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摸著我軍過河」?美軍新輕型坦克亮相,已落後中國15式7年

科羅廖夫 發佈 2022-07-03T22:59:25.874641+00:00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防務新聞」網站消息6月29日報導稱,當地時間28日,經過測試評估與綜合考量後,美陸軍新一代輕型坦克計劃,決定選用由通用動力公司推出的「機動防護火力車輛」方案,也就是近年來熱議不斷的「格里芬」系列方案。

水落石出!美軍新型輕坦選用「格里芬」方案,通用動力公司意外勝出。據環球網援引美國「防務新聞」網站消息6月29日報導稱,當地時間28日,經過測試評估與綜合考量後,美陸軍新一代輕型坦克計劃,決定選用由通用動力公司推出的「機動防護火力車輛」(MPF)方案,也就是近年來熱議不斷的「格里芬」系列方案。

美軍此舉意味著,持續了近8年之久的美國陸軍MPF項目終於落下帷幕。據悉,美國陸軍及國民警衛隊在未來若干年將採購總數達504輛的新型輕型坦克。至於此前曾經飽受質疑,新輕坦方案詬病不斷的通用動力公司,能贏得此番大單,可謂是出乎意料。

美軍當初在研製MPF項目時,提出了7個方面的技戰術要求,如戰鬥全重不得超過29噸、至少能讓C-17運輸機進行空運(如果能用C-130戰術運輸機空運再好不過)、能抵禦中小口徑動能穿甲彈及大口徑榴彈破片的攻擊、可以加掛附加裝甲以增強自身防護力、在低速空投前提下,可以及時投入戰鬥等。

滿足上述要求才能參與競標,若是新銳設計及前沿技術在競標方案中占比過大,則一概不予採納。由此可見,嚴峻的現實讓美國陸軍面臨著巨大壓力,迫使其不得不做出以上闡述。

MPF項目正式推出後,競標商有三家,分別是BAE系統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及科學應用國際公司。在該項目初始階段,科學應用國際公司遞交的方案最不被外界看好。果然,在2018年12月,科學應用國際公司率先出局。BAE系統公司與通用動力公司則獲得了美國陸軍授予的「快速原型車製造合同」,從而贏得首輪角逐,殺入第二階段。

按照美國陸軍在2018年的要求,第二階段入圍的兩家競標商需在14個月內製造出12輛MPF原始樣車,並在16個月內進入測試階段,最終在2022年,由美國陸軍基於測試表現與總體性能做出最後的選擇。鑑於在該項目中,BAE系統公司所推出的「遠征輕型坦克」方案,世人早已是如雷貫耳,因此不做贅述。

此番勝出的通用動力公司「格里芬」系列方案,系「格里芬」 II型樣車,「格里芬」 I型樣車則於2016年度的美國陸軍協會年會時首次與世人見面。該型樣車總體而言,可視為「阿賈克斯」重型步兵戰車底盤與M1A2 SEP V2坦克武器的結合體。炮塔基體採用輕量化的鋁合金結構,主要裝備有一門原先為未來戰鬥系統準備的XM360型120毫米輕量化滑膛炮,戰鬥全重達到28噸。

「格里芬」 I型樣車推出後,美國陸軍對其並不反感,但為何會令通用動力公司拋棄,原因還是在於120毫米主炮後坐力減不下來,車體太輕了受不了。因此才於2018年推出了戰鬥全重超過34噸的「格里芬」 II型樣車。

「格里芬」 II型樣車的底盤仍以「阿賈克斯」重型步兵戰車底盤為主,具體為7對負重輪的「ASCOD」PT5底盤,動力艙採用前置布局,位於車體右側,主要裝備有一台MTU V8 199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達600千瓦,傳統系統採用倫克256B全自動變速箱。

優良的動力系統使得「格里芬」II的最大公路時速達到7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600千米。此外得益於新型雙性能扭杆獨立懸掛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格里芬」II的越野性能。

在防護力方面,「阿賈克斯」的基本焊接鋼裝甲業已具備較高的防護水平,如其車體正面可抵擋從500米外發射的俄制14.5毫米KPVT穿甲燃燒彈的攻擊,其他部位則可抵擋近距離發射的北約標準7.62毫米步槍彈的襲擊。

此外還可通過加掛附加複合裝甲進一步提高車體抵禦動能彈、聚能成形裝藥、地雷及簡易爆炸裝置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通用動力公司還為「格里芬」II型研製出一種由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外套」,這種「外套」通體平滑,儘可能採用一定傾角的連續平面,進而減少外觀上的突出物。這些技術措施可明顯減少「格里芬」 II型樣車的可見光、電磁及紅外特徵,由此降低在實戰環境中被敵方發現的概率。再者是「格里芬」II配備了新型掛膠履帶,可有效降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揚塵與噪音,同樣有利於提高戰場隱蔽性。

火力方面,「格里芬」II與BAE系統公司的「遠征輕型坦克」方案一樣,裝備有一門基於M68型105毫米線膛炮發展而來的XM35型低膛壓105毫米線膛炮。配用彈種由長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白磷煙霧彈等組成。具體彈藥基數尚未公布,若參考「遠征輕型坦克」方案,「格里芬」 II型彈藥基數大致也應為30發左右。在發射長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該炮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T-72坦克的主裝甲。

值得一提的是,「格里芬」II方案並未採用自動裝彈機,仍以人工裝填為主。由於依然保留了裝填手,使得其車組乘員為4人制,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炮塔兩側則為炮長與車長,車體後部則為裝填手。

火控系統方面,通用動力公司直接將M1A2主戰坦克的同類設備升級後,進而移植到「格里芬」II型上來。炮長採用雷神公司與DRS公司共同開發的「炮長主瞄準鏡」、車長則採用法國賽峰公司的模塊化先進穩定型瞄準系統,集成有雷神公司的第三代改進型前視紅外系統,具備良好的夜戰觀瞄能力。

此外,「格里芬」II還在車體正面及後部裝有新的DVE-W駕駛視野增強儀,寬場視角達107度,可有效提高車輛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談及美陸軍的MPF項目,自然就繞不開解放軍所裝備的15式輕型主戰坦克。從發展歷程看,美軍MPF項目已經落後於中國15式輕型坦克大約7年時間。

中國15式輕型坦克與此次中標的「格里芬」 II型在火力、火控、機動等領域可謂是旗鼓相當。唯一的不同在於防護水平上,防護問題是「格里芬」II型的死穴。由於採用動力前置布局,由此很難在車體首上部位採用大厚度的複合裝甲,底盤上的懸掛也不可能做到坦克那種級別,一旦前部裝甲被擊穿,動力系統遭遇重創,坦克旋即只能趴窩。

由於「格里芬」 II型動力前置布局容易導致車體縱向質量分布不平衡,過壕溝時容易發生栽跟頭現象,行進中的車體穩定性也很難保證動對動射擊時的需求。反觀採用動力後置布局的15式輕坦,則無上述缺陷,因此未來兩型坦克在戰場碰面時,15式輕坦的贏面自然要比「格里芬」 II高出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鑑於這種先天畸形的設計,使得通用動力公司的「格里芬」系列方案一直飽受詬病。通用動力公司對此也心知肚明,但為何不做出修改呢?本質上還是時間緊,任務重所致。

美國陸軍之所以傾心通用動力公司方案,主要看中其整體方案的高度成熟、成本低廉等因素,至於其缺陷,或將在後續通過升級改進予以完善。不然的話,為了追求性能上的盡善盡美,該項目還要推遲好幾年。在未來與更好的15式輕坦較量時,「格里芬」II只會落入更加不利的處境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