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叛將被李鴻章殺害,女兒嫁給外國人,生下一子禍國殃民

青史浩然 發佈 2022-07-05T23:52:05.033600+00:0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1863年12月26日,蘇州婁門外,李鴻章設下「慶功宴」,宴請以郜永寬為首的太平天國「八大叛將」。正當場上談笑風生時,埋伏已久的弁勇忽然從角落殺出,殺害了所有投降的將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863年12月26日,蘇州婁門外,李鴻章設下「慶功宴」,宴請以郜永寬為首的太平天國「八大叛將」。

正當場上談笑風生時,埋伏已久的弁勇忽然從角落殺出,殺害了所有投降的將領。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州殺降」事件。

後來,李鴻章撮合郜永寬的女兒和一位洋人成親,兩人生下一子後,李鴻章為其起名為「馬繼業」。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長大後的馬繼業,有著中國血統卻幫助英國人侵略中國,做出了許多禍國殃民的壞事。

那麼,李鴻章為什麼要殺害已經投降的太平天國將領?娶了郜永寬女兒的洋人又是何人?馬繼業到底做出了什麼惡行?

蘇州殺降,禍亂開端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太平天國難以抵擋清軍的攻勢,兵敗如山倒,已然進入苟延殘喘之勢。

1863年,李秀成出兵打援天京時,蘇州留守的直接將領為慕王譚紹光

但在眾多將領中,還有一個人,他直接奠定了太平天國的成敗,讓李鴻章在接下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蘇州,這人就是郜永寬

此人為湖北蘄春人,於1854年加入太平軍,因打仗勇猛,指揮卓越,深受李秀成賞識,被封為納王。

李秀成攻打天京無果,傷亡慘重,退居蘇州後又發現郜永寬有了謀反之心,認為時不我待,應該馬上放棄蘇州,保持兵力。

但慕王譚紹光對此建議有著異議,討論無果,李秀成只好讓譚紹光與一眾將領繼續堅守蘇州城。

反觀李鴻章這邊,帶領淮軍與常勝軍久攻蘇州不下,便動了行間之心。

恰好淮軍有位將領與郜永寬相識,一番行賄引誘後,撬動了郜永寬等人的心思,答應從內部策反。

而高俸祿和高身份的代價,則是要割下慕王譚紹光的腦袋作投名狀。

郜永寬等人見利忘義,心已被金錢麻痹,很快做出反應:殘忍地殺害了譚紹光,還殺光了譚紹光近一千餘名親信與部下。

易守難攻的蘇州城也被李鴻章兵不血刃地拿下。

得到蘇州城後,李鴻章反倒出爾反爾,巧設鴻門宴,邀請郜永寬等人參加。

宴席上,美味佳肴,山珍海味一應俱全,在場的人員談笑風生,把酒言歡。但看起來其樂融融的場景,其實是場各懷鬼胎的群像戲。

一陣推杯換盞過後,李鴻章令人送來了象徵著大清武將身份的紅頂花翎。正當郜永寬等人滿心歡喜,預想在宴席現場換裝時,李鴻章的部下進場,貼耳對李鴻章說了一番話。

李鴻章聽罷,滿臉笑意,緩緩起身,十分規矩地向一眾武將說道:「各位自便。」

李鴻章剛出宴廳,埋伏已久的弁勇立即一哄而上,隨著大門關閉,屋內的呼喊和哀叫也跟著從裡面傳出。李鴻章則面無表情,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現場。

之後,李鴻章又對城內投降的士兵進行大規模屠殺,一時間,蘇州城成為了血城。

但李鴻章出爾反爾並非出於兇狠,原因有三:

郜永寬手下的士兵約有十萬之眾仍能進行作戰;且士兵態度強硬,不肯接受大清規定,拒絕剃髮;蘇州城內布滿可進行巷戰與襲擊的堡壘和關卡。

李鴻章認為郜永寬等人誠心投降是假,引敵深入、暫緩事態是真,因此才對郜永寬進行了屠殺。

常勝軍領導人戈登對此事極為不滿,他認為李鴻章有違規定,做人兇狠歹毒,於是扛著一支槍來到軍營破口大罵,揚言要為郜永寬等人替天行道。

但戈登明面上如此,暗地卻有自己的算盤。

李鴻章殺降時,戈登沒有駐紮在城內,所以對此事毫不知曉。李鴻章干出了這件事,一時間中外皆知,滿城風雨,誰也不會在意戈登付出的貢獻。

這樣看來,戈登不僅沒有搶到功勞,連蘇州城裡的物資也沒辦法繳納,心裡難免有氣。

無奈之下,李鴻章只得暗中給戈登送去7萬元犒賞費,又拜託外國人馬格里出面調停,此事才得以收場。

這個馬格里,名頭在國際上十分響亮。

出生於英國他,是馬嘎爾尼的曾孫。他在1860年以軍醫的身份來到中國,1862年加入了洋槍隊,配合淮軍對太平天國進行鎮壓。

據史料記載,他對侵略戰爭的興趣不大,反而想要以自己的身份,使中國成為國際化的關係體系。

也因為這點,馬格里對中國的態度與其他英國人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對中國有著熱愛。馬格里也是為數不多的加入中國國籍的英國人之一。

