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楚國忠臣無戰退敵卻被殺害,只因反對楚王立太子遭讒言陷害

山佳談歷史 發佈 2022-07-04T02:16:20.752305+00:00

春秋時期的楚國實在是個另類國家,無論實在政權制度還是在禮儀風俗和中原諸侯各國都格格不入。楚國有個政治家族格外引人注目——若敖氏,從楚武王到楚莊王的五任君王時期,楚國的十一個令尹中就有八個出自若敖氏家族。

春秋時期的楚國實在是個另類國家,無論實在政權制度還是在禮儀風俗和中原諸侯各國都格格不入。

楚國有個政治家族格外引人注目——若敖氏,從楚武王到楚莊王的五任君王時期,楚國的十一個令尹中就有八個出自若敖氏家族。

令尹,為楚國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號施令的最高長官,其執掌全國之權柄,對內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爭,總攬軍政大權於一身。令尹相當於後來的丞相。

斗勃,字子上。他是楚國第八任令尹,同時也是若敖氏家族的後裔。

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成王熊惲,楚成王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四十六年,使楚國在諸侯國中的地位和影響空前提高。

但楚成王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卻是猶豫不決,如果依照世襲制的原則,當時楚國的王位繼承人應該是長子商臣。

但楚國地處江南,風俗習慣與中原不同,君王的繼承者往往是最小的兒子。因此中原各國將楚國視為異族,稱其為荊蠻。

楚成王有心改變楚國以往立儲的做法,在王位繼承的重大問題上,準備立長子商臣作為王位繼承人。

這樣,既可以表示自己對周公制定的長子世襲制度的誠意,也可以免去將來的宮廷爭鬥。但他又擔心這種有違楚國風俗習慣的做法會引起人們的不滿,所以一時拿不定主意。

商臣和其他的王弟相比因為年齡大,所以心計很多。他經常用金銀玉器來拉攏楚成王身邊的近臣,以便能隨時掌握宮中的消息。

商臣見楚成王猶豫不決,便加緊活動,多給大臣送禮,請他們多在父王面前給自己美言,同時自己在楚成王面前偽裝表現得非常勤勉恭謹。

楚成王看到商臣的謙卑有禮,有聽到周邊近臣對商臣的讚賞,就在下決心立商臣為太子之前徵詢令尹斗勃的意見。

對於商臣的舉動,做為令尹的斗勃一直在仔細觀察、冷眼旁觀,早已將商臣的人品看得清清楚楚,他見楚王徵求自己的意見,便直言不諱地回答說:

