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了殺功臣火燒了慶功樓?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

趣看歷史多少事 發佈 2022-07-05T16:04:48.105611+00:00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真是假,有何依據?特別是近代以來,這樁「暴行」還經過層層加工,變成了《火燒慶功樓》等各地地方戲,劇中的「殘暴」橋段,也從此廣為流傳:戰功卓著的曹國公李文忠,竟是因為得罪朱元璋妃子被害死?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真是假,有何依據?下面趣歷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明太祖朱元璋傳說中的各類「暴行」里,「火燒慶功樓」這事兒,是流傳得有鼻子有眼的一樁。特別是近代以來,這樁「暴行」還經過層層加工,變成了《火燒慶功樓》等各地地方戲,劇中的「殘暴」橋段,也從此廣為流傳:戰功卓著的曹國公李文忠,竟是因為得罪朱元璋妃子被害死?還有大批的文臣武將,竟是被朱元璋騙到了「慶功樓」上,然後一把火統統燒死了?僥倖逃生的徐達,也被朱元璋送來一隻蒸鵝,吃完就活活毒死?

  如此虐心的橋段,也叫朱元璋的「殘暴」形象,在野史里十分「高光」。但這事兒究竟是真是假?可以先瞧瞧「慶功樓」在哪:以明初學者宋濂等人記載,當時南京只有個「忠勤樓」,是朱元璋曾與文臣武將議事的地方,卻從未被火點過。「燒功臣」更是子虛烏有。

  然後可以對照真實的明朝歷史,雖然真實歷史上,朱元璋「殺功臣」的手段十分酷烈,但那也是歷時十多年,通過「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完成了清洗。捲入其中的「功臣」們,有的如朱亮祖,是因貪腐大案落馬,其他的大多是捲入到「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中,並非死於「騙到慶功樓」上這種簡單粗暴的法子。

  特別是《火燒慶功樓》故事裡幾位讓人虐心的「受害者」,比如被朱元璋寵妃陷害致死的李文忠,被朱元璋送蒸鵝「毒死」的徐達,真實歷史上都是善終。死在「慶功樓」火災里的耿炳文與郭英,歷史上卻是活到建文帝年間,比朱元璋本人還命硬。所以綜合說來,這「火燒慶功樓」的悽厲景象,充其量就是個「編得很圓滿」的故事。與真實的明代歷史,實實在在風馬牛不相及。

  不過,雖然與歷史不符,但《火燒慶功樓》裡的情節,好些也並非空穴來風。就以其中的「徐達吃蒸鵝」橋段來說,這事兒就廣泛記載於明代中期《剪燈野聞》《龍興慈記》等野史筆記里。其來源基本是「野聞」,而且「蒸鵝毒死人」的事兒,本身就與醫學不符。《明史》《明實錄》裡記載的徐達去世經過,也和野史里差別極大。就連收錄這則野史記載的清代學者趙翼,都認為這是「傳聞無稽之談」,基本沒有真實性。

  而這類記錄了朱元璋「暴行」的「明代野史筆記」,真實性究竟如何呢?就以比較出名的《剪燈野聞》來說,可以看看這裡面記錄的朱元璋另一則「暴行」——浙江學者徐一夔寫文觸怒朱元璋,被朱元璋一怒處死。這則典故,也成了明代野史里流傳甚廣的冤案。但事實呢?徐一夔個人文集《始豐稿》裡就講得明明白白:一直到朱元璋去世後的建文元年(1399),人家都活得好好的,還給去世的朋友寫墓志銘呢……

  被朱元璋「冤殺」?不存在。

  所以,哪怕在明朝年間,在明代學者們看來,這類「野史」里的「朱元璋暴行」,可信性極低。明代學問家王世貞就評價《剪燈野聞》《野記》《龍興慈記》等書籍「生長閭閻間,不復知縣官事,謬聞而遂述之」。也就是說,這類書的作者,往往生活圈子小孤陋寡聞,鑑別能力比較差,逮著什麼謠言都往上寫。這事兒,被王世貞「吐槽」過的《龍興慈記》作者王文祿也「認帳」。寫了一票「朱元璋肢解常遇春老婆」「賜徐達蒸鵝」典故的他,也在自序里承認:這些事兒都是我外公我媽告訴我的,我也記不太清了,想起多少寫多少吧……

