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張作霖孫子回鄉祭拜道出一秘密,警告日本:中國人民不可欺

紀史 發佈 2022-07-04T04:10:04.867241+00:00

1928年,張作霖不幸在皇姑屯遇害,享年53歲,2007年,一位身著西裝、手捧鮮花的陌生男子,來到位於遼寧省的張氏墓園。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28年,張作霖不幸在皇姑屯遇害,享年53歲,2007年,一位身著西裝、手捧鮮花的陌生男子,來到位於遼寧省的張氏墓園。

望著張作霖的墓碑,這名男子的眼中不禁閃出一絲淚花,隨後,他操著一口台灣腔說道,「爺爺,我來看您了」。

沒錯,此人正是張作霖之孫張閭實,他自幼在台灣長大,心中卻一直記掛著名震中外、人稱「張大帥」的爺爺,時刻想要回到大陸拜祭。

然而,張閭實的回鄉之路並不輕鬆,抵達後還曾遭到了一些質疑。

那麼,張閭實回鄉過程中到底有何遭遇?在他口中,說出了張家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在張作霖墓前,張閭實又向日本發出了怎樣的警告呢?

抵達故鄉,遭遇質問

2007年3月,一位特殊的客人來到了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

他一進門便要求面見館長,聽到他一口台灣腔,工作人員覺察到他的身份並不簡單,於是便將情況向館長張力匯報。

兩人一見面,這個人便開門見山地說道,「我叫張閭實,我的父親叫張學浚,我的爺爺是張作霖」。

隨後,他又表明來意,稱自己初來乍到,想要祭拜祖先,但不熟悉張家陵園的位置,希望張力可以幫忙安排。

然而一聽這話,張力卻準備對其進行一番考量。

原來,自帥府博物館建館以來,打著張作霖後裔前來蹭吃蹭喝的人屢見不鮮,張力擔心眼前的這位同樣是個騙子,所以便有所保留。

見狀,張閭實有些急躁,他連忙讓張力隨意盤問,於是張力便談起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此事雖然流傳甚廣,但親眼目睹的人不多,背後的隱情更是鮮為人知,恰巧,事發後張作霖便與張學浚的母親壽夫人見了一面。

於是張力便讓張閭實聊聊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隨後,張閭實毫不遲疑地表示,在炸彈爆炸後,張作霖並沒有當場身亡,而是被炸到路旁,喉嚨也被撕開了一道傷口。

張作霖在警衛的護送下,回到了大帥府壽夫人的小青樓,張作霖自知傷情過重,已經回天乏術,便靜靜地躺在壽夫人身邊,並未留下什麼遺言便與世長辭。

當時大帥府為了封鎖消息,除了壽夫人和貼身丫鬟,誰也不許進去。帥府對於張作霖也是秘不發喪,直到13天後,張學良才從關內啟程回奉天。

聽張閭實講完這段歷史,張力已經確定,眼前人的確就是張作霖的後代,否則沒有任何理由了解得如此清楚。

於是他緊緊地握住張閭實的雙手,與他寒暄了起來。

面對張力的熱情,張閭實也有些感慨,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竟然能感受到一絲溫情,實在令人感動。

隨後,張閭實便和張力促膝長談,回憶起張家百年來跌宕起伏的命運……

起於草莽,亡於日寇

1875年,張作霖出生在奉天海城縣的一個貧苦農家,清末動盪的社會形勢,讓張作霖自幼便意識到,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得夠狠。

正因如此,在父親被人毆打致死時,張作霖二話沒說便用火槍結束了那人的性命,但自己也從此過上了流亡的生涯。

為了謀生,賣燒餅、當獸醫、學木匠,張作霖什麼都幹過,中日甲午戰爭後,他當過一段時間的清兵,也當過一段時間土匪。

由於為人機敏、敢打敢殺,張作霖在被招安後,仕途一直順風順水。

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之際,他已被徐世昌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從此以後,「東北王」的名號逐漸流傳開來。

在旁人眼中,張作霖似乎與東北關係更加密切,但在他的心裡卻始終想要回到祖籍河北。

然而,由於早年間落草為寇的經歷,老家人對他頗有微詞,不過,東北地區的人民則恰恰相反,因為張作霖的確為東北做了不少實事。

從1916年擔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後,張作霖便在東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先是改編、訓練奉軍,使之成為現代化部隊,在他的努力下,奉軍實力大增。

在後來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都取得了大勝,直系軍閥吳佩孚多次被打得落荒而逃。

此外,張作霖還在東北修建了大量公路、鐵路,由此帶動了東北的經濟、工業發展。

事實上,從清末開始,東北雖然是戰略要地,但發展卻很不平衡,直到張作霖的到來,東北才打下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重工業基礎。

正因如此,張作霖很受東北人愛戴,當然,在他身上的質疑也從未間斷,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他與日本人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甚至有人稱他為「賣國賊」。

事實上,張作霖雖然與日軍有過合作,但他卻從未向日本人低頭,這點,從一件小事上便可看出。

在與日本人同盟期間,張作霖部下駐紮於瀋陽城外的新民府,和日軍多有摩擦,雙方最終爆發了流血衝突。

由於寡不敵眾,張作霖手下的士兵有兩人被打死。

事後,張作霖怒不可遏,當即前往日軍指揮部討要說法,日方軍官口頭上雖致歉,但並沒有做任何處理,只是拿出1000兩銀子,說這是他們的慣例。

見狀,張作霖拿著銀子不動聲色地回到了大帥府,並且自己又添了500兩。

不久後,他率軍來到瀋陽街頭,當街打死了三名日本士兵。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張作霖面無表情地將懷裡1500兩銀子甩了過去,淡淡地說道,「這是按照你們的慣例」。

