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44.3%的18~59歲居民對新冠病毒疫苗表現出猶豫,接種疫苗為何如此之難?

醫師報 發佈 2022-07-06T00:08:09.987764+00:00

作者:游蘇寧儘管醫學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時至今日,預防接種依然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的最主要手段。近些年來,在國際上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仍有許多人對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產生懷疑,因此推遲或拒絕接種疫苗,由此產生的現象被稱為「疫苗猶豫」。

作者:游蘇寧


儘管醫學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時至今日,預防接種依然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傳染病的最主要手段。近些年來,在國際上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仍有許多人對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產生懷疑,因此推遲或拒絕接種疫苗,由此產生的現象被稱為「疫苗猶豫」。


WHO給疫苗猶豫的定義為:在可獲得免疫服務的條件下拒絕或延遲接種疫苗。早在2019 年,WHO已將疫苗猶豫列為「全球衛生面臨的十項威脅之一」。


疫苗猶豫影響疫苗的接種率,從而損害全世界的免疫規劃成果,對全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和社會不良影響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隨著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和生活。新冠病毒疫苗的陸續研發和上市也給降低公眾的疫苗猶豫、提高疫苗接種率帶來新的挑戰。



北京協和醫學院戴振威等人通過對1994-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資料庫中正式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


(1)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及2020年新冠病毒疫苗的陸續上市,疫苗猶豫現象給有效控制疫情、實現群體免疫造成了阻礙。有研究顯示,在加拿大、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對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猶豫的人群占18%~25%。國內一項針對新冠病毒疫苗的多中心的大樣本調查結果也顯示,我國18~59歲的居民中對新冠病毒疫苗表現出猶豫的占44.3%。


(2)父母對兒童接種疫苗猶豫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兒童作為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人群,應按時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但父母往往會由於疫苗猶豫而推遲或拒絕兒童的疫苗接種,因此也是疫苗猶豫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研究顯示,國內有46.2%的父母對兒童疫苗接種發生過延遲,有19.2%的家長曾拒絕兒童接種疫苗,兩者比例均高於美國。中國父母對與兒童有關的選擇比國外都更為慎重,特別是與藥物有關的決定,而近年頻發的疫苗事件導致父母對疫苗的信任度降低,產生疫苗猶豫。除此之外,我國政府對一類疫苗實施免費接種,且該類疫苗更為成熟,父母對此類疫苗的猶豫程度往往較低;而二類疫苗費用需要自己支付,相比於家庭收入高的父母而言,家庭收入低的父母更容易產生疫苗猶豫。


近2年來,除新冠病毒疫苗外,針對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猶豫的研究較多,提示專家對HPV疫苗猶豫的研究有較高的關注程度,該領域的研究具有較高發展潛力。由於HPV疫苗能夠有效阻斷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從而降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生率。2020年11 月,WHO發布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到2030年將使所有國家走上消除宮頸癌的道路。因此,接種HPV疫苗是加速消除宮頸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國內外人群對HPV疫苗的猶豫程度均較高,主要因素源於擔心其不良反應和接種費用高等。對HPV疫苗的高猶豫狀態,不利於宮頸癌的防治,也給加速消除宮頸癌帶來嚴峻挑戰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