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勁光1934年被扣上「兩宗罪」,主席據理力爭,保住一條命

兵說 發佈 2022-07-06T00:33:35.929401+00:00

作者:莫孤煙1934年1月6日,江西蘇區的軍事法庭在瑞金舉行公審大會,在場者除了從總部到地方的各級幹部代表外,還有數千名群眾。他們群情激奮,高呼口號,對台上等待宣判的「壞人」十分仇恨。這是江西蘇區一次規模浩大的公審大會,接受審判的人,是紅軍將領——時年31歲的紅7軍團政委蕭勁光。

作者:莫孤煙

1934年1月6日,江西蘇區的軍事法庭在瑞金舉行公審大會,在場者除了從總部到地方的各級幹部代表外,還有數千名群眾。他們群情激奮,高呼口號,對台上等待宣判的「壞人」十分仇恨。

這是江西蘇區一次規模浩大的公審大會,接受審判的人,是紅軍將領——時年31歲的紅7軍團政委蕭勁光。

一陣震耳欲聾的口號之後,公審開始,蕭勁光的兩大「罪狀」被公布:一是在黎川保衛戰中擅自撤兵,導致黎川失守;二是在滸灣戰鬥後的撤退過程中「丟棄傷兵」。

這兩件事一件件來說,先說黎川失守。

黎川是蘇區的北大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蔣軍集結重兵發動第五次「圍剿」之後,這裡就成了東線和西線部隊的交匯點,成為首當其衝的主戰場。

陳誠率領的北路軍集中了三個師進攻黎川縣城,而負責守備黎川的則是閩贛軍區部隊,司令員兼政委正是蕭勁光。

要不要死守黎川呢?在紅軍高層發生激烈爭執。博古和李德一心要死守,而已經被剝奪了指揮權的主席則主張放棄黎川,誘敵深入打運動戰。蕭勁光贊同主席的主張,給總部發電,建議主力讓出黎川縣城,機動到東北部,從側翼打擊敵軍。

主席的主張被粗暴否定了,蕭勁光得到的命令是「死守黎川」。

9月中旬,陳誠的三個師兵臨黎川城下。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閩贛軍區的主力紅19師被突然調去了福建,獨立師則被調往位於南城與黎川之間的要地硝石。如此一來,蕭勁光的手中只剩下了不到70人的教導隊,幾乎成了光杆司令。

「前總」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指揮如同兒戲,這意味著黎川的失守是必然的。蔣軍小心翼翼地對黎川發起了進攻,蕭勁光只好唱起了「空城計」,帶著教導隊和游擊隊到城外和敵軍周旋。一開始故作疑兵起了作用,讓最怕紅軍伏擊的蔣軍疑神疑鬼,但時間長了難免露出馬腳,被蔣軍前敵指揮周渾元看出了破綻,於是開始大舉進攻。

黎川是肯定守不住了,讓游擊隊去和正規軍硬拼無異於白白送死。蕭勁光下令撤出黎川,保存實力,這無疑是正確的。但這次撤退是沒有命令的,這意味著蕭勁光已經違背了軍紀,遲早會被人抓住把柄。

不過,蕭勁光當時沒有因黎川失守而受到處分。博古和李德準備打大仗,把小師小團整編成大師大團,原來的紅10軍、閩北獨立師和閩贛軍區部隊被整合成紅7軍團,蕭勁光被派去當軍團政委。軍團長是年輕的尋淮洲,參謀長是後來威震天下的粟裕。

再說「丟棄傷兵」。

黎川的得失關係重大,「前總」下令反擊。本次作戰高層決心很大,調集了大量部隊,集中彭德懷的紅3軍團以及蕭勁光的紅7軍團,首先奪取黎川外圍據點——滸灣。這裡的敵軍只有一個師,如果戰術得當,集中兩個軍團的優勢兵力,吃掉敵人是有希望的,至少也能重創敵軍。

粟裕晚年回憶,當時「前總」的命令是紅3軍團迂迴到敵軍的背後,由紅7軍團正面進攻。但遠道而來的紅3軍團遲遲不能趕到,而此時敵軍的一個主力師正在增援。紅7軍團接到命令,立即前往阻擊敵軍,等紅3軍團趕到後一起發起進攻。蕭勁光和粟裕率部在八角亭與敵激戰,足足守了一天一夜。

紅3軍團主力在第三天傍晚趕到了,蔣軍急忙後撤修築工事。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彭德懷因勞累過度而病倒,由彭雪楓暫時代理指揮。戰局混亂,情況不明,彭雪楓一時半會也和蕭勁光接不上頭,便命令紅3軍團發起進攻。缺槍少彈的紅軍在敵軍的堡壘工事面前占不了半點便宜,一個晚上四次進攻全部失利,傷亡高達800多人。

蕭勁光通過槍聲判斷紅3軍團趕到了,苦於無法聯繫,也只好命令部隊發起進攻,結果打了一晚上也未取得多少戰果,反而傷亡不小。

這一仗,「前總」原本是想讓兩個軍團協同作戰,相互配合,結果卻因為戰場情況的變化和通訊手段的落後,最終打成了一場沒有配合的亂仗。紅軍的一番進攻未能得手,而陳誠的三個師又趕了過來,甚至還動用了飛機和裝甲車,紅軍苦戰之後損失越來越大,只好撤出戰鬥。

紅7軍團傷亡了300多人,蕭勁光派一個營護送傷員到後方去,但在途中遭到敵人襲擊,結果有十幾名傷員掉隊。這就是所謂的「丟棄傷兵」事件。

滸灣一戰,紅軍非但沒有收復黎川,反而遭受重大損失。從此,蘇區北大門洞開,博古和李德的「禦敵於國門之外」實際上已經破產。博古和李德對此十分惱怒,必然要找出一個責任人來承擔責任,於是蕭勁光就被「新帳老帳一起算」了。

公審大會上頒布了蕭勁光的「兩大罪狀」。蕭勁光對此大為不解,反駁說:黎川失守之後並沒有追究我的責任,還讓我去組建紅7軍團。給我的罪名本來是滸灣失利,怎麼又扯上了黎川失守?至於「丟棄傷兵」更是莫須有,滸灣戰後撤離時,確實有十幾個傷員掉了隊,但那是中途遭到了敵人的襲擊,並非主動丟棄。再說大部分傷員還是安全到達後方根據地了啊!

從黎川之戰到滸灣之戰中間隔了一個月,當時並沒有處分蕭勁光,說明掌權者也認為他沒有責任。但為何在滸灣之戰之後又舊事重提呢?那是因為在滸灣之戰中紅7軍團並非主力,蕭勁光也不是總指揮,讓他來承擔全部責任沒有道理。於是,乾脆就把黎川失守的責任也給加進來,如此一來,蕭勁光簡直就是罪無可赦了。

蕭勁光是主席軍事思想的忠實執行者,這才是當時的掌權者非要除掉他不可的根本原因。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審判團給蕭勁光判了五年徒刑。之後有些人還認為給蕭定罪太輕,非要殺掉他不可。好在主席據理力爭,王稼祥拒絕簽字,才算保住了蕭的一條命。直到遵義會議之後才重獲自由。

蕭勁光曾兩次留學蘇聯,是紅軍中極少數科班出身且喝過洋墨水的軍事人才。這也正是博古和李德想不通的地方——像蕭勁光這樣的人,怎麼就和他們不是一派呢?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