接過父親職務,策劃西安事變

由此不難看出,對於日軍,張作霖向來不卑不亢,與他們合作也只是出於軍閥內鬥的考慮,在真正的民族大義面前,他始終沒有後退一步。

但也正因如此,張作霖遭遇了殺身之禍。

由於不願與日本人簽署《滿蒙新五路協約》,並且拒不同意日本人築路、通商等要求,日本人對他心存不滿,當時日本關東軍司令村岡長太郎直接部署了暗殺計劃。

1928年6月4日,他們在張作霖由北平返回遼寧的鐵軌上埋下炸彈,「皇姑屯事件」由此爆發。

一代軍閥張作霖,就這樣死在了日本人的陰謀之下。

張作霖去世後,張閭實的奶奶壽夫人及時反應,將事態暫時壓住,穩定局勢之餘,也等到了張學良的歸來。

自此,張學良接過了父親的職務,開始掌管整個東北。

和張作霖類似,張學良的一生毀譽參半,但和父親不同的是,張學良對日本人的態度卻不再強硬。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當時張學良正雄踞東北,手上握有40萬精銳部隊。

然而,他卻附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面對日寇來襲,非但沒有奮勇抵抗,反倒是一槍不發便率軍撤退。

此後,奉天、營口、長春以及錦州等城市相繼淪陷,但張學良仍舊堅持「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導致不到半年時間,整個東三省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頗受爭議,也讓他留下了一生的污點。

不過,1936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夕,張學良卻將功補過,一手策劃了「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使其聯合共產黨抗日。

在張學良不斷施壓下,蔣介石最終妥協,抗日民族聯合戰線由此建立,中國人民開始團結一心、共御外敵。

而張學良以身試險的行為也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稱讚。

抵達台灣,處處受阻

然而,事後張學良卻受到了蔣介石瘋狂的打擊報復,為了保障家人安全,他被迫接受了長期的軟禁生活。

從貴州到重慶再到台北,他的後半生再也沒有獲得自由。

而張家人也淪落到世界各地,其中張作霖六子張學浚一直在香港討生活,直到1967年,他才帶著五歲的兒子張閭實回到了台灣。

小學三年級時,張閭實在歷史課本里見到了一個長相威嚴的男子,他不禁想起家中掛有類似的畫像。

從那時起,家人知道瞞不住了,才告知了他的身世,並且警告他千萬不要向外泄露。

不過,張閭實的出身最終還是傳到了學校,由於張家與蔣介石不對付,所以國民政府的課本中一直抹黑張作霖與張學良二人。

張閭實自然也在學校內遭到排擠。

中學時期,張閭實一直對歷史課相當牴觸,講到張家的歷史時,張閭實甚至直接被趕出了教室。

大學畢業後,張閭實選擇參軍入伍,他以為這樣就能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然而,事實證明他過於天真。

在空軍服役期間,張閭實表現十分優異,卻始終得不到被重用的機會,只能幹些雜活,處於邊緣位置。

1988年張閭實退伍後一個月,蔣經國去世,此後的幾年間,張閭實憑藉著聰明的頭腦,一度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開始慢慢發展自己的事業。

祭拜先祖,痛斥日寇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張閭實最開心的便是每年年底,因為只有這時,他才能見到仰慕已久的大伯張學良。

每次見面,父親張學浚和張學良等人都聚在一起打牌,他們天南海北、無所不聊,唯獨不談政治。

張學良的一舉一動都在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之下,多年來,他早已養成了莫談國事的習慣。

在大人打牌的同時,張閭實便品嘗趙四小姐的手藝,多年後,他仍舊忘不了那種特殊的風味。

關於張學良,張閭實有一件事印象最深,當時正值張學良80大壽,國民黨破例允許他們去看望張學良。

張閭實見張學良步履蹣跚地上樓如廁,便打算攙扶他一把,然而,張學良卻一把將張閭實推開,並且厲聲說道,「張家的男人不可以讓人攙扶」

當時,張閭實不過19歲,正是人生最悲慘的一段時間,大伯的教導給了他很多啟發。

從那以後,張閭實開始重新思索人生的道路,不久後便前往香港成家立業,還創辦了一個效益不錯的公司。

1984年張學浚去世前,口中一直念叨兒時在瀋陽的朋友和親戚的名字,並一再叮囑張閭實將來一定要回到故鄉看一看。

2007年為完成父親的遺願,已過不惑之年的張閭實輾轉台灣、香港、北京多地,來到了瀋陽。

於是便出現了張閭實自報家門,張力館長提問的這一幕。

但張閭實對答如流,證實了自己的身份,隨後,張力便帶著張閭實在博物館內參觀。

次日,張閭實又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來到了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的張氏墓園。

望著張作霖的墓碑,張閭實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他的思緒仿佛也被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

隨後,他向張作霖之墓深深鞠了三個躬,並且讀起自己已經準備好的祭文。

讀到最後,張閭實十分動情地說道,

「於中華民族而言,這段歷史不堪回首,我們決不會忘記國恥。同時也要正告日本右翼:你們不要執迷不悟,中國人民是不可欺的!」。

結語

張閭實深明大義的言辭,打動了在場所有的陪同人員。此後兩年內,他又繼續紮根內地,走訪了瀋陽、北京、西安等多個大型城市,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祖輩的歷史。

後來,他將這些收穫集結成冊,寫就了《漫漫故鄉路》一書。

不僅如此,2009年,張閭實還將家人全部接到東北,而他也獲得了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員會提供的職位。

從那以後,這個離家數十年的遊子,再也沒有離開魂牽夢縈的故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