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在閱兵式上身中34槍,臨死前說:不可思議

底層史觀 發佈 2022-07-03T23:35:03.737615+00:00

埃及總統埃瓦爾·薩達特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坐在主席台上觀禮,不時低頭與旁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談笑風生,偶爾會站起來,向現場觀眾們揮手致意。

1981年10月6日,埃及首都開羅勝利廣場軍樂號齊鳴,四處旗幟飄揚,人聲鼎沸,不時發出陣陣歡呼聲,熱烈的鼓掌聲,國家正舉行紀念10月戰爭勝利大閱兵。

埃及總統埃瓦爾·薩達特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坐在主席台上觀禮,不時低頭與旁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談笑風生,偶爾會站起來,向現場觀眾們揮手致意。

台下,步兵、炮兵、裝甲兵……正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喊出響亮的口號,井井有條,依次從主席台前經過,接受薩達特總統的檢閱。

隨後,坦克、炮車……等車輛開始緩緩駛入廣場。與此同時,戰鬥機群飛入天空,進行驚險刺激的飛行表演。

眾人的目光立刻被戰機的轟鳴聲所吸引,紛紛抬頭朝天上張望,嘴裡不時發出一陣一陣的歡呼聲,許多觀眾看得心情激動,還大聲叫好。

此時,一輛行進的炮車,突然在檢閱台前停了下來,並沒有按原計劃繼續前行。大家都以為只是車子出了故障,心裡根本就沒當一回事。

薩達特在主席台上也看到了這個情況,看見三個士兵從車上跳下來,還以為他們是要下車行持槍禮,於是站起來朝他們揮手致意。

不料,他們突然直接快速沖向檢閱台,並且邊跑邊開槍射擊,霎那間,雨點般的子彈朝薩達特射去。

薩達特來不及躲閃,胸部被連續擊中,頓時血流如注,整個人一屁股癱倒在了座椅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個殺手早已衝到了檢閱台前面,利用保護牆的掩護,迅速將手裡的衝鋒鎗高高的舉過頭頂,不停的朝上面掃射……

薩達特又一次被子彈無情打中,這時才被反應過來的副總統穆巴拉克,一把拽到了椅子下面躲起來,可惜還是太遲了。

現場早已亂成一團,爆炸聲、槍聲、尖叫聲響徹整個廣場,有人抱頭奔逃,有人大喊救命,警衛們開始掏出武器進行回擊。

歹徒們這次暗殺計劃非常成功,從下車到擊中薩達特,僅僅只用了短短30秒,而且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的。

不久後,薩達特被快速送往醫院急救,行至半路上,因肺部中彈,身體也流血不止,最後不幸氣絕而亡。

如此戒備森嚴的慶典活動,怎麼會突然出現這麼多殺手?他們到底是什麼身份,誰派來的?為何一定要置薩達特總統於死地?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1918年,薩達特生於埃及尼羅河州三角洲的米努爾省邁特阿布庫姆村。

父親是一名陸軍醫院職員,母親則是普通農村婦女。他們共同生育了13個小孩,家裡經濟拮据,薩達特的童年一直處於貧寒苦困的環境下。

與大多數中東家庭一樣,薩達特從小接受的初始教育就是讀《古蘭經》,因而長大後也成為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

1936年,18歲的薩達特考入埃及皇家軍事學院,隨後因好友的影響,加入「埃及青年黨」,正式走上國內革命活動。

雖然說埃及在1922年就取得了名義上的「獨立」,實際上埃及人民一直沒有擺脫英國殖民者的統治。

年輕的薩達特,特別崇拜印度領袖甘地,尤其佩服他反抗英國侵略者的壯舉,並將其視為人生榜樣。

當然,薩達特也因此付出了代價,曾經在數次反英革命活動中,不幸兩次被埃及警方抓捕,導致啷噹入獄。

1950年,薩達特突然明白:人出來混,跟對人很重要。於是,他就加入了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由於工作表現不錯,很快獲得賞識,逐漸成為組織的核心成員。

兩年後,納賽爾領導的埃及七月革命,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將英國人徹底趕了出去,讓埃及人民擺脫了殖民者的魔爪。

