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梗博物館:我收集了20年來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傳播最廣的梗

情報姬 發佈 2022-07-06T04:10:35.830056+00:00

導語:如果能有一個能不斷發展的記錄中文梗的博物館,過上20年後再回頭看,就會發現,原來中國網際網路的梗層出不窮,且與時俱進。

導語:

如果能有一個能不斷發展的記錄中文梗的博物館,過上20年後再回頭看,就會發現,原來中國網際網路的梗層出不窮,且與時俱進。而現在,有人把這個中文梗博物館做出來了。


這是一群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梗文化與發展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今年上海疫情爆發前。


四跡的本職工作是美術監製,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在B站上有36w粉絲的up主,負責每年B站拜年紀的企劃。



同時,他日常生活中很喜歡VR chat這款遊戲,空閒的時候,便會去玩一會兒。在今年3月初,上海開始有了零星幾例確診病例。在疫情的影響下,VR chat能夠給四跡提供模擬正常的社交環境,減緩了他平日裡的焦慮。在因疫情宅了一段時間後,四跡有了想要做中文梗博物館的念頭。


「在VR chat這樣的環境模式下,做虛擬展會是一件很有前景、且很靠譜的事情,但很多人意識不到。而且發現身邊的人和網友都很喜歡玩梗,於是想著做一個爛梗博物館圖一樂。」四跡說。


後來,四跡發現這似乎是一個很值得花時間去做的企劃。他開始尋找合作夥伴,並創建了自己的團隊,認真的把這個企劃做完了。於是,就有了現在的中文梗博物館。這所線上虛擬博物館收藏了了從2000年至今的,數百個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傳播最廣的的梗,將作為一個公益項目,通過VR Chat的平台,免費向所有用戶開放。在最近,這個中文梗博物館博物館正式開館了。


整個博物館被分成了七個展區,遊客只要順著設計好的路線參觀,就能完整遊歷整座博物館。而且從博物館內的裝橫設計以及展品的展出形式來看,即使是對虛擬博物館抱有質疑態度的人也都不得不承認,這座虛擬博物館和現實中的博物館並沒有什麼區別。它雖然沒有現實中博物館會有的講解員,但在每一個展品都做了一塊講解牌,有的還有語音。同時,這個博物館可以讓觀眾親身體驗、還原當時的梗發生的場景。



館內的七個展區,並沒有特別明確的時間順序,因為「光是統計大量梗的時間這坑太大了,很容易出錯和爭議」。而這麼做,也能給遊客留下梗豐富多彩的印象。



在「梗起」展區,你會看到一些有了年代感的梗,他們基本上是中文網際網路剛剛出現時的產物,如「網上衝浪」「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等。



在「梗承」展區,我們能看到一些隨著網際網路鬼畜視頻發展起來而出現的梗,有些至今仍在網際網路上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如「金坷垃」「香蕉君」「比利王」。



這裡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設計:在參觀完這個展區的梗之後,我們會穿過一條黑暗的小道,來到一個舞台上。舞台的前方,站著波瀾哥。我們在這裡重新聽了一遍波瀾哥演唱的歌曲,以及韓紅老師的那一聲「滾」。



接著來到「梗興」展區。這是在以B站為代表的視頻軟體發展起來後,陸續出現的梗。在這裡,我們能看到許多至今仍在使用的梗,比如「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諸葛亮罵王司徒)「地鐵老人手機」「傑哥不要」「義大利炮」等。不可否認,這個展區裡的梗,影響力和其他梗相比要大得多。



四跡也很了解這個博物館的受眾群體是一些重度二次元用戶,所以在館內專門設立了一個「二次元」展區。這裡擺放著許多動畫裡的名場面、名台詞等。你可以在這裡模仿倒地的團長,喊出那句「不要停下來啊」的名台詞;或者是對著御坂美琴說出「你指尖躍動的電光,是我此生不變的信仰」;又或者是來到秀知院學園學生會長室,跟著藤原千花再跳一遍書記舞。而且,他們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展廳,放了一個等比例製作而成的高達。



下一個展區則是「遊戲」展區。該展區的入口,巧妙地設計成了《超級馬里奧》中的下水道的入口,參觀者需要從這裡跳下去,便會看到初代馬里奧的遊戲場景,仿佛置身遊戲中,充滿驚喜。



在遊戲展區,你還能看到物理學聖劍、火之高興等在遊戲內十分出名的武器。這裡還有一個小型的我的世界中村莊的模型,旁邊放著一個等比例還原的地獄傳送門。走進這個地獄傳送門後,我們便會縮小來到旁邊的村莊模型里,進行沉浸式參觀。



從遊戲展區出來後,下一個展區是「梗繁」展區。這個展區收藏的梗,更多的是展現了如今網際網路信息爆炸的時代,新梗出現的速度和數量都在增加,且傳播範圍更廣,是梗文化最繁盛的時期。這裡許多梗的出處來源於短視頻、新聞節目或影視節目等,如「華強買瓜」「雞湯來咯」「三點幾了飲茶先咯」。



在博物館最後一個展區,名為「家」。正如它的介紹所說,「沒有大家,何來小家,更何來我們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生活。」這裡有著在網際網路沒有發展起來前,那些在電視上能看到的經典的春晚作品,如趙本山的《賣拐》;也有因為疫情,經新聞報導之後獲得全網致敬的「大白」。這個展區收藏的梗,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引起共鳴。



中文梗博物館的規模足夠大,整個博物館轉一圈下來,最少也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它的精緻程度也值得所有人花費一個小時進去參觀,或許還能喚起曾經的回憶。