但其實,馬格里的另一個身份讓人感到意外,他的岳父,是在鴻門宴里被謀殺的郜永寬。

更戲劇性的是,馬格里的兒子,馬繼業,名字竟然是李鴻章所取。

背叛國家,加入英軍

馬格里幫助李鴻章後,深受李鴻章的重視,將其調到了金陵製造局,組織清朝洋槍洋炮的生產工作,成為中國第一個近代兵工廠的負責人。

不久後,李鴻章還和戈登撮合馬格里與郜永寬的女兒成親,後續兩人生育了三個孩子,生活過得十分美滿。

此後,馬格里一心向清,為中國作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貢獻。

譬如,1879年,馬格里向朝廷獻議,應該主動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

1881年,中俄交涉中,馬格里力言,應收復全部土地。

馬格里對中國的態度平和向上,始終跟著中國的復興做努力,也對中國這個沉睡的國家充滿著希望。

1875年,中國在英國設立駐倫敦大使館,馬格里也以翻譯的身份,陪同大使回到英國。

而8歲的馬繼業,也在這一年回到英國,正式接受英國教育。

馬繼業雖長著基礎的中國面貌,血管里流淌著中國血液,但對於中國,可謂是見而避之,充滿著看不起與鄙夷。

其實這也跟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在當時,中國籍女人跟外國人成親的少之又少,而成親後又辦理了外國簽證回到外國,留在國內的十分罕見。

再說當時,中國百姓對英國充滿了怨言,普遍認為,國家的民不聊生都出於英國及外國人的侵略。

所以,馬繼業在中國生活期間,每天都活在同齡人的嘲笑中。

久而久之,他對中國人充滿著敵意。

回到英國後,馬繼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他雖然有著英國血統,但面相和皮膚卻跟亞洲人無異。

在當時,歐美國家對於中國人的態度是極其極端的,歐洲小孩連跟馬繼業坐在一起都覺得是種屈辱。

壓力與怨氣慢慢積累,馬繼業有了病態化的改變——仇視中國。

因為如此,馬繼業在英國從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他為自己的中國血統感到恥辱,甚至還想到過自盡。

而長大後,他在任何地點、任何場合都不會提及母親,若有人問到,馬繼業只會說:「她很漂亮,說話很好聽。」但全然不提自己的母親是中國人這件事。

馬繼業發奮讀書,年紀輕輕就掌握了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波斯語等多國語言,而且在其軍事戰術、國家經濟、商業布局上也有著涉獵,完全可以達到優秀到完美的地步。

但遺憾的是,因為馬繼業是個「血統不純正的英國人」,所以很多單位機構對他都沒有什麼興趣。

要知道,在當時的英國,黑奴仍在,種族歧視十分嚴重。

最終,馬繼業22歲時,通過個人學習與其父親的影響力,進入了英屬印度政府工作,這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到印度不久,因為工作調動問題,馬繼業又來到了喜馬拉雅山錫金進行翻譯工作。

錫金同樣歸屬於東印度公司,但實際上,英國人的目標是錫金背後的西藏。

在錫金工作兩年多時間,馬繼業的能力終於被英國人發現。

當時英國假意編造出了一個「帕米爾國界」的問題,需要對帕米爾地區進行測繪,這就需要英國代表與新疆的官員溝通。

馬繼業成功上任翻譯工作,而這代表著,馬繼業為期二十多年的禍亂終於開始。

謀取信任,禍國殃民

時過兩年,又以隨員翻譯的身份來到帕米爾地區,進行沒有經過允許的非法測繪。

因工作表現出眾,得到上級的重視,上級又將他調至塔里木盆地進行工作。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貪婪永無止境,看中國地大物博,甚至打起了新疆的主意,想要在新疆建立一個外交機構。

英國政府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但中國當時尚未和英國簽署任何條約,英國不具備動手新疆的權利。

而英國人進入喀什,最氣憤的是俄國人,在當時,俄國認為喀什是自己的地區,於是想盡辦法阻撓英國人做下一步打算。

英國人為了分一杯羹,決定在喀什設立事務所,因為馬繼業是半個中國人,又在中國生活了許多時間,耳濡目染,知道了許多中國的文化和處事原則。

也因此,他成為「英屬印度政府駐喀什噶爾中國事務政治代表」。

讓馬繼業沒有想到的是,自從有了這個頭銜,他在喀什足足待了28年。

起初,馬繼業的成果並不明顯,因為中國跟英國在新疆上沒有任何協議,又加上俄國的層層阻撓,所以最初幾年,馬繼業沒有任何進展。

馬繼業在生活多年,諳熟中國官場的算盤和心思,他知道中國同意英國人在新疆設立機構的目的:想讓英國和俄國互相爭鬥,以此限制住兩國的侵略步伐。

同樣,馬繼業也清楚中國悠久的規矩,知道中國人向來注重感情。

於是,在駐新疆時,馬繼業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與清朝官員進行往來,遇見年紀大的、職位高的,就打千作揖,行叩拜儀式,以一個後輩面對長輩一樣進行交際。

