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一篇短文

博學的星空bk 發佈 2022-07-05T07:29:20.487322+00:00

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麼也找不到;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嘀嗒嘀嗒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涵養幾分靜氣【宋威】

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麼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後,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嘀嗒嘀嗒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這就是「心靜」的力量。「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於事,煩躁驚慌也於事無補,唯有穩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那麼,「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涵養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鍊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於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成寧靜、專一的心態,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於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臨事不懼,處變不驚。可見,不憚於在難事、煩事、急事、若事上多磨鍊,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有定力,不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閒、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

讀書以養性,書畫以養心。「靜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閱《定風波).必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穫「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複」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蕩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雲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涵養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靜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