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人用野草編織30米長的吊索橋,三天完工,每年都要換一次新橋

淡飯電影 發佈 2022-07-05T14:57:40.186226+00:00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圖片中這座長達30米的懸索橋,竟然是由茅草編織而成。很難想像,如此不安全的茅草橋,卻是秘魯村民的出行要道。在秘魯安第斯山脈峽谷中,生活著一群名為克丘亞的遊牧民族。這裡山勢崎嶇,地形險要,蜿蜒流淌的阿普里馬克河將克丘亞四個村莊分割開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圖片中這座長達30米的懸索橋,竟然是由茅草編織而成。

在秘魯安第斯山脈峽谷中,生活著一群名為克丘亞的遊牧民族。

這裡山勢崎嶇,地形險要,蜿蜒流淌的阿普里馬克河將克丘亞四個村莊分割開來。

相傳在印加帝國時期,當地資源匱乏,印加人沒有可通行的帶輪交通工具。

人們靈機一動,用滿山的野草作為原材料,搭起一座簡易的草繩橋,然後順利通過懸崖,去到河對岸。

這個傳統手藝就此誕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草繩懸索橋,顧名思義,主要原材料就是茅草。

但這種植物纖維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安全性必然無法保證,因此每年夏季,克丘亞人都會聚在一起重建新橋。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峽谷兩岸4個村的居民全員出動。

建造草繩橋會消耗大量茅草,長度加起來超過25000米,需求量很大,因此村民們都會提前收集當地一種耐寒性極高的野草。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荒野,這種野草竟遍地都是,它們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正是這類「野火燒不盡」的雜草才最具韌性,用其作為吊橋的原材料再合適不過。

村民將茅草割好,然後在地上整齊鋪開,等太陽曬乾。

除了編織草繩橋,茅草還是克丘亞人的生火的燃料,女人們通常用它們做火引子,然後加入馬糞,這樣可以保證火勢旺盛。

建橋這天,一大早4個村1000多名族人紛紛聚集過來,

山高路遠,很多人前一天晚上就開始出發,很多人過去沒有汽車,所以都是徒步趕來。

隨著科技發展,住在山腳下的人現在可以坐卡車上山。

因為每年都會見一面,村民之間並不會感到陌生,1000多個人和多年老友一樣熱情暢談。

大家坐在一起,開始編織草繩,似乎克丘亞每個人都是編織高手,一把枯草經過他們的揉搓 幾分鐘就變成了一根根細長的繩索。

這些繩子可以說是建橋的關鍵一環,相當於房屋的地基,它們的結實程度直接影響橋的使用期限。

為此,每個村都有一個專人負責驗收工作,他會拿一個筆記本,記錄村民每小時編織的數量,同時檢查繩子是否牢固。

坐在地上編織草繩的大部分是女性,而男人們會將編好的細繩整合在一起,然後結成更長更粗的繩索,做橋樑的主要支撐。

這個步驟,需要所有人排成長龍,通過拔河的方式扭動繩子,讓它變得更加緊緻。

大約需要6根這種大粗繩固定在峽谷兩側,而每根繩索長度在30米左右。

男人們握著繩索,所有人向後倒,然後開始發力,一場緊張刺激的高山「拔河」賽拉開序幕,雖然是在工作,但大家心態極好,每個人臉上都充滿笑容,和這樣一群人共事,幹活都動力十足。

臨近中午,村民們餓得肚子呱呱叫,村委代表將香蕉和麵包分發給大家,部落族長要求在3天內完工,時間短、工序複雜,所以午餐只能簡單對付一下。

與此同時,河對岸的社區已經進入下一步驟,他們主要負責橋樑兩邊的扶手,編織出扶手和底部6根主梁才能完成橋的整體框架。

黃昏時分,兩岸的族人都完成了各自負責的領域,他們將勞動成果搬到橋頭,為明天的正式架橋做準備。

這些茅草做的繩子是非常重,十來號人抬一根,還要喊著號子給自己打氣。

族人們今天順利「下班」,但這幾個戴著紅帽子的男人們似乎還不能休息,準確地說,他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這幾個人是部落的牧師,克丘亞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他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傳統信仰,但凡族裡有什麼大事,都需要舉行祭祀儀式,建橋作為幾百年的風俗,就更不例外。

幾位牧師蹲坐在橋頭,準備了古柯葉、菸酒和玉米等貢品,然後用馬糞點燃聖火,這個火必須維持燃燒的狀態,直到草繩橋建成。

這也意味著他們夜裡要「輪流值班」,以免聖火半夜熄滅,牧師通過祭祀,為族人們祈福,保佑他們在架橋期間不發生意外。

第三天天剛剛亮,牧師們將聖火續上,準備再進行一次獻祭儀式,這場儀式需要一頭小羊作為祭品。

一位牧師將羊拖到聖火處,用匕首刺破它的喉嚨,讓它的血液流進聖火,另一位牧師拿出鈴鐺上下舞動開始做法。

隨後,族人們也紛紛趕來,建橋工程正式啟動。

第一步,就是用昨天的扶手和6根主梁搭出橋樑大框架,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新橋初見雛形,舊橋也該正式被淘汰。

第二步是橋面的製作,考慮到懸崖邊場地較小,而且比較危險,男人們讓女性和老人留在村子裡進行編織。

橋面是個精細活兒,首先要編織很多細繩,其次需要將長短不一的木棍,修理成差不多長度的木段。

最後用繩子將其固定,並整齊排列起來,形成可供人和牲畜行走的底板。

接下來,他們將一塊塊底板捲起來,運往橋頭進行組裝。

此時,橋頭的男人們正埋頭苦幹,為了收緊主梁繩索,兩岸的族人使出渾身解數,這一步極具挑戰性,稍不注意,就會被繩子強大的張力彈出去摔下懸崖。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他們終於將繩子緊緊拴在兩端的溝壑中。

休息片刻後,進入建橋過程中最危險的一個環節,就是編織橋面。

他們採取的方法是兩端的族人同時進行編織,在高達15米的懸崖峭壁,坐在草繩上工作,一般人難以勝任。

所以,主持祭祀的幾位牧師挺身而出,他們在晃動的橋樑上認真編織,一旁的村民看得心驚肉跳。

從這裡墜落,恐怕凶多吉少,不得不說,這裡的牧師確實稱得上「神的代言人」。

等到兩邊的牧師匯合 建橋工作也接近尾聲 (畫面在47:51左右

接下來只需要將之前做好的底板鋪上即可,幾分鐘後,牧師們在新橋上放置好底板和掛毯,一座嶄新的草繩懸索橋便順利完工。

最後,4個村莊的族人聚在一起載歌載舞,為新橋的落成舉行盛大的典禮。

2013年,懸索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的印加帝國和印第安古老的文明已然消失。

但秘魯克丘亞的草繩橋文化已經載入史冊,並將一直傳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