馬繼業在做這些事情時極為用心,據說,遇到可以利用的人,馬繼業就將此人的習慣、愛好、性格等等記錄下來,甚至連吃飯的口味也無一遺漏。

有官員遇到婚喪嫁娶,馬繼業總會第一時間到場,行為舉動十分得體。

廣為流傳的是,馬繼業曾有一位關係較好的朋友,是喀什當地的道台。

道台去世時,馬繼業穿上孝褂、頭頂白帽,哭得不能自已,並且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進行跪拜之禮。

不僅如此,馬繼業還以家屬身份對各路來賓進行跪謝。

此消息一傳,喀什等地的官員和百姓不由得對馬繼業刮目相看起來,對馬繼業也慢慢鬆懈。

最關鍵的是,馬繼業一張標準的中國人臉相和流利的漢語,是他達成目的的關鍵。

面對俄國人或英國人,看到與自己相似的臉,官員們也會覺得親切。

聰明如馬繼業,他利用同胞的信任,對新疆南部的政府機構進行行賄,與當地官員成為了「好朋友」,步步為營,最終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為英國創造了無窮的利益。

著名的被人稱為「大博弈」的英俄地緣政治競賽,馬繼業就有著參與,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為英國如何能爭奪更多的中方土地出謀劃策。

叛國罪名,永世流傳

1908年,日俄戰爭以俄國戰敗收尾後,俄國的實力大不如前。

也憑藉這一點,英國終於在新疆喀什建立了領事館,而馬繼業,成為了第一任領事館領事。

又過幾年,時間到了1912年,這時的中國戰亂不停,風聲四起,一個政黨消失,一個政黨出現,全國陷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

也因如此,新疆位置偏遠,管轄無力,在此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馬繼業一躍成為了「土財主」,成為了手眼遮天的存在。

得到權利後,馬繼業不僅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瘋狂壓榨當地百姓,好為英國繼續搶奪新疆的利益。

在這裡,馬繼業開辦了銀行、礦場等,積極參與分裂中國的行動當中。

後續更是變得兇狠毒辣,像使喚奴隸一樣使喚中國同胞,還將中國大量文物盜取,運往英國及海外國家。

中國敦煌的大量歷史文物,都經過馬繼業之手慘遭偷盜,至今還有很多文物沒有找回。

為了方便英國人進出新疆,馬繼業甚至修建了公路,可見,賣國之心已經到了令人愕然的地步。

諷刺的是,縱使馬繼業為英國做牛做馬,心甘情願將自己國家的利益送給英國,但英國卻始終對他的身份含含糊糊,一直不承認馬繼業是英國的正式官員。

現在來看,馬繼業的身份變得再清楚不過——「背鍋」。

如果英方出現重大問題,馬繼業既不是英國人,又不是中國人,完全符合「背鍋」的要求。而且在英國人眼裡,馬繼業應該毫無價值,也是隨時可以犧牲的人員。

相信聰明的馬繼業也會想到這一點,不知道會不會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可悲呢?

相比之前,馬繼業的父親馬格里就顯得十分偉大,他在恢復我國振興上做了很多無私的貢獻,許多文獻都有記載。

從進入中國開始,馬格里始終忠心於大清朝的事業,甘願效勞,直至1906年去世時,仍在掛念著中國的振興。

從這點上來看,馬格里完全可以和利瑪竇、南懷仁、湯若望相提並論。

而明明有著中國血脈的馬繼業,不僅對祖國沒有半分貢獻,還與侵略者狼狽為奸,做出了許多臭名昭著的壞事惡事。

李鴻章在給馬繼業起名的時候,原意是想馬繼業繼承父親的貢獻,抑或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

但馬繼業卻將祖國視為恥辱,連母親都不願承認,對我國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

而那條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馬繼業-竇納樂線」,直到現在還影響著後人,甚至因為這條線,我國和印度1962年發生了中印自衛反擊戰。

較為戲劇的是,馬繼業於1945年因病去世,而這一年,也是中國抗擊外來侵略者勝利的一年。

馬繼業作為半個中國人,有著中國人的血脈,不僅不在中國危難之際幫助中國,卻和英國人裡應外合,對中國進行更深入的侵占和統治。

更以自己熟知中國禮儀文化為條件,對我國同胞進行誆騙和利用,並壓榨我國同胞,將屬於我國的歷史文物搶奪一空。


他在幼時受到了英國不公正的種族歧視,卻反過來將這股怨恨的力量轉移到中國身上。

馬繼業在中國新疆活動的足跡,正折射了我國在被侵略期間所遭受的劫難與苦痛,也為我們展現了人性的複雜。

這個世界上,既有拼命維護其他國家尊嚴的父親,也有不承認自己出身,將槍口指向自己同胞的兒子。一百多年過去了,馬繼業留下的禍根至今還沒有結束,他的罪名會永世流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