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迷人的黃姚

文學藝術家 發佈 2022-07-06T01:54:50.670555+00:00

黃姚不算是一個知名的地方,直到《茶是故鄉濃》及《酒是故鄉醇》兩部當年的熱播劇和影片《面紗》在此取景,才讓黃姚出現在聚光燈下,黃姚與很多江南小鎮一樣,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精雕細刻的檐梁壁畫,有詩文塗牆的古宅民居,還有幾百年前留下來的石板街,古鎮內有古戲台、寶珠觀、龍爪榕、帶龍橋、農趣園、吳氏宗祠等。

郭進拴|迷人的黃姚

黃姚不算是一個知名的地方,直到《茶是故鄉濃》及《酒是故鄉醇》兩部當年的熱播劇和影片《面紗》在此取景,才讓黃姚出現在聚光燈下,黃姚與很多江南小鎮一樣,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精雕細刻的檐梁壁畫,有詩文塗牆的古宅民居,還有幾百年前留下來的石板街,古鎮內有古戲台、寶珠觀、龍爪榕、帶龍橋、農趣園、吳氏宗祠等。相對於中國其他他他6個古鎮,黃姚少了一份喧囂與浮華,多了一份寧靜與致遠。

正是這份寧靜與致遠,讓我萌動了去探索的念頭。古舊的黃姚,一進來便有一個氣派開場,怪石崖壁,拱橋亭廊,八百歲的榕樹,以迎客的姿態撩幔牽裳。樹下姚江環繞,水氣蒸騰。直驚艷得眼目迷離,不知往哪裡聚焦。水上的老屋,替鎮子保存著歲月。必是格外地喜歡這裡,才有了如此宏大的聚集,且聚集得緊湊而有條理。

每日裡聽不到多少喧嚷,聲音都被那些水那些石頭收納了。數百年時光的經營,把黃姚經營得古典而端莊。

偶爾會來一場雨,雨帶著霧,像一頁頁屏風,次第翻過。那些摞在高處的瓦,總是能最先得到冷熱的訊息。瓦片承受不了的雨滴,滴滴傳遞,最終給了姚江。穿過龍爪榕的綠蔭,腳下便是佐龍橋,橋頭有一亭,叫佐龍亭。不幾步就是有「黃姚第一關」之稱的「亦孔之固」門 。門樓建於清初,光緒年間重修時,由黃姚書法家臨貢廷書「亦孔之固」門額和門聯「珠水橫襟無限碧,武峰隔岸有餘青」。門樓坐南朝北,高6米,寬4米。石砌平門頂,門頂以上由磚砌成,門裡門外皆為石板街,縈迴九曲十八彎,連通各街巷。「亦孔之固」門意即雖一孔之大,但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固若金湯」。門樓上下兩重,樓下為通道,有石階9級通向內街;樓上有瞭望窗和槍眼。其與在龍畔仙山祠下的守望樓同屬黃姚防禦守關的'關鍵門樓。

九級石階後,便是一條狹窄曲拐的青石板路。兩邊磚石砌就的牆堅實寬厚,可見其用心。不一會巷子豁然開朗,即將進到主街區。區內無論大小街巷皆青石板鋪墊。踏著濕漉漉的青石板路,遊走在青磚青瓦的建築群中,思緒放縱。

那被歲月打磨得光滑如鏡的青石板路,在縱橫交錯的巷子裡靜靜地遊走穿行,有意無意地把天南地北的慕客們心中別樣的心思串在一起,默默地迎送著日月東升西落,細數流年過往。

披一襲煙雨,陷落深巷,細細捕捉「久坐不知紅日到,閒來偏笑白雲忙」的意境。神情恍惚間,突地吟哦起陸游的兩句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樣一位大半生都馳騁在疆場的錚錚鐵漢,面對幽深的巷子,居然也能生發出如此閒適淡雅的情致,誰能說得清呢?至於其中的無奈無需多言,因為我在黃姚。可想而知,春雨下的巷子所營造出的氛圍,具有何等煽情的效力。而戴望舒呢,徑直把對雨巷的美感化作清香幽美的丁香姑娘,不可不謂是一種煞費苦心的藝術創造。可在當下,還有多少人會去在意那些被風雨剝蝕了的磚牆檐瓦,誰會留心被歲月梳洗打磨的曾經過往。除卻你追我趕,你狂我躁,還有什麼?

