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是一位大宦官,改進了造紙工藝,大大降低了成本

愛唯爾影視 發佈 2022-07-05T16:01:50.119829+00:00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貢獻。造紙術發明於西漢,東漢時開始廣泛流行,促使其發展的核心人物就是蔡倫。蔡倫受前人製作絲織品經驗的啟發,在洛陽製作了由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為原料的適宜書寫的植物纖維紙。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貢獻。造紙術發明於西漢,東漢時開始廣泛流行,促使其發展的核心人物就是蔡倫。蔡倫受前人製作絲織品經驗的啟發,在洛陽製作了由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為原料的適宜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此後,紙就成了百姓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溝通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 蔡倫,祖籍湖南宋陽,字敬仲。他出身貧寒,從小就和父親一起以種田為生。由於聰穎機靈,大家都很喜歡他。章帝劉炟登基後,下旨在全國各處擇選聰慧勤奮的孩子進宮。十五歲的蔡倫由此成了洛陽宮的太監。因為聰明伶俐,手腳勤快,他很快被封為黃門,掌管宮內的雜務,沒多久又被升為黃門侍郎,負責傳達朝廷內外的公事等事宜。

那時,沒有子嗣的竇皇后唆使蔡倫陷害章帝的寵妃宋貴人,並以其心狠手辣為由,除掉了她。宋貴人被害後,她所生的太子劉慶就遭貶而成了清河王。竇皇后又命人寫了封匿名信,陷害章帝另外一個寵妃梁貴人,並強行把梁貴人的兒子劉肇收為自己的養子,冊立為太子。

劉肇即後來的漢和帝,他即位時僅十歲,而竇皇后則成為太后,臨朝聽政。蔡倫被晉升為中常侍,負責伺候和帝。此時的蔡倫還常常和大臣一起討論國家要事,位列九卿。

竇太后病亡後,和帝開始掌權,冊立鄧綏為皇后。蔡倫知道鄧綏喜好誦詩寫作,就請命擔任尚方令一職,掌管朝廷御用手工作坊。


沒多久,和帝駕崩,鄧皇后的兒子即位。可不過兩年時間,新皇帝就病亡了。隨後,鄧綏冊立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十三歲的劉祜為帝(即安帝),鄧綏繼續執掌著朝政。蔡倫也繼續得到鄧太后的賞識,還被賜號「龍亭侯」,又被升為長樂太僕,身居高位,成了鄧太后的心腹。滿朝文武大臣更是不停地巴結他。

但是不久後,鄧太后卻突然病亡。安帝知道此前蔡倫曾受竇太后之命,參與殺死自己的祖母宋貴人之事,就命廷尉提審蔡倫。蔡倫自知已無活路,但又不想被辱,就穿上嶄新的衣服,服毒自盡了。

二 蔡倫在擔任尚方令時,主要負責管理製作刀劍等宮室御用物品的作坊,也經常命人製作一些皇后喜愛的東西。鄧皇后喜好紙

墨和文史,曾讓各州郡每年進貢各種紙墨。也正因為這樣,蔡倫才成了改進造紙術的核心人物。


在漢代,書籍多為竹簡,也有人在縑(白色細絹)和帛上書寫。可竹簡過重,縑帛的價格又過於昂貴。因此,蔡倫就決心改進造紙術。他常常到河岸,看女子「漂絮」(即洗蠶絲和抽蠶絲)。他發覺拿走好的蠶絲後,剩餘的破蠶絲會在水裡形成一層薄膜,晾乾後可用來糊窗戶或是包東西,也可寫字。他又到造紙的作坊,請教那些造絲絮紙的工匠,漸漸地通曉了造紙的一般步驟。


之後,蔡倫以樹皮、麻皮、廢漁網為主要原料,搗碎後做紙漿,又用「漂絮」的方法,用蓆子打撈紙漿。紙漿就在蓆子上形成了一層薄膜,晾乾後就是紙。105年,蔡倫把這種紙獻給了皇帝。此後,皇帝下旨把這種紙推廣到全國,時人稱之為「蔡侯紙」。

117年,蔡倫監督經書的修訂工作。他要把抄下來的經書的副本送到各個地方官那裡。自此,大範圍地抄寫儒家典籍的高峰開始了,而造紙術的改進無疑為此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造紙術經中土傳進西域,並由西域傳至安息、大夏,進而傳到歐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蔡倫也被譽為造紙技術的改革者、發起者、提倡者和普及者,在歷史上擁有很高的地位。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