而製作這麼大規模的一個虛擬博物館,四跡和他的團隊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在設計中文梗博物館時,四跡的思路很明確:要突出虛擬展會相比現實的便利性和優勢。


「通過結合虛擬實境設備的特性去專門設計,比如放大字體,儘可能不做太大的展廳在頻道人數有限的前提下不會顯得太冷清,多做拐彎結構方便優化內存關閉看不到的展廳提高幀數,突出展示展會難以實現的設計例如巨大化模型和高山流水,等等,都是對虛擬展會實現方式以及優勢的探索。」四跡說。



但在開始實際製作後,四跡和他的團隊遇到了不少困難。


對於VR chat這麼一個允許你天馬行空的平台,依然需要找一個平衡。設計上是去做基於現實博物館的視覺風格,擬真的方式和思路能避免讓人覺得太假。但要看起來像現實博物館,又想比現實博物館更強,難以實現的感覺,設計與實現起來仍很困難。


除了如何做到「突出虛擬展會相比現實的便利性和優勢」,四跡和他的團隊最先遇到的挑戰是對於梗的選擇。


「這是一個很容易產生輿論風險的企劃,大量的不同領域信息的篩選,註解,很難在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下讓每個人滿意。而且也不確定哪些梗背後有不妥的故事,註解會有什麼問題觸及哪些人的什麼點,太多的信息需要認真篩選和核查。」



除此之外,本職工作是美術監製的四跡,對於編程,建模,大一些的unity工程管理,立體展廳設計等等幾乎不熟悉。


「就像是在走幾乎沒有前人走過的路,摸著石頭過河,幾乎都是坑。」


在博物館的優化上,四跡也吃了不少苦頭。


「這畢竟還是一個需要讓觀眾實時渲染,在裡面流暢運行的遊戲引擎,考慮到優化就的儘可能控制模型的面數,以及儘可能使用烘焙光照少用吃算力的實時光照,以及自動加載新到的場館關掉看不到的場館釋放內存等等。這些都需要編程同學的配合來完成。」


而最大的困難,是今年三月在上海爆發的疫情。四跡和他的團隊不得不居家辦公,團隊交流的難度也在上升。


但他也看的很開,因為「想在疫情的時候趁機做些什麼。」



好在,結果是好的。


「一開始發的demo版在網際網路上有了一定的熱度,讓更多的愛好者願意加入進來,再加上我個人比較肝,於是更早的完成了這個企劃。」四跡說。


6月18日,中文梗博物館正式開館。這也吸引了不少的關注,比如B站UP主逍遙散人就將這個博物館遊覽了一遍,並發布了視頻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虛擬博物館的存在,讓更多的人前來打卡。



對於這些認可,四跡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存在。


由於他的團隊是臨時組建的,在除了有專業領域的朋友幫忙地方很滿意,其它都還差的挺遠。如果團隊能夠更專業,成品可能會比現在更好。


「但這估計也是用愛發電的極限了吧。」四跡說。


在博物館裡的一面牆上,有著四跡寫的一段話。



正如四跡所說,他希望能夠通過這一個中文梗博物館「重新思考眾說紛紜的元宇宙產品更合理更有意義的發展方向」,畢竟目前「元宇宙」仍未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概念。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打著元宇宙的名號,但實際的體驗可能會與消費者的印象大相逕庭。


所以中文梗博物館的出現,更接近大部分人心裡所認為的元宇宙的概念。他們在脫離現實的VR中,提供了一個能讓人感覺到快樂第地方。


除了希望人們重新思考「何為元宇宙」,四跡更希望所有能來到這裡的人,感受到他們對這個博物館所傾注的全部熱愛。


「這個博物館不光是收錄和分享梗,更是傾注了我對豐富多彩的網際網路文化生活的感激之情,分享了很多我熱愛的事物,希望能把這份情感傳遞給大家。」


他也希望觀眾都是和朋友一起來看的,收穫到快樂和友誼,以及提升對虛擬展會的理解。「展會的內容展示模式是可以給觀展的人充分的時間互相交流的,不像一起看電影,一直持續的內容會讓一起看的朋友在過程中沒有太多機會互相交流。這是構建以內容為核心,未來更加有粘性的社區很重要的方式之一。但是現在還是太早了,它更像一個公益廣告,希望照亮哪怕一點點行業前進的方向。」



我曾問四跡是否考慮選擇在合適的時候進行「閉館裝修」,比如增加館藏,或者對展區進行重新設計。四跡回覆說目前還沒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


在今日,如何用當下的方式,去看待這些梗,如何恰當的使用梗,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實際上,它早已融入到中國人的日常當中。而中文梗博物館用大量豐富的細節、有趣的互動告訴觀眾,梗是什麼,我們曾經用過什麼梗,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梗。


梗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平常或許都在使用,但我們可能會不知道這些梗的含義,也不知道我們迄今為止都用過哪些梗。


而在中文梗博物館,我們藉助VR的方式,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梗,並與其進行互動,從中不但能夠收穫快樂,還能找到中國網際網路不斷發展的痕跡。梗,不再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它試圖串起所有人共同的網際網路記憶、共同的情感。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許多人來到這裡,對這個博物館進行修繕;或者是在這裡當一名導遊,帶領第一次來參觀的人領略梗文化的魅力,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每一個梗背後的故事並親身體驗。又或者是,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的梗博物館對大眾開放。

跟一群人建造博物館,聽著就很酷

四跡已經開了一個好頭,只等有志之士將故事續寫下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