黃姚,我不感慚愧地說,我知道你有所謂的幾大景點,可我早就表明了心跡,我並非為這而來。真的,黃姚我們到底有多遠?如今,你倒是擺出一副明清泱泱帝國大度的姿態,任由四方來客津津樂道。真的,你不能只停留在明清的分上,因為你的出現早在漢武帝時就已納入地方行政規劃。

一條條囊括著深宅大院的老街,老街上旗幌飄搖的店鋪,一座座器宇軒昂的宗祠,宗祠內外的慶典喜宴,一個個通江碼頭,連著碼頭的燈籠節提燈會,會上的大戲連唱,讓人知道,黃姚不是多少年前就為今天的熱鬧埋下了伏筆,而是多少年前就像今天這樣熱鬧。

除了悅泰興、金龍門、金德莊那些老字號,還有春天裡、那些年、一米陽光的新招牌。歐陽予倩以及其他名人的寓所隱在其中,傳遞著黃姚的溫暖與情義。什麼時候,這裡都像是安適而幽靜的後院。

往往想不到,小門裡藏著幾百歲的老宅院。有的依山就勢,攀到最上邊的,是一片翅膀翻撲的瓦。總能見到殘垣斷壁處磚石的接續,見到朽舊的房門又有了新的木楔。那些或許都是生活的疊加。

黃姚,它不突出個體,顯示的是整體的大氣。你幽居深山,占盡風水,孕育出獨特、沛然的嶺南文化。這兒,自古以來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遺訓。據史料,從清康熙至光緒年間就出了11名舉人。整座古鎮,就是一部完整的桂東居民文化史。在這裡,山水林木齊備,有水必有橋,有橋就有亭,有亭必有聯,而有聯定有匾,為黃姚構成一道生動、絕美的風景線。據統計,現存歷代詩人讚美黃姚的詩篇186首,楹聯197副,牌匾50餘塊。其中有光緒皇帝親賜的滿漢文對照的聖旨牌匾「且坐契茶」名匾,被《中華名匾》一書收藏。古鎮上的每一處建築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幅楹聯牌匾都蘊含著雋永的哲理。內容包羅萬象,有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有體現淵源歷史的,絕大多數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黃姚,你如同一部千年的詩本,仿佛被人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任憑誰不經意地走過,翻開這美麗的篇章,皆會為你古樸而優雅的格調所征服。

如果在姚江上看,就會感覺古鎮是從水裡長上去,一直長到地老天荒。奇峰與鳳竹簇擁的江水,像絲綢,不必去觸摸,也能想像到觸摸上去的感覺。姚江融入桂江、西江,最後進入大海。

江邊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人戲水,一派天然寫意。在古鎮裡穿行,沒有奢華的牌坊門樓,沒有聳立天地的建築,沒有張燈結彩的街道,沒有漫天要價的吆喝,接納我們的首先是樹影婆娑、是鳥鳴啾啾。這些參天的古樹,就是這裡最熱情的主人,它們無私地接納著我們,總是呈現著它們亘古不變的摯誠,對摸爬滾打的頑童,對甜蜜無間的情侶,對浩浩蕩蕩的旅客……它總是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在人們眼前,這些伸展著的枝丫,這些垂下的枝幹,這裡每一張綠葉仿佛都帶著熱情,帶著善意。

走在青石板路上,總可以看到一間一間的鋪子,有的年代久遠,雖顯出破舊,卻更顯古樸;有的時代感強烈,與日俱增,卻更感親切。街巷兩邊,密密麻麻的鋪面,一間連著一間,卻又間間不同。賣黃姚蒜香豆豉、酸梅醬、辣子醬、涼果黃精酒等特產的,成缸成缸地擺著,店家熱情地邀約著你試食、試飲,黃姚的街巷裡便到處瀰漫著酒香、豉香、果香。賣古舊字畫、古玩、金銀的,這些不同時代的玩物在新社會中成了奢侈,看的人多,買的人少,但是店家總是那麼熱情。今天的黃姚人,他們依然眼光獨到,他們本分地守護著這些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哪怕是一磚一瓦也捨不得破壞,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捨不得遺棄,當全國各地的許多民房舊宅、名人故居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損毀時,他們卻珍重著這裡的一絲一縷。於是,今天的黃姚便成了全國各地遊客的夢想家園。在黃姚古鎮閒逛了一圈,我發現,這裡的一座座茶亭確實各顯千秋,讓人難以忘懷。黃姚的茶亭就像一座座里程碑似的,在蜿蜒著日夜流淌的姚江之旁,在從唐朝流瀉下的月光里,在從宋代吹過來的秋風裡,在靜默地標榜著現代的存在,又在寂寞地紀錄著歷史的痕跡。不過,寶珠山旁的佐龍亭和亭子溪旁的福德亭儘管獨樹一幟,古樟樹下的接龍亭和真武山下的見龍亭儘管也別有特色,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興寧廟前的真武亭。