薩達特的人生迎來了重大轉折,從一名普通軍官一躍成為執政黨「革命委員會」的重要成員。

1956年,納賽爾成為埃及新總統。與其他阿拉伯國家一起聯盟,想把以色列趕出中東地區,並進行了幾次軍事較量。

可是,以色列背後有美國這個強大靠山的支持,加上阿拉伯聯盟內部並不團結,分歧爭端不斷,因而一直未能扭轉局勢。埃及反而吃了一次大敗仗。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主動挑起戰爭,突襲埃及的空軍基地,僅用兩天時間,就將埃及約3/4的戰鬥機群摧毀。

埃及地面部隊沒有了空中掩護,處處被動挨打,潰不成軍,最後整個西奈半島均落入了以色列的手裡,直接導致180萬阿拉伯人無家可歸。

薩達特作為這次戰役的主要指揮官之一,被打得毫無還手的能力,整個人都打自閉了。戰後把自己關在房裡長達一個月,閉門不出,足不出戶,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一直沉浸在失敗的陰影中走不出來。

不過,納賽爾並沒有對其過於責怪,心裡依然十分相信他的能力。

1970年,納賽爾因病去世後,薩達特順利接過權杖,當選為新任埃及總統。

上台後,納達特馬上幹了兩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一是主動對以色列發動戰爭。二是與以色列展開和平談判。

第一件事讓薩達特成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人民英雄。第二件事讓薩達特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卻遭到了阿拉伯人民的唾棄,並由此引來了殺身之禍。

1970年10月6日,趁著以色列的「贖罪日」的間隙,前線部隊大量士兵請假回家祈禱。薩達特聯合敘利亞、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發動了突襲戰爭。

薩達特親赴前線指揮部隊作戰,三天時間就突破了巴列夫防線,並成功殲滅了以色列196裝甲營,渡過蘇伊士運河,收復了西奈半島一部分土地,算是報了1967年的一戰之仇。

可是,這次戰爭卻並沒有以兩國軍隊的實力而決定勝負。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以色列前期遭遇重挫,但在美國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援助之下,很快就恢復了元氣,重整旗鼓開始與埃及正面硬剛。兩國隨即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薩達特發現這場仗越來越難打,以色列在美國人的支持下,竟然開始逐漸占上風,明顯可以感覺到戰爭的天秤向他們傾斜……

相反,埃及雖然有兄弟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蘇聯人的武器援助,可是都十分有限,根本無法改變整個戰爭的走向。

如果打持久戰,埃及不僅要遭受重創,極有可能還會輸掉戰爭……

1970年10月27日,在美、蘇兩國的干預下,薩達特見好就收,與以色列方面正式簽訂了戰爭停火協議。

埃及在政治層面上取得了較大勝利,其實傷亡人數比以色列更為慘重。薩達特在輿論上獲得了聲望,阿拉伯國家的人民群眾都稱他為「戰爭英雄」。

薩達特對此並不太上心,此時的埃及經濟持續下滑,連年戰爭更是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如何提振國內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這次戰爭並沒有全部收復西奈半島,那有沒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呢?

1975年的一天,薩達特接到邀請,前去參加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儀式。因為戰爭的緣故,8年前蘇伊士運河就停止了運營。

薩達特的車輛正要進入運河管理機構的大樓,圍觀的人群里突然走出來一個老人,站在道路中間攔住了車子。

路邊負責警戒的士兵嚇了一跳,趕緊衝上去,想要將老人拉走。

薩達特坐在車裡看見了,見老人兩手空空,應該不會有威脅,就擺擺手讓士兵退下了。

只見老人並不說話,直接對著他的車子跪了下來,嘴裡開始念念有詞的禱告,正是《古蘭經》關於「真主」的一段詞。完畢後,老人就站起身來,轉身離開了。

薩達特見到這個情景,頓時明白了和平對於埃及人民的重要性。

因為戰爭,因為蘇伊士運河的關閉,老人不得不與家人長期分隔兩地,這次重新開放,老人終於有機會與家人團聚,心裡感激不盡,所以特地攔車感謝他。

此時,埃及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大為改善,如果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與以色列方面達成協議,收回西奈半島,就此成了薩達特的行動計劃。

