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打工難,農民工「遭遇」清退令,返鄉幹啥賺錢多?4個選擇

村姑曉佳一 發佈 2022-07-04T03:27:12.599819+00:00

相較於往年,2022年的農村相對熱鬧一些,不是因為農村就業機會增多,農民種地賺錢而吸引農民返鄉,是在經濟大環境之下導致城市就業困難,不少農民工主動返鄉。

相較於往年,2022年的農村相對熱鬧一些,不是因為農村就業機會增多,農民種地賺錢而吸引農民返鄉,是在經濟大環境之下導致城市就業困難,不少農民工主動返鄉。據數據顯示,在四月份我國青年失業率創新高,達到18.2%。

而這一數字的背後則長達兩年多的疫情反覆、產業升級、外部打壓、內部調整,再加上今年超千萬大學生畢業生湧向社會,問社會要崗位、工資,就業不難才怪。從現在的電子廠等製造業縮減訂單,原先有返費的工廠返費減少甚至取消,工價一降再降。我們發現,在城市我們成為了多餘的人。

即便在農村依然如此,作為大蒜主產區的魯南、蘇北、河南等地,在今年的用工季節明顯感到工價大幅下降,去年一天能賺到近千元的工錢,今年打了個對摺,能有500元已經不錯

城市每一次就業困難都需要鄉村來托市,大集體時代每一次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插隊都是城市就業壓力之下的唯一選擇,所有我們說農村是國家經濟的壓艙石。

在城市就業難,經濟下行的狀態下,農民工也遭遇了「清退令」,在近3億的農民工大軍中,55歲、60歲以上的農民工遭遇多個城市的排擠,這些「超齡」的農民工要被請退出工地。為了生活,為了再干幾年,有不少農民工通過染髮、化妝、造假證來「減少」年齡,然而這都不是長久之計,那麼在就業難的情況下,返鄉或者成了這些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唯一選擇。

那麼,返鄉以後有哪些活能賺錢,能夠養家呢?目前來看,穩妥且投入又不大的主要有4種。

①餐飲店

吃穿住用行,無疑吃是排在首位的,不論在哪裡,餐飲是永恆的話題。不需要掌握太高明的廚藝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現在很多餐飲店都是流水線、標準化作業,麵館、包子鋪都是開店的首選,冷飲、炸雞等則是備選,畢竟受眾小了很多。

前幾年鄉鎮上還只有兩家包子鋪,現在已經有了5家,但是即便如此,每家都賺得不少。這得益於人越來越懶了,也是因為消費水平提高了,家裡做飯的少了,尤其是年輕人幾乎不做飯,所以現在做主食餐飲,即便不能夠實現大賺特賺,但是賺點小錢也是打工難以比擬的。

②擺攤

我們整天看到集市上那些老大爺老大娘擺攤賣菜、賣啥的,一天掙個幾十塊已經很多的,但是擺攤也是看人的,做到針對精準人群,其實很有市場。

農村老年人眾多,可以專賣廉價的鞋服、家庭用品乃至一元兩元工具;兒童玩具在哪裡賣都不會過時,主抓新奇特,高音喇叭加上炫酷的閃光燈,總能收割一個個鄉村小孩的零花錢。

③廢品收購

從疫情開始,廢品收購在農村就多了起來,反過來推斷就是就業環境差了,但是收廢品同樣賺錢,不然不會一個又一個的小販子瞎轉悠。

也的確是這樣,隨著農村生活向好,產生的垃圾也是越來越多,畢竟消費升級之下舊的東西就不值錢了,該賣就賣,供貨端多了,能養活的人也多了,隨隨便便一個小老頭,一天能收購四五百元的破爛,轉手就是一兩百的利潤,對於60歲左右的農民工,在農村一個月能賺三五千元,已經是不少了。

④規模化種植

規模化種植意味著大投入,當然這個投入其實也不算太多,從幾萬到十幾萬足以。都說農業是高風險行業,所以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但並不是沒有種地的人,只是從原先的小農戶慢慢集約化、規模化種植。

在地勢較為平整的地區,通過土地流轉百八十畝耕地進行連片種植,一年的利潤也是比打工要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地區的地租越來越高的原因,甚至有很多公職人員下鄉包地種,因為投入的錢比在銀行吃利息高得多。

當然,不得不說這個年頭幹啥都不容易,能賺錢的要麼能吃苦,要麼是人尖,因而返鄉創業也要具備一定的頭腦,能有的關係該利用還是要利用,這樣不論幹什麼都會有一定的保障。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清退60多歲的農民工,其實就是斷了這些人的活路,雖然農村能夠接收返鄉的人,但一時半會也難以消化,「陣痛」一定會有,只希望我們都能做好萬全準備,接受這波失業潮,提前選擇創業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