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凌晨打手電筒摘瓜,有人追著瓜兒跑全國!湖北流水鎮每年產銷西瓜5億斤

極目新聞 發佈 2022-07-03T17:15:09.906105+00:00

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實習生龔龑讋通訊員 郭中華 趙甲勤 胡明慧要說當季最火的水果,莫過於西瓜。在湖北宜城市流水鎮,眼下每天有1000餘輛大車、2000餘名客商雲集,每天1000多萬斤西瓜從這裡發往全國。廣東等省份團購平台上,近七成的西瓜來自這個鄂西北小鎮。

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實習生龔龑讋

通訊員 郭中華 趙甲勤 胡明慧

要說當季最火的水果,莫過於西瓜。

在湖北宜城市流水鎮,眼下每天有1000餘輛大車、2000餘名客商雲集,每天1000多萬斤西瓜從這裡發往全國。廣東等省份團購平台上,近七成的西瓜來自這個鄂西北小鎮。

該鎮種植面積近10萬畝、年產西瓜5億多斤,被稱為 「湖北西瓜第一鎮」。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前往流水鎮,探訪驕陽下的當紅水果產業,走近為這份「甜蜜事業」打拼的「吃瓜人」,聆聽他們的酸甜故事。

李雪冰(白T恤者)向記者介紹今年西瓜銷售情況(圖為通訊員趙甲勤攝)

瓜農:凌晨4時打手電摘瓜

6月下旬,極目新聞記者前後兩次駕車從襄陽市區至傳說中的湖北西瓜第一鎮——宜城市流水鎮。一次走高速,一次走省道。

無論哪種方式,當看到路上呼嘯而過的大貨車和一輛輛滿載西瓜的拖拉機時,就知道,目的地到了。

6月24日上午10時許,黃沖村小學旁小院子,穿著紅T恤的老漢和老伴駕著拖拉機「突突」而來。過磅、挪車、裝車,輕車熟路。

瓜農拖來西瓜等待裝車

60歲的張吉英是黃沖村三隊人,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一車只有4000多斤,沒裝滿。這已經是他們當天運來的第二車西瓜了。凌晨4時起床,打著手電筒摘瓜,裝滿一車趕緊送來,很辛苦也很幸福。往年還曾有兩三點鐘摘瓜的時候。

「村里就有交易市場,摘了瓜就拉來賣,特方便。」張吉英笑呵呵地說,今年種了20畝,可以賣將近5萬元錢。據流水派出所副所長朱熙介紹,在流水鎮,像這樣的西瓜交易市場,成規模的就達28個,還有很多小規模的。

瓜農摘西瓜(圖為通訊員 胡明慧攝)

侯傳國是黃沖4隊隊長,他驕傲地說:「咱黃沖村可是流水西瓜種植的發源地!」

他回憶,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里李保國第一個開始種西瓜。一開始在桔園裡種,比種玉米、紅薯等作物賺錢。於是,跟風的多了起來。

後來發現,桔園不適合種西瓜,改到棉花地里套種。再後來又摸索,自生苗成活率不高,要嫁接苗。品種上也是陸續換花樣,當初幾十斤一個的黑金剛早就沒人種了,現在換成了黑美人、綠裳等品種。

如今,種瓜第一人李保國已經快70歲,他已經到上海當師傅教別人種瓜去了,李保國的兒子則留在鎮上種了200畝西瓜。

「去年開秤1.2元一斤,今年只6角,天干不下雨,產量上不來。」 侯傳國預言,今年這行情,恐怕明年西瓜種植面積要縮小。

儘管行情不比去年,但二隊村民胡向平卻堅持走種瓜這條路。

胡向平本是湖北鍾祥人,因為姐姐嫁到黃沖村種西瓜,日子過得紅火,她也和丈夫遷了過來。剛種瓜時,她才23歲。兩口子從零起步打拼了22年,在黃沖村承包了地,蓋樓房借的錢早就還清,還置辦了三台農機。「去年年成好,光賣西瓜就賣了10萬元。」她說。

西瓜裝車

代辦:昔日馬路邊搭帳篷邀客商

讓村民在家門口賣瓜,離不開經紀人。

在黃灣村交易市場,劉立國算最忙碌,電話也最多。只見他戴著草帽站在場子裡大著嗓門,「快快快,多少斤。趕緊裝車。」「你家的瓜今天不要再摘了,明天再摘。」「可以,可以,明天來村里,要多少有多少。」

劉立國是黃灣村人,從流水鎮種瓜以來就從事經紀人工作。村民不叫他經紀人,而叫「代辦」。

作為代辦,他的主要工作是聯繫瓜商到流水來收瓜、通過群聊和電話向瓜農提前訂瓜,儘量避免瓜農多摘而影響市場價格。同時,還要協調大車到不同的交易市場去裝瓜,輾轉幾個交易市場現場協調車輛過磅、記帳等。當然,瓜農最後要拿錢也要找他。