薩達特知道這個計劃,必然會遭到阿拉伯國家盟友的譴責,或者蘇聯方面的阻撓,或者是國內一些民眾的質疑,甚至遭到極端民族主義的報復。

但是,薩達特經過深思熟慮後,還是堅定地選擇了走和平的道理。

1976年,薩達特宣布廢除與蘇聯方面簽署的《埃蘇友好合作條約》,並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歷山大港,這一舉動使得兩國關係極度惡化。

當然,薩達特的舉措也迅速贏得了美國方面的好感,從此擁有了和平談判的契機。

1977年,薩達特在埃及國內人民議會上,事前未與任何人商議,突然就對全體議員宣布:他決定去訪問耶路撒冷。

聽到這個決定,全體議員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集體懵逼了。

前往耶路撒冷之前,薩達特特意坐專機去了一趟大馬士革,與敘利亞總統阿薩德會晤,希望能夠得到他的諒解。

阿薩德見面時並未當場翻臉。或許是看在盟友的面子上,對於他的決定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態度,而是一直避而不談。

不過在薩達特看來,阿薩德有這個態度已經足夠了,認為敘利亞雖不認可,但以後至少不會不會採取敵對立場。

敘利亞社會復興黨的頭目們得知消息後,卻表現得比較激進。他們試圖採取行動,將薩達特在大馬士革機場扣留下來。可惜遲了一步,等他們派去的人趕到機場時,薩德特的專機已經飛走了。

回到開羅,薩達特就收到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的來信。信里奉勸他放棄訪問耶路撒冷的愚蠢計劃,否則後果自負。

薩達特讀完信,卻依舊沒有動搖自己的想法。

1977年10月20日,薩達特在以色列總統的陪同下,進入以色列的議會廳。隨後向以色列全體議員,同時也向全世界發表了他的演講。

經媒體報導後,阿拉伯世界頓時炸開了鍋,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紛紛站出來譴責薩達特這個「投降」行為,認為他將整個阿拉伯聯盟體系推向了分裂的狀態。

埃及國內民眾對於總統的做法也非常不滿,為此還掀起了無數的反對聲浪,各地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動亂現象。

1978年9月,薩達特接受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前往美國戴維營,與以色列總理貝京展開了為期12天的高級談判會議。

雙方互不相讓,談判很艱難,最後,薩達特答應貝京,此後讓巴勒斯坦進行自治。最後雙方才達成共識,並簽出了《戴維營和平協議》。

該協議規定:埃及擁有西奈半島的所有權,以色列駐紮於此的軍隊,將在2~3年內無條件全部撤出。

就這樣,薩達特總算利用和平的手段,非常成功的為埃及贏得了更多的領土。

比較耐人尋味的是,1978年12月,薩達特還與貝京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埃及國內民眾對此並不買帳,完全不支持薩達特總統的做法,認為有失顏面。因此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呼籲他下台的喊聲也不絕於耳。

薩達特表面上毫不在乎,其實心裡特別難受,對於繼續執政依舊充滿信心,認為埃及人民總有一天會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讓他萬萬沒料到,這次社會輿論風波的走向卻越來越離譜,最後竟然到了無法控制的狀態。

於是,薩達特為了控制局勢,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

1991年9月3日,由於國內要求他下台的人越來越多,薩達特為了讓他們「稍安勿躁」,於是命令軍隊和警察在全國進行了規模空前的大搜捕。

這次行動雷霆萬鈞,埃及相關執法部門總共逮捕了3000多人,所涉及人士的身份也較為廣泛。一些學生、普通教旨主義者、政治對手、教士等都被牽涉入獄。

俗話說:「物極必反」。薩達特為鞏固政權,下達如此嚴苛的命令,無形中也得罪了一些國內激進組織,同時也讓自己的生命陷入了極度危險的狀態。

哈立德是埃及一名炮兵中尉。卻很少有人知道,哈立德刻意隱藏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激進組織「贖罪與遷移」的重要成員。

