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說黑白:永恆的色調

嘉州彼岸石 發佈 2022-07-06T03:18:35.356053+00:00

石說黑白:永恆的色調原創 彼岸石水墨,是一項中國畫的專屬技藝,但我們今天不聊繪畫,只談賞石!可我們要談的長江水墨卻又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哪怕藕斷了絲卻還連著。說起畫面石就離不開長江,提到長江畫面石就不能不談起水墨畫石。墨畫石不唯長江有,但頂尖墨畫唯有長江出產!


石說黑白:永恆的色調

原創 彼岸石

水墨,是一項中國畫的專屬技藝,但我們今天不聊繪畫,只談賞石!可我們要談的長江水墨卻又與中國傳統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哪怕藕斷了絲卻還連著。說起畫面石就離不開長江,提到長江畫面石就不能不談起水墨畫石。墨畫石不唯長江有,但頂尖墨畫唯有長江出產!長江水墨主產於大渡河水系,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的考量,長江水墨的聖地並不在酒城瀘州,而是主產於佛都樂山!長江石界樂山之外的朋友別問我為什麼,這是大渡河的得天獨厚,更是三江區位的藏私護食!有興趣的朋友親自來到樂山考察一下三江流域和匯流地形,就會找到最完美的答案!

長江水墨以其簡、素、雅的風格在中國畫面石界一騎絕塵,通過日韓石界之手又風靡歐美,深得全球賞石畫面派石者的親睞與鍾情!身為長江石者與水墨鐵粉,我在水墨畫石上耗費了無數心力不斷研究探討,發現了水墨畫石呈現的何止是中國文人的水墨情懷,更是應證著無數現實生活的黑白世界!

長江水墨石種雖然相較其它長江畫面石顯得比較單調,但從色系區分而言也有好幾類,如黑白、黃金、松花、俏色、焦墨等等。石界真正認可的純正長江水墨畫石是黑白水墨,一方面深合道法,二方面深得簡意。在長江石界研究水墨畫石的理論與實踐過程中,石者們對長江水墨的畫面研究主要借鑑的是中國水墨繪畫的兩個理論運用:

第一 墨分五色的暈染表現

暈染技藝是專屬於繪畫創作的實踐運用,是通過主色體的濃淡過渡變化表現出事物色彩不同層次的展示。繪畫實踐中多以清水對濃墨的稀釋來完成,但畫面石不同於繪畫,石上畫面是天生地長自然形成的結果。長江水墨的墨色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改變,石者對其只有賞析的義務,而沒有更正的權利!水墨畫石的墨色主體濃淡色差是主色與底色交媾後天然形成的陰陽相濟,它的任何一絲一毫變化都是遵循天地法則的結果,而賞石者的遺憾只能說是石者對奇石的認識不足,而不是奇石本身的不足!

第二 計黑當白的色彩變換

繪畫黑白變換來自於中國傳統哲學的二元陰陽理論,而長江水墨賞析則是道法自然的認識。在賞石實踐中,所謂黑白替換的概念實際上就是畫面選擇定型的色彩主體確認。比如常規思維下的底色為淺色,則主體色就會選擇深色,反之主體色就為淺色。在水墨畫石賞析時,畫面色塊即是主體色,石體色為底色,這是目前對長江水墨畫石的基本理論認識。

長江水墨的賞石理論由於囿於畫面石的慣性思維,長期著力於主體色的深耕細挖,從而忽略了對底色的研究。尤其是二元色系的黑白水墨,一旦著眼於主色的色塊線條,思維重心無形傾斜於主色畫面的不斷遞進研究探討,無意中缺失了對底色的重視和深思。關於這點,繪畫界的朋友一定比賞石界認識更為深刻,當賞析長江水墨落於主體色的圈套時,實則就是把黑白水墨的二元化篡改成了自我賞石的一元論!

第一 黑白永恆乃宇宙奧妙

眾所周知,中華傳統哲學的核心就是陰陽平衡,平衡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生存之道。孤陰不存,孤陽不長,陰盛則陽衰,陽剛則陰柔,陰陽調和、剛柔並濟才是長久之道!黑白就是陰陽,太極又叫黑白魚,魚水就是黑白的產物,失調則苦、相濟則歡。賞石同理,黑白共存,單純著力於黑或白,魚無水則無存,水無魚則無趣。黑無白何謂之黑,白無黑何謂之白,黑不離白,白不離黑,一如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第二 底色是一個完整的單元藝術

如果單純把底色看作一個簡單的載體,無論在繪畫還是賞石,這都是一種理論上的無知,但在石界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石友少之又少!道家大聖莊周夢蝶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明白的人卻不多,究竟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呢?我們站在人類的立場當然先入為主,但我們並沒有考慮過蝴蝶的感受,自以為是人類在主宰世界!

胡說八道也是一種說道,既然在說畫面石,就以畫面來探討石頭底色獨立藝術的存在。在一張白紙上用筆墨畫一群大雁在飛,你只看到一群大雁往南飛,而白紙底色正是那萬里長空!在一張白紙上用筆墨畫幾塊嶙峋怪石,白紙底色就是那廣袤大地!在一張白紙上畫幾尾游魚、幾根青荇,那白色就是靈性十足的清水……因為一棵樹放棄了整片森林,因為一片雲彩而忘記了浩瀚天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