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鄭口三趟街(宮瑞華)

衡水凌煙閣 發佈 2022-07-06T04:50:33.476327+00:00

故城縣鄭口鎮素有「小天津衛」之稱。「小天津衛」雅稱的由來,不惟是指這裡商業繁華,而且以街道而言。上世紀50年代之前,鄭口鎮僅有3條街,其中三趟街(今三道街)是商業中心,最為繁華。

故城縣鄭口鎮素有「小天津衛」之稱。「小天津衛」雅稱的由來,不惟是指這裡商業繁華,而且以街道而言。上世紀50年代之前,鄭口鎮僅有3條街,其中三趟街(今三道街)是商業中心,最為繁華。這條街瀕臨運河碼頭,隨河就彎,民居、店鋪沿河順勢而建,參差錯落,由北到南迤邐直達南端運河老堤,故有「鋸齒胡同狗牙街」的說法。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賈眾多。飯館、茶館、麻繩鋪、鐵匠鋪、茶莊、藥鋪、煙鋪、點心鋪、洋布行、糖果店、驛站、銀號以及賣日用品的雜貨鋪大多集聚在這條街上。這些商鋪大都青磚黛瓦,歇山抱廈,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明清建築風格。

  三趟街最具代表性的是沿街店鋪的「板大門」。出於經商的需要,沿街宅院四合院很少,多是前店後居,東西向院子狹長而侷促,少有偏房。臨街是鱗次櫛比的板大門,極像江南烏鎮等地的情形。

  所謂板大門是鄭口人通俗的叫法,實際上是店鋪的大門。一般店鋪門面三開間,十分寬敞。為了方便顧客進出和展示商品,臨街鋪面不安門窗,大門由一塊一塊木板組成,所以叫板大門。十幾塊木板都按順序編號,門面上下方都有木槽,晚上打烊時,將木板按照編號一塊一塊地嵌進木槽,叫做「上板」。最後一塊木板落槽後,在裡面橫攔一根木槓,就像一道門插牢牢地把門關死。板大門嚴絲合縫,十分堅固,就像一道保險門,極具防盜功能。第二天一早,將木板一塊一塊卸下來,整個鋪面無遮無攔,人們走在大街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店內賣什麼物件,貨物全不全,顧客多不多。

  後來,「上板兒」,「關板兒」,逐漸成為行話。說「上板兒了」,即是下班了的意思;「關板兒了」,即是歇業的意思。

  在眾多商鋪中,杜家煙鋪脫穎而出。現在上歲數的老人還都記得這樣一句民謠:「秦家餜子杜家煙,要吃饃饃找謝老三。」說明杜家煙在鄭口小有名氣。

  杜家煙鋪在三趟街北端路東,前店後廠,臨街四間門面,進門向東有一條狹長的院子直抵大運河老堤,約長150米,是煙鋪主人的住宅兼加工作坊。杜家煙鋪創辦於清咸豐年間,創始人杜玉田是山西移民。據說當年他的曾祖父杜述先從山西省黎城縣遷至鄭口時,身無分文,一副扁擔挑著鋪蓋捲兒來到這裡,落戶五大院村。杜述先從原籍帶來的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尊關公銅像,他特別崇敬關公的忠義和誠信,將這尊關公像視為傳家寶,代代相傳,供奉在家堂。他教育子孫後代要像關羽那樣為人處世,以誠信為本,義行天下。

  杜玉田銘記祖訓,也把忠誠信義的理念和晉商的精明運用於生意經營之中。他開辦的煙鋪講信義,重質量,把產品質量看得比天還大。首先,杜家煙鋪選料考究,每年秋後都要收購上好的菸葉。那些上大糞、上醬肥種植的菸葉板兒厚、葉兒大、色澤好,杜家不惜高價收購。菸葉加工要經過七八道工序,分揀、晾曬、烘烤、調製、刨絲、包裝……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絲毫不可湊合、馬虎。譬如菸葉烘烤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藝,烤房用木炭加熱,明火烘烤,須嚴格掌握火候,做到溫度均勻,這樣才能去除青雜氣,保持菸葉本身的清香氣,使菸葉變黃一致。又如菸葉包裝,菸絲兒、煙末兒、煙梗要嚴格分開,不可混裝。加工好的菸絲顏色金黃,氣味芬芳,手感柔膩,抽起來不嗆嗓子,不上痰,醇厚纏綿,深受消費者青睞。為了確保質量,防止假冒偽劣,杜家煙鋪有一條特別的規矩,即只零賣不批發。這樣,有效防止了批發商從中摻雜使假,敗壞杜家煙鋪的信譽。一時間,杜家煙鋪生產的金絲兒旱菸「童叟無欺,貨無二價」聲名遠揚,煙鋪生意越做越大,最興隆時僱工三四人,成為故城縣獨一無二的「煙魁」名店。

  杜家煙鋪樂善好施,經常周濟窮人,熱心於村裡的公益事業。村裡有大項開支,杜家都是慷慨解囊。對於那些拿不起捐稅、糧米的貧困戶,杜家煙鋪都包下來,每年替他們墊交。逢年過節,有些貧困戶向杜家借錢借糧,杜家都是無償付出,不計本息,幫助這些人渡過難關。杜家煙鋪的善行,至今為人們樂道。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鬼子燒殺搶掠,加上土匪橫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38年11月25日,日本鬼子集結重兵攻陷鄭口,實行了慘絕人寰的「殺光、搶光、燒光」政策,鄭口死傷群眾100多人,三趟街變成一片火海,距杜家煙鋪不遠的一座石牌坊也被燒毀了。從此以後,鄭口的店鋪紛紛「關板兒」。杜家煙鋪也遭到很大創傷,一蹶不振,生意越來越艱難,店面在風雨飄搖中勉強維持下來。1956年,杜家煙鋪被「公私合營」,加入鄭口供銷合作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