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復產刻不容緩,省農科院專家赴韶關快速開展救災科技指導

現代農業產業智庫 發佈 2022-07-04T00:20:03.889041+00:00

省農科院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救災復產工作統一部署,以全方位的專家團隊和農業科技支撐服務受災地區快速開展救災復產工作。

省農科院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救災復產工作統一部署,以全方位的專家團隊和農業科技支撐服務受災地區快速開展救災復產工作。自6月20日以來,省農科院精心組織,快速反應,已連續派遣5批60多人次的專家團隊分赴韶關全市各縣進行受災情況、災後科技需求、災後復產復工科技指導和救災物資捐贈等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自端午節以來,韶關受連續多日強降雨影響,遭遇50年一遇洪澇災害,各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受災,據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40多萬畝。防汛Ⅰ級應急響應期間湞江區市政道路、小區、農田等多處成為一片汪洋,農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全區農業直接經濟損失2.18億元以上。

6月21日,省農科院韶關分院會同湞江區政府、區農業農村局及各鎮對重點受災地區進行了受災情況、災情程度和科技需求深入調研;6月27日-29日,應湞江區邀請,省農科院迅速組織了水稻、蔬菜、果樹、中藥材、水產、畜牧等領域的10位專家前往湞江區5鎮開展災後減災復產技術指導工作,為地方快速搶險救災復產提供科技助力。

專家組簡要了解情況後,立即趕赴受災較重的十里亭鎮灣頭村三雄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調研了解其現代種業基地受災情況,基地內狼藉一片,水泡過後的農資材料、植物秸稈、辦公桌椅等幾乎堆滿了場部前空地,育苗大棚頂部還留有過水後的痕跡,棚內種苗全部枯萎死亡。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基地浸水三四天才褪去,水最深時近兩米,現已經安排工人在清理淤泥、植物秸稈和垃圾等,開展積極自救。專家組向企業詳細了解了受災情況、目前面臨的困難,實地查看了大棚損毀情況、過水後作物受災程度,提出災後大棚清理、土壤翻耕、曝曬殺菌消毒、提前種苗繁育、種業創新院企合作等針對性措施,區農業農村局則表示將加大對企業的救災復產的支持力度,為種業企業快速重建和恢復生產增強了信心,鼓足了幹勁,添滿了希望。三雄公司總經理肖建生對區政府、專家組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表示將會全力積極投入災後復產工作中,儘快恢復生產,也渴望加大與省農科院的科技創新合作,在新品種、新技術、育種技術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將三雄種業打造成為粵北地區現代種業示範點,為粵北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優質種源保障。

專家組馬不停蹄,冒著酷暑到新韶鎮黃浪水村實地察看了連片受災較重的3000多畝水稻種植基地,曾祥山研究員根據受災情況,建議韶關分院、區農業農村局從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強化「穩糧食生產、保安全供給」意識,儘快組織院專家對水稻等農作物受災情況進行科學評估,針對不同受災情況,提出針對性搶救措施,為全市全省洪澇災害快速救災復產提供示範樣板。

隨後,專家組又深入田間地頭、村組、企業,先後實地調研了樂園鎮上垻村、犁市鎮大村、大旗嶺村等地水稻、玉米、蔬菜、花生、水果產業的受災情況,實地了解農戶種植受災情況和科技需求,並根據水稻、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受損實際,對村委幹部、生產企業、種植戶提出了針對性復產建議。水稻所李曙光研究員對受災水稻減損情況進行了預估,並根據水稻所處生長期,建議加強受災稻田種植管理,增施肥料保證營養供應,噴施殺菌防蟲藥劑,預防病蟲害爆發,尤其是加強稻瘟病防控,同時,對重災區可考慮清理曬田,做好晚造的種植前準備工作,力爭將水稻生產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確保水稻豐產豐收。蔬菜所陳漢才研究員對蔬菜基地、甜玉米基地進行了土壤酸鹼度快速檢測,建議企業全部清理基地枯死植株,翻耕土地晾曬,進行全面消毒殺菌,選擇適合品種進行救災復產搶種,農科院可以根據地方政府和企業需求,推薦或提供優質種子、指導技術,幫企業儘快恢復生產,盡最大努力將損失降低。

省農科院韶關分院還向湞江區捐贈了10箱400袋災後消毒物資,發放了《2022年「龍舟水」災後農業復產技術措施手冊》(含電子版)等相關資料,以幫助指導受災企業、農戶儘快恢復生產。

接下來,省農科院韶關分院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整合資源,集全院科技專家之力,繼續落實好災後復產工作的科學指導,助力韶關市打好災後復產攻堅戰,為加快災後重建復產提供科技力量。

供稿: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韶關分院

通訊員:肖廣江 嚴霞 周秀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