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青海(連載七)

樵夫9369 發佈 2022-07-04T02:18:02.191357+00:00

進入原子城爆轟試驗場大門不遠,就看到在草原上有一座人造小山丘,不是太高,但上面早已是青草叢叢,野花燦爛,小山丘的一端開了一個個小小的門,是厚重的鐵製門,另一端則是開有許多圓形的、方形小孔的「銅牆鐵壁」,因為年代久遠,鐵壁已經有所鏽蝕,斑駁著歲月的滄桑,鐵壁前端安放著一個架子,上面是一個圓圓的錚亮金屬球。

在那遙遠的地方

告別原子城紀念館,我們驅車進入離西海鎮15公里的草原深處,真正的金銀灘大草原,這裡就是原子城爆轟試驗場,當地人也稱靶場。

金銀灘草原的名字來自草原上的兩種花朵——黃色的金露梅和白色的銀露梅。我不知道這兩種花朵的名字這樣寫是否準確,因這是根據講解員介紹而來的。

據資料介紹,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熱土,有30多萬頭(支)牛羊在這裡生息,是典型的牧區。金銀灘草原的黃金季節是7、8、9三個月,碧草如茵的大草原,鮮花盛開,百鳥飛翔,草原的天,藍得醉人;草原的雲,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畫,就連草原的空氣也甜得讓人心怡。浮雲般的羊群,棕黑相間的氂牛,星星點點地倘佯在青草和野花叢中,遠處,山巒起伏,偶有雄鷹飛過的身影,蓮花般的藏包、蒙古包散落在白雲深處,一切美的讓人嚮往,嚮往它的神秘與美好。

進入草原腹地,我們直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還鮮為人知的神秘禁區,而今對外開放的原子城爆轟試驗場。

由飛彈和原子彈模型組成的爆轟試驗場景區大門很有特色,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

進入原子城爆轟試驗場大門不遠,就看到在草原上有一座人造小山丘,不是太高,但上面早已是青草叢叢,野花燦爛,小山丘的一端開了一個個小小的門,是厚重的鐵製門,另一端則是開有許多圓形的、方形小孔的「銅牆鐵壁」,因為年代久遠,鐵壁已經有所鏽蝕,斑駁著歲月的滄桑,鐵壁前端安放著一個架子,上面是一個圓圓的錚亮金屬球。

跟隨講解員,我們緩緩步入基地,靜靜地聽著講解。原來,這個小小的山丘就是當年的「原子彈爆轟試驗場」,當年曾經轟動一時的神秘地方,進入厚重的鋼板門,裡邊有若干試驗室,有實物、模型、圖片和蠟像,

進入爆轟試驗場內部,講解員講解,外面那個金屬圓球是1:1全尺寸爆轟模擬冷試試驗模型,主要用於原子彈冷試爆的數據測試,這可從鐵壁前的累累彈痕看出。1964年6月2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1:1冷爆試驗在這裡成功進行,並於當年10月16日,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

基地於1958年11月正式動工,當年,大批建設者和科學家拋家舍業,從四面八方匯集於金銀灘草原,與數千名解放軍官兵一起,在這偏遠孤寂的地方,苦戰風沙漫天的惡劣自然條件,挑戰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在激動人心的1964年,爆炸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讓世界為之震驚,讓國人揚眉吐氣。資料片介紹,原子彈是當年中國人民勒緊褲帶,各行各業大力協同,充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成果,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捨棄大城市的舒適生活,來到風沙瀰漫、蒼茫遼遠的大西北,在塞冷的高原住著四面透風的地窩子,吃著野菜粗糧,克服各種困難,艱苦奮鬥,使中國傲然屹立,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擁有核能力的國家。

如今已初具規模的西海鎮,就是研究人員的居住地,當年這裡曾一片荒涼,只有野草沒有人煙,是英雄的前輩給這片荒原帶來了人氣,經過數十年發展,這裡已經成為海北州政府所在地,儘管當年的科研人員早已經離開了美麗的草原,但他們的精神永在。


在那遙遠的地方,不僅有美麗的草原,美妙的歌聲和儀態萬方的藏族故娘,不僅有奔騰的駿馬、悠閒的羊子和耐高寒的氂牛,更有一種奉獻精神像高原一樣堅韌挺撥,永遠不老。!

講解員生動地講述著錢三強、王淦昌丶鄧稼先等功勳科學家的事跡,我們一行人靜靜地聽,默默地看,暗暗的記,生怕遺漏什麼。

從爆轟試驗場出來,我們來到了塑有英雄的浮雕牆。


這座浮雕牆位於爆轟試驗場,是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立下赫赫功勳的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陳能寬、彭恆武、周光召、朱光亞、郭永懷、陳開甲、于敏等十位人物和無數為中國核武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工作者而設立的。

站在浮雕牆前,不由讓我們對這些民族脊樑發自內心的敬仰。

走在試驗場內的草地上,看著原子城還基本保留著當年原樣的語錄、標語和建築,仿佛回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樣,恍如隔世。


離爆轟試驗場不遠,一塊石碑孤獨地豎立在草地上,上面刻著「在那遙遠的地方」,不用說,金銀灘草原就是《在那遙遠的地方》的誕生地。

看著這塊石頭,不由人想起王洛賓坎坷的一生。

王洛賓,大半生都在西北邊陲度過,一生創作歌曲達千餘首,其代表作正是這首《在那遙遠的地方》。

他所創作的歌曲,親切、生動、優美、流暢,讓人聽不夠,唱不夠,被譽為「西部歌王」、「西北民歌之父」。

王洛賓的一生,可用「命運多舛,遭遇淒切」作結。他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師大音樂系,早年思想進步,曾參加「一二·九運動」,「七·七事變」後,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並在西寧組建「青海兒童抗戰劇團」,1941年因「共產黨嫌疑」而被投入國民黨監獄三年,真謂造化弄人,時任國民黨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因喜歡西北民歌而「惜才」,將王洛賓保釋出獄,留在青海,任國民黨軍中校軍官,這也為他日後的磨難埋下了引子。1949年,王毅然參加解放軍,隨王震將軍進彊,任新疆軍區政活部文藝科長,並與王震共同創作歌曲《凱歌進新疆》。


1951年,因與馬步芳交集以及擋案中國民黨中校軍官的記載,王被捕,判兩年勞役,1960年,又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判刑15年,1975年刑滿出獄,繼續被管制,直到1978年,軍事法院撤銷當年判決,1981年,新疆軍區召開平反大會,為王恢復名譽和軍籍……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與三毛未能與君同的悽美故事,更多了一份傳說!

正是「兩彈」和「一歌」,讓金銀灘草原有了神秘的美麗!同行的戰友和孩子們在美麗的草原上放飛自我,盡情拍照,美麗的金銀灘草原,神秘的原子城,讓我對大美青海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再見了,美麗的金銀灘!

告別了,見證祖國輝煌的原子城!

(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