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洪的三峽大壩,為什麼旱季不泄洪,反倒總是在汛期泄洪?

鍾銘聊科學 發佈 2022-07-05T12:17:29.330011+00:00

這段時間,我國多地陸續步入汛期,汛期剛開始,南方多地就出現超強降水,多個水庫組織泄洪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了防洪的水庫,為什麼總是在汛期泄洪呢?

這段時間,我國多地陸續步入汛期,汛期剛開始,南方多地就出現超強降水,多個水庫組織泄洪工作。

比如:受長江上游持續降雨影響,三峽水庫庫區的水位上漲到148米以上,6月29日三峽水庫下泄流量達到31700立方米每秒;6月30日,葛洲垻水利樞紐工程開啟今年的首次泄洪。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了防洪的水庫,為什麼總是在汛期泄洪呢?三峽水庫是如何防洪的呢?

為何總是在汛期泄洪?

事實上,水庫防洪的原理,就是在汛期泄洪。

泄洪,就是水庫中的水,不經過水輪發電機發電,直接向下游排水。以三峽水庫為例,當三峽水庫泄洪時,就是三峽水庫內的水,單靠水輪發電機的水量,不足以滿足防洪調度的需求,需要泄洪加大排水量。

在旱季時,水庫之所以不用泄洪,是因為旱季降水量稀少,水庫的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貴,在流向下游時,都會經過水輪發電機,這樣能夠確保旱季發電的需求,還能夠確保航運,水庫水位等。

而在汛期時,降水量多且集中,水庫內如果不提前預留一部分水位盛放上游強降水,那麼下游地區將會被淹沒,所以在汛期來臨之前,水庫水位會提前降低到防汛水位。

當上游出現強降水後,上游來水被攔截在水庫之後,水庫水位會升高到防汛水位以上。等到了晴天或者降水較少的日子,下遊河流水位又沒有超過防汛水位,那麼水庫就會開始向下游泄洪。

泄洪可以讓水庫水位在短時間內降低到防汛水位,以便騰出更多的庫容來攔截下一輪洪峰,確保下游地區人們的安全。

三峽水庫是如何防洪的?

三峽水庫兼具:防洪、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需求,其中防洪是其最主要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應對長江的汛期。

長江實際上非常容易發生洪澇災害,這一點我們先簡單分析一下。

  • 長江流量大

長江位於我國800毫米降水線以南,全年降水量非常大,且又集中在汛期,以至於汛期時當地會發生流量較大的夏汛。因為全年流量大, 尤其是時空分布不均,造成了長江夏季時非常容易出現洪澇災害,過去長江幾乎每隔1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較大的洪澇災害。

  • 地勢西高東低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這也決定了我國的河流走向,其中長江上游地區位於第二第三階梯,海拔落差大,當長江上游出現強降水時,水流速度快,會挾裹著泥沙快速流到下游。

而長江中下游地區位於第三階梯,海拔落差小,水流速度變慢,泥沙會在這裡沉澱,水流速度也會變慢,很容易出現決堤,以及洪水災難。

這種地勢也決定了長江上游出現洪水,就會直接泄往中游,而中游水流速度變慢,又難以入海,就會導致中下游地區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尤其是荊江和洞庭湖地區。

  • 下游湖泊、濕地面積減小

過去,長江中下游地區容易出現洪澇災害,但是過去有湖泊河流可以調節長江水源,尤其是洞庭湖和雲夢澤,在長江水位上升時,湖泊會容納多餘的洪水,保護了其他地區的安全。

但是,隨著長江中下遊人口的聚集,以及氣候的變化,雲夢澤逐漸消失,洞庭湖等湖泊面積也一再縮小,調節洪水的能力下降,也導致了下游地區發生洪水災害變強。

多種因素共同導致了長江水患頻發,而三峽水庫、葛洲垻等水庫的修建,大大減少了長江水患的發生,這是怎麼回事呢?

三峽水庫垻頂高185米,正常蓄水位是175米,其中在汛期時,水位會降低到145米,如此就會騰出221.5億立方米的庫容用於攔截洪水。

但是,長江流域汛期降水量大,221.5億立方米的庫容根本無法攔截所有的洪水,如果只攔洪不泄洪,水庫庫容會很快被洪水填滿,根本發揮不出防洪功能。

在汛期時,三峽水庫必須要泄洪騰出庫容,以應對下一次的洪峰,所以三峽水庫才會在汛期泄洪,在旱季反倒不會泄洪。

事實上,水庫泄洪要求較多,如果下游地區已經出現超警戒水位,那麼上游水庫有時非但不會泄洪,反倒還會攔截上游來水,確保下游的安全。

只有在下游地區水位在安全線以內運行,同時近期又沒有強降水時,水庫才會泄洪。這樣就可以安全地將水庫水位降低,同時又不會影響下游地區。

只不過,泄洪時往往會有大魚一起被泄往下游,巨大的衝擊力往往會導致大魚被沖暈,吸引周圍的人們前去抓魚。

而泄洪時下游水位會有明顯上升,在泄洪口捕魚的人將會有生命危險。

比如:英那河水庫泄洪,下泄流量達到了50立方米每秒,因為每次泄洪都有大魚出沒,吸引了不少人下河捕魚,然而其中一人在下河捕魚的過程中摔倒在水中,不幸溺亡。

當地村民表示,當地政府雖然在河道多地拉上警戒線,但仍舊有人不管這些。

這裡再次提醒大家,泄洪下游有溺水風險,不要為了一條魚而不顧自己的生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