在當下西瓜成熟季,劉立國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負責外地瓜商食宿事宜。最多的時候,他家裡同時住著十幾個外地瓜商。

據他透露,6月9日開市以來,光是經他手,就已經往全國多地發走100多車、2000多噸西瓜,購銷西瓜經費流水已逾1000萬元。今年這一季,他的純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

「以前賣瓜全靠幹部和代辦。」 瓜農張吉英說。1995年以前,每逢西瓜季節,鎮幹部就帶著村幹部去周邊幾個縣城,四處散發廣告。1995年以後,流水鎮政府開始在報紙、電視上集中打廣告。每年十月秋收之後,流水鎮村幹部全員上陣,多點撒網,帶著名片出去跑市場。可以說,流水鎮的幹部,就是最早的代辦。

流水鎮鎮長金鵬,他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西瓜上市的季節,為推銷西瓜,幹部們每年都要跑到國道旁搭帳篷,建接待站,日夜守候,一有大貨車路過就揮手,邀請瓜商來流水鎮拖西瓜。男幹部在國道邊上攔車,女幹部就在後方做後勤接送,給瓜商免費提供吃、住的地方,聯繫瓜源,跟著瓜商下田看瓜。

西瓜裝車發往全國(圖為通訊員 胡明慧攝)

宜城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吳運明介紹,流水鎮早年被湖北西瓜協會評為「湖北西瓜第一鎮」。今年流水西瓜銷售已進入尾聲,最遲到7月中旬就要結束。今年全鎮西瓜種植面積近10萬畝,總產量5億多斤,暢銷全國十多個省市、120多個城市,產值逾4億元。

據了解,流水鎮西瓜種植面積由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如今規模。全鎮從事西瓜經紀生意的就達120多家,戶平收入3萬元以上。

瓜農捧著豐收的果實

西瓜真甜瓜農喜悅(圖為通訊員 胡明慧攝)

電商:鎮上小伙壟斷廣東七成西瓜市場

採訪李雪冰很費了一番功夫,從孔畈村追到20公里外的黃沖村。一路上,孔畈村支部委員馮玉連給李雪冰打了無數個電話,一直在通話中,好不容易通了,馮玉連大聲喊:「記者馬上過去,你莫跑了!」

1989年出生的李雪冰就是孔畈村人。他的父親、叔叔都是代辦。

李雪冰2011年開始跟著父親做代辦,那年他22歲。只不過,他把目標轉到網絡上。「最開始的辦法是加QQ群,進去就打廣告,被踢出去再加,很吃力。」所幸,隨著手機的普及和農產品電商平台增多,他找客戶的渠道也多了。

2017年,他放棄家鄉的代辦業務到廣東打工,想辦法進了一家電商平台做採購。由此,他認識了不少同行,身份也由乙方變成甲方。

採購做了4年,又有了銷售渠道,還有老家的貨源。他琢磨著如何把事業做大。2020年新冠疫情,美團等社區團購平台的爆火,讓他看到了商機。

2021年,他在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成立了一家「好多鮮水果商行」,又成為廣州荷包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全面向電商進軍。僅去年一季,僅一個西瓜品種,一個月營業額就達200多萬元,今年從4月份開始,短短3個月一個單品就賣了1000多萬元,每月銷售額達500萬元。

如今,美團平台在廣東設立的13個倉庫中,就有他的9個。「占領廣東省60%-70%左右西瓜市場。」他說。

區別於線下市場,李雪冰選擇的西瓜個頭並不大。「線上按個賣,一個在7-10斤,這讓以往農民不好賣的小瓜多了出路,但價格也更透明。」眼下,他每天要發8車西瓜到廣東,9.6米長的大貨車,一車按180噸算,一天發貨140多噸。

每天,流水鎮的西瓜,藉由李雪冰公司的20來台配送車輛送到廣東市民家裡。

拖拉機排隊等待西瓜裝車

裝車女團:從廣西「追瓜」一路北上,最遠到越南

一顆瓜,帶動的不僅是種植業,還帶動了全鎮零售業、餐飲業、金融業、修理業、運輸業、電信業、經紀、勞務等產業的發展,甚至誕生了新的勞務工種。從廣西遠道而來的挑瓜、碼瓜裝車女團,便是其中最特殊的群體。

6月24日上午11時許,黃沖村交易市場,兩名婦女站在拖拉機上,接過瓜農遞過來的黑美人西瓜,敲一下,翻轉瓜身端詳幾秒,迅速碼放到墊著草墊的大貨車上。

她們戴著帽子,穿著長袖衣褲,身上裹得嚴嚴實實,帽沿下露出的皮膚黝黑,臉頰上伴有曬斑。她們默默幹活不說話。記者詢問,挑瓜有什麼講究,兩人操著典型南方口音拖著長音答:「皮軟的、黃斑的、奇形怪狀的、尖頭的不要。」

