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如何應對來自契丹人的報復

淺說歷史者 發佈 2022-07-03T23:41:55.782882+00:00

986年冬天,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派出兩路大軍南下,攻擊宋軍於瀛州君子館(河間西北),也就是君子館之戰,宋軍大敗全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宋軍河北防線遭到重創。 遼國之所以決定對宋開戰,動機非常明確, 那就是報復,數月前宋太宗趁遼國幼君初立太后攝政,發兵奪取幽雲十六州。

986年冬天,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派出兩路大軍南下,攻擊宋軍於瀛州君子館(河間西北),也就是君子館之戰,宋軍大敗全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宋軍河北防線遭到重創。 遼國之所以決定對宋開戰,動機非常明確, 那就是報復,數月前宋太宗趁遼國幼君初立太后攝政,發兵奪取幽雲十六州。雖然東路軍主帥曹彬師出不利,導致整個計劃失敗,但這件 事一方面激怒了遼國;另一方面暴露了己方的衰弱,同時還損失了震懾契丹人的「楊家將」楊業。

於是在這一年九月,契丹人開始備戰,以遼軍以往的迅速集結能力,他們居然在十二月才發起進攻,可見此次出兵的計劃與規模皆是前所未有的。遼軍傾巢而出分兵兩路,東路由蕭太后與遼聖宗御駕親征;西路則是擒獲楊業的大將耶律休哥,其主攻方向是河北。而且為了牽制住山西一帶的宋軍,遼國派出北院大王蒲奴寧居駐軍奉聖州(今河北涿鹿),與遼山西五州節度使蒲打里合軍,壓制住雁門關一帶的潘美,讓其無法前往支援河北防線。

岐溝關之戰後,宋太宗趙光義為御契丹軍南下,命李繼隆為防滄州都部署,劉廷讓為瀛州(今河北河間)兵馬都部署,田重進為定州都部署,張齊賢知代州(今山西省忻州代縣),分守邊郡。

十二月初五,耶律休哥率軍於望都(今望都縣)擊敗守城宋軍進至滹沱河位於河北省西,穿割太行山,東流入河北平原)北,轉師東進,渡過拒馬河,進攻瀛州,與宋朝瀛州兵馬都部署劉廷讓激戰於君子館(今河北河間西北三十里處)。 劉廷讓是宋朝屈指可數的名將。此人出身世家名門,曾祖父就是五代十一國時桀燕帝國的創始者劉仁恭他在後周、宋初時為大將,宋朝伐蜀時他是東路軍主帥,那時他叫劉光義,等到趙光義登基,他才改名為劉廷讓。 雖然瀛洲城防還算堅固,但遼軍人多勢眾, 如果圍城而攻,宋軍未必能抵擋得住。

所以劉廷讓想打野戰,主動出擊。他與滄州都部署李繼隆約好,我上前迎敵,你率精兵在後,一定要迅速支援。李繼隆出身貴族, 是趙光義的第一任大舅子,正牌皇后的哥哥,完全憑著自己的軍功在宋朝立足,也是有名的硬漢。 隨後劉廷讓與益津(今霸州)守將李敬源等率數萬騎出擊,先在莫州(今河北任丘 南)遇敵,後轉戰至君子館被遼軍重重圍困。 時值嚴冬宋軍對付遼國騎兵唯一的法寶——弓弩,竟然拉不開,只有刀槍廝殺,近距離肉搏。當天宋軍的人數越戰越少,遼軍的援軍卻源源不斷地趕到,原來蕭太后和遼聖宗率領的東路軍前幾日已趕至河北,與耶律休哥會合了。 劉廷讓的軍隊陷入重圍,而李繼隆答應好的援軍卻遲遲不到。原來李繼隆分析了敵我局勢之後,認定這是一場打不贏的仗,所以臨陣退縮了,撤到了樂壽(今河北獻縣南)。 最終劉廷讓全軍覆沒,李敬源戰死,劉廷讓僅率數騎遁走,先鋒將賀令圖等被俘,死者數萬。

遼軍乘勝追擊,當月攻克深州(今河北深縣西),轉過年正月,遼軍再攻破束城縣、祁 州(今河北安國),縱兵大掠。魏博(今河 北大名)以北遼騎縱橫,無所抵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