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語不是元朝的官方語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為蒙古大汗

薩沙 發佈 2022-07-03T18:14:27.537196+00:00

為什麼漢語不是元朝的官方語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為蒙古帝國大汗。站在元代的中國社會,蒙古人是征服者、統治者。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漢語不是元朝的官方語言?1251年7月1日:蒙哥成為蒙古帝國大汗。


大家要明白一個概念。

站在元代的中國社會,蒙古人是征服者、統治者。

蒙古人通過長達四十多年的戰爭,才用武力滅掉了南宋。

對於蒙古人來說,這只是赤裸裸的暴力征服而已。

蒙古人是統治者,漢人、女真人、契丹人是被統治者,尊卑有別。

蒙古人當時在全世界建立了四大汗國,分別是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伊爾汗國、金帳汗國。

除了這四個汗國以外,還有一個元朝。


元朝的疆域很大,大體是今天的中國和外蒙古,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部分西伯利亞地區,但是不包括新疆大部分地區。

元朝是蒙古人征服中原的時代,是外來民族通過武力打垮漢人政權,建立的異族統治。

西方一些歷史學家,將元朝稱為拖雷汗國,也就是拖雷的嫡傳後代建立的汗國。本質上來說,拖雷汗國同其他四個汗國沒什麼不同。

元朝的蒙古人是征服者,是統治階層,漢人、女真人、契丹人、藏族人等這些民族,都是被統治的平民。

所以,元朝的官方文字當然不是漢語,或者女真語、契丹語,而是蒙古語。



在元代,蒙古語也分為前後兩種。

元代之前,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野蠻民族,文化根基非常淺薄,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文字。

蒙古人只有一些口語語言,不同部落之間還有一定差異,互相溝通比較困難。

由於沒有文字,蒙古人缺少文化的載體,也缺少書面溝通工具,這是極為不利的。

在成吉思汗實力逐步增強以後,就意識到文字的重要性。

成吉思汗打仗之所以能夠連戰連勝,其中一個要點是他有一套高效率高速度的命令傳達機制。

他有在馬背上速度極快的傳令兵,卻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文字。

依靠傳令兵口頭傳達命令,萬一稍微出現記憶差錯,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成吉思汗很有趣的將命令編成歌謠,讓傳令兵反覆練習,然後再進行傳播。由於歌謠是有韻律的,出錯的概念比較低,以保證成吉思汗的命令可以被精確傳達。