村民說,這兩人是廣西人,每年要來宜城兩次,每次20多天,已經持續了七八年,成了他們的老熟人。眼下兩人已經裝了兩車瓜,沒力氣答話。

扣上擋板,大貨車裝了近半車,在等待下一輛拖拉機來之前,兩人終於得空。二人趕緊衝到村民老李家裡,咕咚灌下一大缸水。其中一名格子襯衣女子,從牆角塑膠袋里摸出五個桃子,用刀一削,一口氣吃了三個後才跟記者說起她的故事。

廣西來的裝車女忙碌半天才吃一頓飯

「昨天裝了三車,累了一天沒吃飯。今天還沒吃,餓死了。」她叫林秀蘭,廣西南寧人,今年44歲。十幾歲就開始輾轉全國,哪裡西瓜成熟就去哪裡幹活。

她們每年來宜城兩次, 今年2月底過來過嫁接瓜苗,幹個一二十天。這次是6月9日過來的,下一站去河南。然後再到甘肅、內蒙、海南,甚至越南。一年到頭循環跑,只要肯吃苦,全年無休。

據李雪冰介紹,廣西女團挑選西瓜有經驗,能吃苦,碼放也有經驗,能避免西瓜損傷。兩人裝一車瓜1000元錢,有時活多有時少,一天最多能裝三車,算下來,每人在宜城干一個月可賺一兩萬元。

極目新聞記者算了下,一車瓜18噸,平均每個瓜按10斤計,一天三車,她們兩人搭班子,一天要挑揀碼放至少1萬個西瓜。「不拼命不行,家裡三個兒子,自己苦點,就是希望他們好好讀書,以後不要當農民。」林秀蘭說,目前和她一樣從廣西來的裝車女伴,在宜城市超過1000人。

民警幫農民裝車(圖為通訊員 周智勇攝)

守望者:政府當「軍師」引進「新農人」

清晨4時出工,晚上10時收工。流水派出所副所長朱熙和戰友們,從5月20日開始,保持著和瓜農同樣的工作節奏。

西瓜交易市場大多在省道或國道邊上,車輛一多容易影響道路暢通,農民開拖拉機拖貨也存在安全隱患。每天必須派警力維持秩序,有時還要給鄉親們搭把手。有時,瓜農、瓜商、代辦之間有些小糾紛,也要及時處理。

在流水鎮,幾乎全員都為西瓜而奔忙。作為西瓜產業「主角」,流水鎮鶯河村西瓜種植基地的「新農人」艾勇眼下倒開始鬆了一口氣。

湖北佳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艾勇介紹,占地300畝、175個大棚的西瓜已經在6月中下旬的一周之內銷售一空,目前僅剩少量。沒有和鎮上大多數瓜農節奏一致,也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鎮上百姓大多露天種植,黑美人等品種已經種了十來年,價格賣不上去。而佳禾公司引進日本甘美等新品種,走精品路線,種植上採用大棚精細化管理。

除了自己種植,公司還為瓜農提供科學化、專業化的指導和管理;同時,西瓜成熟後,由佳禾公司進行統一品控,以流水西瓜的品牌進行整體包裝,以每斤不低於兩元的價格和全國的各大超市一對一進行銷售,減去中間商環節。

流水鎮鎮長金鵬介紹,佳禾公司正是鎮政府引進的新企業,旨在帶動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打破流水西瓜近年來品種落後、銷售渠道單一、土地質量下降等制約,以期推動流水西瓜產業提檔升級。

大棚種瓜(圖為通訊員 胡明慧攝)

轉型效果如何?鶯河村三組村民張順洋給出回答。他今年種了5個大棚,預計每個大棚收入近萬元。他告訴記者,大棚跟露天種植模式相比,一畝田能多掙7000元左右。

金鵬坦言,目前引導農民轉變思路、走精細化種植迫在眉睫。「農戶大多是老年人,一個大棚2萬元左右的成本,農民捨不得投資」。

今年5月,流水西瓜再次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認可的原產地地理標誌。這是繼2013年首次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以後,再次過「國檢」。

「流水鎮將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政策引導等方式,鼓勵廣大農戶種植精品西瓜,逐年擴大大棚西瓜的種植面積,同時將在西瓜育苗、包裝、銷售、品牌打造等環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流水西瓜全產業鏈的發展。全力以赴打好『流水西瓜』這張國牌。」金鵬說,依託西瓜的帶動效應,近年來流水鎮在藍莓、聖女果、血桃等瓜果也香飄四方。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