透視組織畫面結構,以形成既有較強景深空間又呈現出一定組織變化的畫面效果。總體而言,對景寫生的方式主要源自西方繪畫。

袁學君 《葛洪煉丹處》 45x68cm 2019年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傳統的寫生方法並不強調「對景」,而是提倡 「游觀悟記」,其真正詮釋了中國畫寫生的真諦。「游觀」,既是深入的觀察與感受,如同郭熙提出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觀」,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寫生方式,相對於西式寫生的「對景久坐」,中國傳統的寫生方式可以說是「對景觀察,離景憶寫」,它更加注重動態式的審美觀照,強調在一種「游觀」的狀態中完成觀物取象的過程,當然也不完全排除「勾其大要」。因而,如果說西式寫生多畫實景,中國畫寫生則多寫「心象」、「意象」;相對於西式寫生背後潛隱的科學主義精神,中國傳統寫生則更多地蘊含了一種「目擊道存」、「以大觀小」的哲學主義人文價值觀。

袁學君 《五龍壁》 54.5x43.5cm 2020年

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游觀觀照與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都為藝術視覺領域裡創造出了偉大的景象。「以大觀小」這一觀點,其實道出了中國古典山水畫空間在本質上乃是一種俯仰往還、遠近取與的動態化「游觀」圖式,其中隱含的時空一體流轉、萬物循環消長的文化哲學蘊涵,與西式風景畫拘囿於焦點透視而僅止於視覺感受的客觀化空間,何啻宵壤之別!

袁學君 《高榜山寫生》 43.5x54.5cm 2022年

「悟」,寫生時要學會「飽游飫看」,仔細深入的觀察,分析與感受景物,在「游觀」中善於發現令自己心動的景,找出地域典型與特色並進行提取、概括、重組成為心中丘壑。由於中國傳統山水畫講求抒情性,是人文主義哲學觀念的表達,不以再現客觀物象為主要目的,而是以「抒寫胸中逸氣」為最終追求。

袁學君 《不二門》 180x96cm 2020年

「記」,一曰勾勒記錄,二曰目識心記。勾勒記錄為快速繪出當地具有顯著特徵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結構特點和神韻。寫生稿雖重要,然更需要用「心」留住景與情,寫「心中丘壑」,既為目識心記。

袁學君 《太行山上》 240x200cm 2021年

基乎此,我認為,在當下的山水畫寫生中,對景寫生的方式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它並不構成遮泯傳統畫脈的理由,相反,通過寫生實踐,回歸與重彰「游情宇宙,流目八紘」,「游觀悟記」的畫學真義,以更為深刻地理解與把握「以大觀小」之法,重構「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 的「游觀」式山水空間與境界,應該毋庸置疑地成為當代山水畫家的基本目標與追求。(袁學君,文字由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部整理)

畫家簡介

袁學君,1967年生於廣東。現為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和旅遊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委,中央文史館「第二屆大家講習班」山水畫班助理導師,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學術秘書兼辦公室主任,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楚天學者」,多所大學特聘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