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讓搬遷群眾「安居」更「樂業」

金臺資訊 發佈 2022-07-06T01:13:43.234363+00:00

「這個珠子按順序放到線條格里,這樣的話速度會快一點……」近日,在羅甸縣邊陽鎮古鎮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幫扶車間裡,車間的負責人盧通橋正在給工人演示如何快速把細小的珠片鑲嵌到特殊的材料里。興陽家園一角。

「這個珠子按順序放到線條格里,這樣的話速度會快一點……」近日,在羅甸縣邊陽鎮古鎮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幫扶車間裡,車間的負責人盧通橋正在給工人演示如何快速把細小的珠片鑲嵌到特殊的材料里。

興陽家園一角。

「我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做的,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照顧不到家裡,現在離家近,很方便。」盧通橋告訴筆者,由於家裡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夫妻倆一直在外打零工維持收入。2017年,盧通橋一家積極響應政策,從邊陽鎮深井村搬遷到邊陽鎮古鎮家園,但是在外打工維持生計,不能照顧家裡一直是讓他頭疼的問題。2021年,盧通橋與廣州潮州的老闆溝通後,可以在家為老闆加工各種包的外裝飾配件,於是,夫妻倆就開始忙著張羅。

「社區幹部在了解情況後,就動員我在安置點租個門面做加工車間。房租前兩年是免費的,後面三年減半,在這樣的優惠政策下,我們決定試試。」盧通橋說。

盧通橋正在向工人演示。

自去年10月份接手加工訂單後,夫妻二人月收入1萬多元,幫扶車間建立後,在社區幹部的動員下,夫妻倆開始帶動更多群眾加入到車間中來。

「現在我希望儘快教會工人,而且廠家有多少要多少,我不用擔心銷量的問題。」盧通橋笑著說。目前,該幫扶車間共帶動群眾就業60餘人。

如何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解決群眾就業是「第一道必答題」。為答好這「第一道必答題」,羅甸縣把「就業幫扶車間」搬進安置點,方便群眾出門就能上班,實現掙錢管家「兩不誤」。

在邊陽鎮各搬遷社區,易地扶貧搬遷與園區用工、技能培訓等結合起來,規劃建設了興陽家園楊梅種植園等,為群眾多渠道解決就業問題。搬遷社區還根據搬遷群眾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多舉措引導群眾就業。

「住上好房子,掙到『紅票子』,才算好日子。一直以來,我們多形式引導群眾就業,提高群眾的就業率。」邊陽鎮興陽家園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專職副主任、惠民社區工作隊隊長、支書、主任何南榮告訴筆者,社區通過舉行招聘會、網格員入戶宣講就業政策、積極聯繫對外勞務服務工作站、動員有外出務工意向的群眾外出務工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群眾就業。

「還沒搬遷之前我就在這裡上班了,2019年搬到邊陽鎮興陽家園之後,更方便了,工資也還可以,娃娃上學很近,我也方便照顧家裡老人。」在邊陽工業園區貴州鑫威鞋業有限公司上班的何德甫說。

何德甫正忙著趕製手上的鞋子部件。

目前,興陽家園共有幫扶車間6家,共提供就業崗位400餘個。除多渠道解決就業問題外,社區更加注重增強搬遷群眾的自我「造血」功能,鼓勵群眾自主創業,用奮鬥創造美好新生活。

「我家之前是羅悃鎮朗頂村的,家裡地少、用水也不方便,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很是不容易,現在搬來這裡什麼都有了,太幸福了。」在興陽家園社區開了便利店的羅應智說。在開便利店的同時,她還接一些手工活、定製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飾,以增加收入,她說,搬遷之後日子更加有盼頭了。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政企聯姻、抓住東西部協作契機等,引進更多項目,帶動更多搬遷群眾就業。同時,也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增加搬遷社區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羅甸縣生態移民局副局長豐邦來說。

鑫威鞋業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趕製鞋子。

為促進搬遷勞動力就業,大力推進和精準落實搬遷勞動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羅甸多舉措開發就業崗位,促進搬遷勞動力就近就業,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圍繞園區建設,引進企業入駐園區。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鞏固外出務工人員穩定就業,提高群眾就業技能。同時,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搬遷勞動力積極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並出台相關創業扶持政策,加大小微企業培育力度,鼓勵返鄉創業人員創辦企業,利用園區標準廠房或安置點商業門面開辦幫扶車間等方式,促進留守婦女和老年人居家就業,同時,統籌全縣各類公益性崗位,優先落實搬遷群眾就業。

據悉,今年上半年,羅甸縣共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專項招聘會5場,組織安排搬遷群眾外出務工2萬餘人,完成搬遷群眾廚師、縫紉工、叉車司機等技能培訓280餘人,提供公益崗位700餘個。

搬出窮山溝,邁向新生活。如今,走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條條水泥硬化路寬闊平坦,一幢幢現代化住宅樓整齊排列,小區內整潔乾淨、車輛停放有序,隨處可見老人拉家常、小孩嬉戲玩耍,樓下超市、便利店、各類餐館等應有盡有。羅甸縣搬遷「新市民」同所有市民一道正在奮力譜寫著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新篇章。(圖/文 朱柳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