這終究也不是辦法,還是要有蒙古人自己的文字。


大概1204年,成吉思汗打垮乃蠻人後,俘虜了一個叫做塔塔統阿的人。

塔塔統阿是維吾爾族人,精通維吾爾文字。當時乃蠻部落在蒙古草原的西部,同維吾爾族人雜居,很多部落也通用維吾爾文字。

而塔塔統阿是乃蠻大汗太陽汗的師傅,負責用維吾爾文字記錄部落的帳目,同時管理金印。

當時部落的帳目和需要使用文字的工作,幾乎都是維吾爾族學者來負責。

抓住塔塔統阿以後,成吉思汗認為乃蠻人的做法相當可取,也讓這個維吾爾學者為自己服務。

只是成吉思汗的格局較大,直接命令塔塔統阿必須創造出蒙古人自己的文字。

這個要求,根本難不倒學富五車的塔塔統阿。


他以古維吾爾字母(古回鶻字母)為基礎,略加改變就創建了蒙古文。

這也是蒙古歷史上第一種文字,被稱為古蒙古文。

元朝建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官方文字就是這種回鶻(古維吾爾)蒙古文。

這種蒙古文流傳至今,也就是今天內蒙古使用的蒙古文字(後來又經過幾次演變)。

蒙古人打垮金國、占據中國北方以後,就用這種蒙古文字作為官方文字。

不過,元朝建立以後就發生了變化。

忽必烈成為大汗以後,控制的領土非常大,統治的民族也非常多。


而蒙古文字剛剛創建沒有多久,是一種不成熟的拼音語言。

只有本來就會說蒙古文的蒙古人,學習這種文字才相對簡單一些。其他民族不會說蒙古文,學習難度就很難。

除了難以學習以外,蒙古文的使用也存在問題。

此時的蒙古文字創建的時間不長,遠沒有漢字、維吾爾文成熟。

因為缺少不少詞彙,蒙古文很多時候不能精確表達一些意思,也就是詞不達意。

一種文字難學又難用,又是剛剛創建的新文字,其他民族自然不願意用蒙古文。

忽必烈認為,必須創造一種新的文字,作為元朝新的官方語言。


在忽必烈的命令下,蒙古國師八思巴根據吐蕃文字,花費長達8年時間創造了一種新蒙古文,叫做八思巴文。

1269年,忽必烈下詔將八思巴文頒行全國,成為了元代的官方蒙古文字。

遺憾的是,八思巴文比古蒙古文還要坑。

八思巴文是一種拼音,只是通過文字的形式將蒙、藏、維、漢語言大部分的口語都包含在內。

這四種語言有很大區別,尤其漢語根本就不是拼音語言。漢語中的同一個字,在天南海北可能說法完全不同。八思巴文因為要兼顧其他語言,並沒有類似於今天漢語拼音那樣的聲調。

用這種書面方式來記載文字,基本是無法識別的。

誰都知道,漢字具有大量同音字,比如籠子和聾子,獅子和虱子,綿陽和綿羊,功課和攻克,食油和石油等等。八思巴文根本無視識別這種同音漢字,普通漢族儒生根本就拼讀不出。

這還不算,八思巴文同古蒙古文一樣,是從左寫到右,從上寫到下,而藏文是橫著寫,藏族人對這種文字也頗為排斥反感。

這麼看來,八思巴文誕生的時候就幾乎註定失敗。

八思巴文最初只有41個字母,卻發現不能涵蓋所有的口語語音。

於是,八思巴文字母又增加到57個字母。


大家知道57個字母是什麼概念嗎?讓大家學得焦頭爛額的英語,不過只有26個字母。

八思巴文誕生以後,由於太複雜了,就連蒙古人也不去學,仍然使用簡單的古蒙古文。

推廣2年後,全國也沒有幾個人掌握了八思巴文。

忽必烈見這麼不行,搞了很多促進文字推廣的政策:是忽必烈於1271年下詔要求百官百日內學會八思巴文,官小的學會了可以升官,沒官的學會了給官,不識字的學會了可以終身免除烏拉徭役。

即便如此,八思巴文強行推廣的難度很大,而且意義很小。文字是一種工具,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重要媒介,一定要方便實用才能流行。

直到元代滅亡,真正掌握八思巴文的老百姓幾乎為0。


話雖如此,八思巴文畢竟是元朝的唯一官方文字。

還是有極少數蒙古、色目和漢人官員會學習八思巴文,將它作為統一翻譯文稿。

皇帝的蒙古文聖旨全部是用八思巴文,有意思的是各地貴族和藩王卻拒絕對下屬使用這種文字。

一些蒙古藩王對民眾發布的政府公告,就很有意思。整個公告只有題目那幾個大字是八思巴文,目的是對忽必烈的命令有個交代,裡面的小字全部都是古蒙古文。

元朝滅亡以後,八思巴文在中原就成為一種消失的文字,再也沒有人使用了。

到了明代中後期,名存實亡的北元王朝覆滅。高原上的蒙古人也徹底廢除了八思巴文,重新使用古蒙古文字。今天的內蒙古和外蒙古,八思巴文也幾乎絕跡。只有一些蒙古的古代建築物門窗上,有一些八思巴文。但主人根本不知道這是八思巴文,只認識這是一些美麗的符號。

因為八思巴文再也沒有人使用,已經同古希伯來文一樣,成為一種死亡的語言。

今天至少少數學者在國家的計劃下,學習八思巴文,以保證這種語言不會徹底失傳。

17世紀,蒙古文字又經過一次改良,因為學習佛經的原因,融入了大量藏語、梵語的詞彙。



其實,我們也不需要亂認祖宗。元代蒙古人不是我們漢人的祖先,是中國蒙古族人的祖先。這從他們寧可使用兩種不完善的文字,也不使用東亞最為成熟的漢語作為官方文字,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來。

另外,中國的蒙古族掌握的,才是真正的蒙古文字。外蒙古雖然蒙古文口語,同內蒙古差別不大,但文字已經天差地遠。蘇聯占領外蒙古以後,實行同化政策,很快廢除蒙古文,改用俄文字母(即西里爾字母)蒙古字。

蘇聯解體以後,外蒙古多次試圖恢復古蒙古文,效果卻很不好。


畢竟文字斷層已經長達近百年,涉及好幾代人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恢復起來沒那麼容易。

2020年3月18日蒙古國政府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

蒙古文學者們認為,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是很困難,甚至不可能。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