兩年前,哈立德就接到組織的命令,一直在尋找刺殺薩達特的機會。

1981年9月23日,哈立德的上司阿爾上校,將他叫去辦公室開會,通知他帶領整個炮兵方隊完成接下來10月6日的閱兵儀式,並全權負責整個炮兵方隊的閱兵活動。

隨著日子的臨近,哈立德開始著手準備刺殺薩達特總統行動計劃。

首先,哈立德故意找藉口調走了與自己同車的三名炮兵成員,另外安排了將三名組織成員替換了他們。

為了打消他人的疑慮,哈立德謊稱這是上級的指示,他們都是來自情報部門,後面將負責保護閱兵現場的安全。

這一招並不高明,卻非常簡單有效,最後成功瞞過了炮兵方隊其他的官兵們。

其次,哈立德從槍械庫領回來機槍和彈夾之後,將其中4支槍裝上子彈並做好標記,混合在別的機槍里。

出發前,哈立德還故意支開司機,偷偷將4顆手榴彈藏在車座下,一切都已暗中準備就緒。

因為過於緊張,哈立德有些心神不寧,提前一個小時早早就等候在車輛旁邊,一直不停的來回抽菸踱步。

司機過來準備上車,胳膊無意中碰到了哈立德手裡的槍,立刻把哈立德的嚇了一大跳,嘴裡馬上警告不要亂動。

司機以為哈立德要參加閱兵儀式心裡緊張,還笑著安慰:這不過是空彈夾,這次閱兵儀式,我們訓練那麼多次了,應該不會出亂子,長官不用擔心。

哈立德為了掩飾自己的緊張情緒,本想笑一下回應,可是臉上怎麼也笑不出來,反而把手裡的槍攥得更緊了。

閱兵儀式正式開始,炮兵方隊終於到達了檢閱台前。

哈立德瞅準時機,率先舉起槍對著司機大聲喊道:「不許動!停車」。司機嚇壞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由於是長官的命令,他還是立刻踩了剎車。

哈立德不由分說,用槍托一把將司機砸暈了過去。隨即按照原定計劃,讓一名槍法較準的隊員留在車上接應。

他與兩名隊員則馬上跳下車,拿起槍沖向了檢閱台,開始了瘋狂的刺殺行動。

當天,薩達特並沒有穿防彈衣,一是覺得參加閱兵活動比較安全,沒有必要穿。二是覺得穿上海後,會讓他的身材特別臃腫,想過給廣大埃及人民群眾心中留下更好的印象。

可惜,哈立德與同夥射出的子彈並不長眼睛,轉眼間就把他打成了馬蜂窩。若不是副總統穆巴拉克,將他拽到座位下面躲避,恐怕薩達特會被子彈打得更慘。

臨死前,薩達特依舊不敢相信發生的事情,他的嘴裡冒著血水,有些含糊不清,斷斷續續的說了四個字:「不可思議……」

哈立德與同伴並沒有堅持多久,正要撤退時,一名隊員被當場射殺。他和剩餘兩名隊員也很快圍攏上啦的警衛們逮捕。

這次轟動世界的刺殺事件,除了薩達特總統之外,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薩達特的私人秘書等7人不幸遇難,並造成百餘人負傷嚴重,需要住院治療。

審判期間,哈立德十分坦誠,交代了全部的作案經過,以及刺殺薩達特總統的具體原因。

哈立德非常不滿國內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況,也不滿薩達特與以色列簽署的戴維營協議,認為這也與教義相悖。同時,他也對政府採取的壓迫手段有許多怨言,讓許多組織領袖都因此遭到迫害和侮辱。並且,他一直堅持認為這次刺殺行動是正義的行為。

不久後,哈立德與兩名同夥被依法處決。

1981年10月10日,薩達特總統被安葬在勝利廣場的無名戰士墓旁邊。

葬禮上,前來參加葬禮的國家領導人就多達80多人,場面非常隆重。以色列總理貝京、美國的三位前總統尼克森、福特和卡特,也不遠萬里趕來出席。

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都沒有出現在葬禮現場。

1982年,以色列按照戴維營協議,將駐紮在西奈半島的軍隊全部撤離。

埃及人民為此歡欣鼓舞,那片失去了15年的領土,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時,埃及人民才突然明白了薩達特的良苦用心,只是他已經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10年後,阿拉伯國家大多數都是與以色列簽訂了和平停火協議。從此,巴勒斯坦的領土面積一步一步的被蠶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