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樓市遇上了尷尬:一邊高庫存一邊難尋好房子

北海買房那些事 發佈 2022-07-06T01:36:49.796230+00:00

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在售樓盤雖然不少,但想找到合適的房子,不容易。比如恆大、融創、彰泰、吾悅、東投、大都、陽光城、碧桂園...

最近把北海所有在售的、在建的、停工的、磨洋工的樓盤全都逛了一遍。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在售樓盤雖然不少,但想找到合適的房子,不容易。

大牌口碑流失

北海的大牌樓盤挺多的。比如恆大、融創、彰泰、吾悅、東投、大都、陽光城、碧桂園......

這些品牌,在新冠疫情之前是實力的象徵,在新冠疫情初期是信心的保證。所以前兩年它們降價促銷的時候,大批買房人聞訊而來。

但現在——「光環不斷流失」是這些牌子的共同表現。爆雷的、停工的、未經竣工驗收就交房的、一交房就引發激烈投訴的、入住之後對物業強烈不滿的……沒有哪個牌子能全部躲過。

現在是抖音時代有視頻為證,好事未必能出門但壞事更容易傳千里。另外,政府正在不斷加強營商環境的建設,居民投訴越來越方便,投訴查詢同樣也容易——這又進一步放大了樓盤的負面消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雖然新冠疫情弄癟了買房人的錢包,但大佬們帶頭砸了自家的牌子也是主因之一。沒有好榜樣示範,一手房很難走出低迷。

小盤遭遇嫌棄

北海目前在售的樓盤,多數是小盤。

逛了一圈這些小盤,總結起來最突出的,兩個字:粗糙。

小盤無論是效果圖還是沙盤圖,都是精緻動人。但現場一瞅,呃。

這也可以理解:疫情導致房價下降、房價下降刺激施工減力、施工減力帶來粗糙、粗糙最後引發失望。

有一個問題很納悶:小盤套數不多、園林不大,開發商為什麼就不能像自家裝修那樣一寸一寸細緻檢查呢?這年頭講究包裝。小盤本身就已經先天不足,如果選料不認真、幹活不精心、細節不到位,又如何刺激買房人下單?

中型盤亂分期

疫情期間很多樓盤都採取了分期開發。

這無可厚非。

問題是怎麼分期?

如果一期二期之間隔著一條小馬路、或者一期二期之間有著明顯的樓間距,分期當然沒問題,很愉快。

但現在很多中型樓盤因為擔心賣不動被積壓被套住,非常小心翼翼地開建。本來密不可分的幾棟樓應該一期就搞定,開發商卻硬生生地切割出幾期出來。

結果如何?自己買了房的那棟樓建成了、交房了,但前後左右的樓棟還在施工——結果是前期入住的業主天天都聽著後期的施工噪聲。

和小盤一樣,看效果圖看沙盤很動人。到工地實地一感受,唉。

有些樓盤賣著賣著就賣不動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分期嚇住了後來看房人。

後市可能走向

樓市現在依然冷清。

冷清的原因是看房人買房人大量減少。減少的原因是疫情衝擊導致居民收入減少或者對未來預期不樂觀,「斷供」兩字的心理衝擊太大。

但原因就這些嗎?

以前很多人都說,本地人有樓有房,不會買套間的。

現在呢?姑娘們可能更喜歡住套間。因為樓房意味要跟公公婆婆甚至爺爺奶奶一起居住;因為樓房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如果將來緣分盡了可能被掃地出門。

還有一個情況:有實力的單身女性可能更樂意婚前買套房子。無它,先圖一個保險和安穩。

北海的居民樓大量出現在1993年之後。算算時間,已經到了小一輩買房時代。這個「小一輩」,那是年年都有新增的。

因此,到底是「買房人減少」,還是「產品不被認可」?

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受扶持的態勢非常明顯,樓市翻身的姿勢也在形成中。但反彈的是二手房還是一手房?以北海樓盤目前的表現,這個還真不好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