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牽「羊」,阿里中台戰略有了新希望 | 焦點分析

36氪 發佈 2022-07-04T05:25:17.367671+00:00

在經歷幾多質疑後,阿里巴巴決定重整旗鼓,帶著2.0版本中台,亮相於企業服務市場。6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新子公司「瓴羊」,定位是「為企業提供數位化增長能力」。

作者 | 鄧詠儀

編輯 | 蘇建勛

在經歷幾多質疑後,阿里巴巴決定重整旗鼓,帶著2.0版本中台,亮相於企業服務市場。

6月29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新子公司「瓴羊」,定位是「為企業提供數位化增長能力」。阿里副總裁朋新宇擔任瓴羊CEO,他是阿里中台體系的創始成員,後曾任友盟+CEO。

瓴羊由阿里內部多個數位化部門整合而來,包括原來的數據中台、業務中台、數據參謀、聚石塔、大客戶團隊等,這些團隊原來分屬阿里不同事業群,但各自都對企業提供服務。

無論從定位還是配置,都可以看出瓴羊的戰略地位之高。

瓴羊是阿里的獨立子公司,與盒馬、菜鳥等公司屬同一級別。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為其站台。「推出瓴羊是阿里巴巴集團長期考慮後邁出的重要一步。」他表示。

CEO朋新宇則下了個定義,指瓴羊是「阿里巴巴內部能力外化的出口」。如果要做類比,就如同十幾年前的阿里雲,是阿里所有技術能力的統一出口。

瓴羊現有的產品一共分為五個模塊,包括分析雲、營銷雲、產銷雲、客服雲、開發雲,包括Dataphin、Bizphin、Quick Audience、Quick BI、生意參謀、經營參謀等11個核心產品。

來源:阿里巴巴集團

瓴羊的成立與阿里每年例行的大調整密切相關。去年12月,張勇在內部信中提及,中台是過去幾年阿里最重要的組織戰略,但如今「多元化治理」才是全新的戰略方向。

阿里當年實行「中台」戰略,是為了解決高速發展下業務需求和IT資源的強烈矛盾,當年阿里電商業務節節高升,實行中台改革,後面才有輸出給客戶的「中台」產品和服務。

而瓴羊是如今「多元化治理」戰略下的產物,與中台相比,瓴羊更聚焦於增長——「以數據驅動為增長引擎」這個口號,和現在阿里電商業務增長放緩,轉向精細化運營,深入行業的趨勢相呼應。

在動盪的宏觀環境裡,作為子公司,瓴羊要自負盈虧並不容易。他們未來要面對的,還有比中台時期成熟許多的企業服務市場。對手不只是中台,還有一大批Martech、大數據廠商,以及字節、騰訊等大廠們。

想要再次「蹦」到To B浪潮頂端,「瓴羊」須得奮力一躍。

打出增長明牌

在To B領域,阿里向來擅於把一個概念帶火,以前是「中台」,現在輪到「DaaS」。

DaaS(Data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數據智能即服務)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前後。200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里,將DaaS比喻為「信息金礦」,並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如果世界上有一個襪子交易所,你能找到你曾經丟失的襪子,有了這些襪子能讓你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你難道不願意花錢讓人幫忙找到嗎?

襪子其實就是數據。DaaS建立在雲服務的三大架構之上——IaaS、PaaS、SaaS之上,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DaaS最基本能做到的,就是收集用戶需要的基礎數據,對此做數據分析,客戶相當於為數據處理、分析的相關能力而付費。

但阿里所提的DaaS,相當於在原來的數據、業務中台上,重押一張「增長」牌。

阿里特地將DaaS的能力與SaaS作區分。「傳統的SaaS主要是對工作流程的改造,而DaaS的本質是以數據驅動為增長引擎,」朋新宇表示。翻譯一下,就是不做單點工具,而是要在SaaS基礎上,更深入地應用數據。

這句話更重要的其實是「增長」二字。網際網路紅利見頂,企業客戶如今需要的不再是單純的工具,只有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長,才能體現企業服務產品的價值。

阿里在零售領域已經服務了數百萬家店鋪,積累了海量數據和處理能力,「瓴羊」也希望將其復用到更多領域裡。

以一家長短視頻服務商「南瓜電影」為例,瓴羊通過使用智能推薦技術,打更多標籤,提高推薦精準度。通過開設猜你喜歡、興趣樓層等多個板塊,南瓜電影將用戶的觀影時長提升了20%以上,也增加了用戶轉化。

這很難不讓人想起字節旗下的火山引擎。火山引擎業務在2020年6月正式對外發布,思路也是將抖音的增長方法論輸出到不同行業中。某種程度上,瓴羊的成立,也是與火山引擎的對壘。

在更成熟的市場裡競爭

阿里對外輸出中台是2017年,當時企業服務創業浪潮剛剛開始。但現在,瓴羊要直面更為成熟的市場競爭。

瓴羊的優勢在於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案例,並非以新人之姿入場。如今近500人的團隊早已超出創業公司的規模。在客戶案例上,瓴羊也服務了LVMH、紅星美凱龍、小鵬汽車、麥當勞、泡泡瑪特等企業的數位化建設項目。

組織和產品效率如今也會更高。作為子公司,瓴羊有更高的經營自由度。而據晚點LatePost,整合期間,瓴羊把原來歸屬在阿里雲、電商等多個部門的產品都放到一起,將59個產品最後整合到11個,排除了許多不符合業務方向的產品。

儘管如此,瓴羊的產品盤子依然不小。瓴羊涉及了大數據、Martech、中台等多個賽道,無疑要直面來自第三方廠商的競爭。比如,「分析雲」、「營銷雲」這兩款產品,正是神策、明略、TalkingData等廠商的主戰場,它們都在各自領域內耕耘了多年。

另一方面,和合作夥伴的邊界問題也需要理清。在中台時期,阿里和許多合作夥伴一起做中台生意,許多中小客戶就直接交由合作夥伴了。現在,瓴羊不止服務大客戶,也覆蓋中小客戶——這更需要梳理清楚,才能避免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

對邊界問題,朋新宇也提出了「雙向集成」的邏輯。「現有的五大產品矩陣,就是瓴羊的第一層邊界。如果客戶已經有正在使用得很好的工具,我們就會基於開發雲,開放接口,和現有工具集成;我們的Quick BI、生意參謀等標準件的產品,也會和他們相集成。」他對36氪表示。

瓴羊試圖走更開放的路線,支持多平台、多雲就是證明。

這對應渠道越來越碎片化的趨勢,客戶遠不止在淘系一個渠道有增長訴求,而瓴羊希望都能夠服務起來。

以元氣森林為例,阿里幫助元氣森林建立了消費者體驗監測平台,元氣森林可以實時地看到各個電商平台的經營反饋。而元氣森林旗下的北海牧場,也基於阿里的全渠道會員通,統一管理起不同電商渠道里的會員體系。

但還是有不少評論對中立性表示疑惑。「畢竟還是阿里子公司,客戶能讓多個渠道的數據都落到瓴羊上嗎?」一位大數據從業者對36氪表示。

比起技術,合作夥伴和客戶的信任可能是下一階段更難的問題,也是瓴羊將戰場拓展到零售行業以外的關鍵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