  由此可見,「火燒慶功樓」故事的「素材」,基本都是這麼不靠譜。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不靠譜,怎麼這類故事,還從明朝年間起大量流傳,以至於變成了「火燒慶功樓」的暴烈場景呢?這事兒,就得說說明朝中期起,那空前發達的「文化出版業」。

  比起之前的王朝來,明朝的造紙業空前發展,紙張成本大大降低。明初時國子監的用紙都要回收,浪費一張就得論罪。明朝中期時一匹麻布就能換兩千張台連紙。印刷技術也高速發展,以歐洲傳教士利瑪竇的形容,明代的書籍印刷速度奇快,而且成本低質量高,所以「發行那麼大量的書籍,售價又出奇的低廉」,出版業紅紅火火發展起來。

  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明朝的圖書出版業,就成了爆紅的「朝陽產業」。從國子監到地方官府,甚至寺廟以及私人「書坊」,無不深度涉足「出版業」。僅《明代版刻綜錄》裡收錄的「出版單位」,就有近五千家。南京一地的「刻書」就有近三百種。明朝的市民階層,誰不看幾本書,那都沒臉見人。外加明朝中期起,民間文化也空前寬鬆自由,各種「獵奇」題材層出不窮。誰能更吸引眼球,就意味著滾滾財源到手。

  如此一來,明代「出版業」的惡性競爭也加劇。只要是「火熱題材」,「盜版」「翻刻」都成了常事。關於朱元璋「暴行」的種種傳言,也從此有了市場。類似話題的圖書,都在市場上一印再印,甚至這家的書剛賣火,其他家的「翻刻版」又火熱出爐。「傳言」的內容更是不斷翻新,衍生出各種不同版本。

  同時,明朝又是個「民間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宋元時期的「戲曲」「話本」等文化,到了明代時都是大踏步發展。就以「話本」來說,宋代時講「話本」的瓦舍,那都早過時。從富豪家的宴會廳堂到酒樓遊船,到處都有「話本」表演場所,以至於「俗所通用」,也就是人人喜聞樂見。諸如《明英烈》等明代「暢銷書」,更是「話本」藝人們最喜歡的「播講題材」,朱元璋與「開國功臣」的「恩怨情仇」,自然也被加工了多少遍。

  發展到清代,城市傳統的「市民文化」火熱依舊,地方戲曲也更加紅火。地方聲腔與劇中在清代大量崛起,中國傳統的戲曲模式正式定型。與朱元璋有關的「野史題材」,自然也是戲曲創作里的「熱門素材」。「殺功臣」這麼勁爆的「前朝大戲」,自然也深受歡迎。於是經過一代代藝人的加工,這樁與歷史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故事,也就「情節成熟圓滿」,變成了民間喜聞樂見的《火燒功臣樓》。

  其實,有類似「遭遇」的,何止是朱元璋一位,比如宋代楊家將的「好戰友」,在「楊業之死」公案里有旁責的名將潘美,也拜「楊家將題材」在明清年間的爆火,成功「升級」為大反派,連他溫柔賢惠的女兒,都變成了野史小說戲曲里的「奸妃」。反而是害死楊業老英雄的真兇王詵,倒是野史里被「忽略」了。還有宋代名臣龐籍,一輩子為國為民辛勞,卻拜《包公案》的爆火,也在野史里不幸「黑化」,變成了無惡不作的「龐太師」。

  就算是帝王里,與朱元璋同樣一輩子「狠打貪官」的清朝雍正帝,也在野史里「中招」。他「殺父」「改遺詔」的傳言,就給晚清民國的小說,提供了各種生動「創作素材」,就連他正史里的「過勞死」,更在野史里被呂四娘們「砍殺」了無數遍。就連明朝嘉靖皇帝的事跡,都給「搬運」到雍正身上——清末小說《梵天廬叢錄》就有神劇情:「殘暴」雍正作惡太多,結果熟睡的時候被幾個太監宮女捆了,竟就這麼活活勒死了……

  以這些橋段說,「民間野史」的腦洞,著實讓人佩服。當然,較真那就輸了。

  「朱元璋有沒有燒慶功樓」的話題背後,拋開真實歷史上的是非恩怨,我們看到的,卻是明清年間中國民間野史文化日益普及繁榮的過程。這,確實是權謀殺伐背後,另一個有趣的歷史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