「大王現在正值當年,歲數並不高,何必這麼早就立太子?即使您要立太子,也決不能立商臣。

一來,楚國的禮制是立少不立長,歷代都是這樣的傳統,大王不能壞了先祖的規矩;二來,看商臣相貌是蜂目豺聲,他為人陰險狡詐而且性情殘忍。

現在您因為暫時欣賞他就要立為太子,以後如果對他不滿意再去廢黜他,這樣做,將來必會發生禍亂。請大王三思而行!」

但是,楚成王決心已定,他沒有聽進斗勃的勸諫,還是將商臣立為太子,並下旨讓潘崇做太子的師傅,同日便遷往了東宮。

商臣聽說斗勃對他人品的貶低和反對,就將斗勃視為了仇敵,心中對他憤恨交加,開始等待機會伺機想除掉斗勃。

公元前的627年,因為一代霸主晉文公的因病去世,原來依附於晉國的兩個中原諸侯小國——許國和蔡國,馬上表示要脫離晉國歸順楚國。

此時晉國的新國王晉襄公要立威,就派陽處父作為大將,舉兵進行討伐。許國和蔡國是兩個小國,如果開戰自然不堪一擊,所以他們即刻向楚國求援。

楚成王早就有向北入駐中原的雄心壯志,他怎麼會放棄這麼個好機會。便命令尹斗勃為主將、成大心為副將,率楚軍援救許、蔡,同時要與晉國一決高低。

斗勃率領楚軍日夜兼程,很快大軍就抵達了泜水岸邊,兩軍在泜水的兩岸擺下了陣營。

楚、晉兩軍隔泜水相持有兩個多月,眼看到了年底,晉軍因長途作戰糧草將盡,同時兵將鬥志鬆懈,此時陽處父著急起來就想要退軍。

但他既怕被楚軍窺破實情,乘勢追擊造成大敗;又怕自己留下逃離戰場的惡名,被世人所恥笑;同時他還擔心遭到晉國朝野上下的罵名和反對。

反覆思考之下,陽處父終於想出了一個能夠使晉軍體面退軍的妙計。

於是,他派出使臣到楚軍軍營中拜見斗勃,使臣對斗勃說道:「小臣特奉我軍主將的命令,特地來相告:我們兩軍現在這樣的相持對陣,終究無法分清勝敗,,但卻是耗費了雙方巨大的軍費開支,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將軍您如果想迅速決戰,我軍願意後退三十里,讓將軍率楚軍渡過泜水進行布陣,來一場決一死戰;但如果楚軍不肯過河,那麼就請楚軍後退三十里地,讓我軍渡河到達南岸,再一決勝敗。我軍主將會親駕馬車,以等候將軍。」

斗勃一聽此言拍案而起,氣憤地說道:「你們晉師長途征戰,已經很長時間了,將士疲憊,早已不堪一擊了,你們卻還在不自量力,出口狂言,你們以為我不能渡河嗎?我馬上傳令,楚軍將秣馬厲兵,即可渡河進擊晉師!」

楚軍副將成大心連忙勸阻斗勃:「晉軍言退,分明是沒安好心。他們自己說是退兵三十里,實際上是在引誘我軍上當。如果他們乘我軍在渡河之時發起攻擊,我軍會顧此失彼,將會戰敗。與其我們有可能會中了他們的誘兵之計,不如我軍就暫且退後三十里,讓他們過河來進行決戰。」

斗勃一聽成大心說地有理,便命令全軍後退了三十里地,重新進行安營紮寨,等待晉軍過河來戰。

陽處父看到楚軍後退了,馬上對晉軍宣告說::「楚軍因為畏懼我軍的強大,不敢渡河來決戰,現在楚軍已經逃跑了。既然敵軍已退卻,我軍再渡河已經沒有意義了,況且現在天寒地凍,對將士的作戰不利,不如就班師回朝,等待天氣轉暖候再舉兵討伐也不遲。」

晉軍將士們思鄉心切,聽到主帥這話後,無不歡呼雀躍,馬上全軍整理糧草裝備,陽處父率軍班師回國了。

楚軍後退三十里後等了幾天,也不見晉軍的任何動靜,便派人渡河偵察,才得知晉軍已經撤離,斗勃無奈也只好下令班師還楚。

斗勃不戰而回,向北進軍中原的計劃沒有完成,楚成王非常生氣。太子商臣看到時機到了,便即刻進言說:「敵我兩軍相持了兩個月,斗勃卻一直沒有出擊,直至為了避戰而退兵,聽說是接受了晉國的賄賂。他這樣做,心中哪裡還有父王您呢?」

楚成王聽罷大怒,派人給斗勃送去了一把劍,讓斗勃自己自殺。斗勃想要進宮去申辯,卻在宮門口遭到商臣帶人阻擋。

進不去宮中,心中淒涼的斗勃不由地仰天長嘆:「斗勃忠心耿耿,日月可鑑,今日卻無法見大王一面。太子怨恨於我,都是由傳位而引起。他的殘忍本性,今天算是應驗了。」斗勃說完後拔劍自刎,死在商臣的腳下。

成大心含淚掩埋了斗勃的屍體後,自己穿上囚服,闖進宮中,跪在楚成王面前,邊叩頭邊痛哭不止,他詳細地講述了出師以及還軍的全過程。並對楚成王說:「斗勃根本就沒有賄賂之事,他退兵有功無過。如果大王認為我們退後三十里造成敵軍逃炮有罪,那也是我提議的,您應該懲罰我的罪,與斗勃無關。」

楚成王驚訝地說:「那為什麼斗勃不來辯解?可見他心中有鬼!」於是,成大心向楚王講述了在宮門前發生的事情。

楚成王聽完臉色大變,後悔地頓足道:「唉!太子誤了寡人,寡人誤了社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