真武亭坐落在隔江山下的龍畔街邊,興寧廟前,護龍橋南端,只見亭子前面的兩柱上題寫有一副對聯:「別有洞天藏世界,更無勝地賽仙山。」上方則懸掛著一塊雕刻有「且坐吃茶」四個楷書大字的牌匾。導遊告訴我們,這塊牌匾是清朝乾隆年間黃姚舉人林作楫題寫的作品,匾中「吃茶」的「吃」字是「吃」字的異體字,同音同義。如今,此匾已被收入了《中華名匾》一書之中,是十分難得的一塊牌匾。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平常的時候,就在這一座座茶亭之內,就在這一方方綠蔭之下,黃姚古鎮上的男男女女,在勞作之後的空閒時間,經常會圍坐一起,推盞以一壺清茶,慨嘆於盛世福澤。其時,茶色清清,茗香裊裊,伴以笑語陣陣,愜意融融。這和諧的一景,那是多麼令人倍感溫馨和特別嚮往啊!如果,在此亭「吃茶」的時候,再加上一些娛樂活動,或吟詩,或作畫,或下棋,或會友,那就更加其趣無窮,讓人樂不思蜀了。所以,我是這樣想的,林作楫題寫的「且坐吃茶」,既然是當時黃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又何嘗不是當今黃姚人甚至是昭平人的日常活動呢?

那麼,昭平到底有「茶文化」嗎?懷揣這一疑問,我幾經考證,終於了解到,昭平自古以來就是產茶名縣,當然不乏茶文化的積澱。據《昭平縣誌》記載:「象磯山面積極廣,地產名茶,味道頗佳。」這裡所說的象磯山,以及藤寶山,就是昭平名茶象棋茶和藤寶茶的主要產地。這兩種茶具有清、甘、香、甜四大特點,開水泡後六、七天也不變質,飲用仍芳香宜人。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總要從幾十里外到象棋山、藤寶山採茶,作為招待客人及逢年過節飲用。「客之來訪,奉之皋蘆」,昭平人就是這樣以茶敬客或者以茶代酒的。古人所謂「皋蘆」,就是今人所稱的「苦茶」。而遍布大山古道旁邊的那一座座茶亭,則是他們招待過往行人的另一個特別的處所哦!如今,昭平出產的銀杉、高山石崖等名茶早已不「苦」,反而披毫隱綠,滋味鮮醇。其中, 銀杉茶採用福雲六號、福安大毫等優質茶樹的一芽一葉為原料,挖掘明清炒茶秘訣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精製而成,該茶葉條直微扁,葉底綠亮,肥嫩露芽,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濃郁,滋味醇爽。1997年、1999年和2001年,銀杉茶三次獲得全國名茶評比二等獎。2004年,在廣西名茶評比中,銀杉茶又榮獲特等獎。而高山石崖茶,則生長在海拔800米--1000米的山上,多為野生,成品茶外形緊細捲曲、清綠,馨香爽口,回味甘甜。1999年,高山石崖茶獲得亞洲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金獎。到了2011年,昭平全縣茶園面積達14.7萬畝,生產干茶產量6500噸,茶葉總產值6.07億元,其產品更是銷往全國10多個大中城市,甚至漂洋過海遠銷海外,茶產業無疑已經成為富民興縣的支柱產業了。

今天的黃姚人,他們高瞻遠矚,他們知道,單單古舊的老屋還留不住客人,於是他們主動地接納了外面世界的品位,他們在舊屋裡改建了客棧、改建了酒吧,他們用自家的小屋、用黃姚的特色、用純樸的熱情款待著遠方的客人。今天我們流連忘返的青石板街巷,老舊的屋舍里,卻標榜著創意無限的現代理念。我們在一間叫作新蓮居的客棧里停下了腳步,它WIFI、電腦、電視機等一應俱全;我在一間標榜著神遊、發呆、吹水、喝酒的小店門前用相機記錄著他們的無限創意;在一間標註著營業時間「睡到自然醒」的小酒吧門前拍個不停。穿過竹影游曳下的守望樓,走在幽靜的竹林小道,鼻腔里都是新鮮的空氣。在司馬第古民居前佇立,眺望著籠罩在黑夜裡的山水,這裡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紙醉金迷,沒有凡塵俗世困擾,一顆不安分的心也冷靜了下來。我不像一個遊客拍拍照片感嘆一番就好,卻像是這裡的老朋友,一個多年未見仍感到親切的老朋友,明明可以自由傾訴卻選擇了沉默。

走了很久,我們走到了湖邊的長廊。攝影師在拍湖面,遊人在閒談,我坐著,倚靠欄杆,給頭頂的紅燈籠拍了一張照。它紅通通的臉上沾了灰塵,卻不失風采;讓我想起,曾經這裡也經歷過戰亂,那個年代似乎很久遠了,人們也漸漸淡忘了,可是這裡的山水卻依然記得。我看到了它熱鬧的一面,也看到了它孤寂的一面。回去,歸來,它等的人來過嗎?
這裡的每一座山,每一棟樓,每一座橋,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泉水,都在時代的風雨中默默守候;即使當年的人已不在,它們仍用自己時光溫暖著一代又一代人。它們是這裡的靈魂,而我們只是拖著疲憊的身軀來這裡尋找自己的靈魂;我不知道自己找到了什麼,或許,什麼也沒找到。遊記,游的是人生,記的是時光;我已經在這裡,你們還在哪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