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 |《如果國寶會說話》:《利簋》刻下商周的界碑

輕文案 發佈 2022-07-06T04:58:50.933090+00:00

西周王朝經常舉行各類賞賜活動,當年作為西周官員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青銅,很是高興,他用這稀有的青銅鑄成了這件簋(gui),故名為利簋。利的官職在當時叫有司,也就是個部門主管,這件簋,樣貌也稱不上驚艷,卻被認為是鎮國青銅器,它珍貴的秘密藏在哪兒了呢?

西周王朝經常舉行各類賞賜活動,當年作為西周官員的利,也得到了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青銅,很是高興,他用這稀有的青銅鑄成了這件簋(gui),故名為利簋。

利的官職在當時叫有司,也就是個部門主管,這件簋,樣貌也稱不上驚艷,卻被認為是鎮國青銅器,它珍貴的秘密藏在哪兒了呢?

「這裡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地下二層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我是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袁碩,長久以來,咱們中國的學者一直對史書上的記載有所懷疑,其中最經典的一個例子莫過於史記中對牧野之戰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到,當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殷商王朝竟然組織起了七十萬人的作戰隊伍。」

且不論以三千多年前的人口和調度能力,七十萬人作戰是否太過誇張,就連牧野之戰發生的時間都有至少四十四種結論。

「輝煌偉大的周王朝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我們之前竟然都沒能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這實在是太讓人遺憾了,好在青銅利簋出土了。」

簋是一種古代食器,用來盛裝煮熟的穀物類主食,西周等級森嚴,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饗(xiang)的器物,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成為禮制的象徵,這就是所謂的「藏禮於器」。

天子在祭祀、宴饗、隨葬時,使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以此類推,不能越級使用。

自此後的三千多年,「禮樂」成為中國人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範,中華民族自譽的「禮樂之邦」也由此而來。所以,作為西周貴族的常備禮器,簋本身並不十分罕見,利簋的珍貴,恰是因為底部的三十餘字銘文,揭曉了武王征商的時間。

銘文開頭是這樣寫的,「武王征商,惟甲子朝,歲鼎。」

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武王伐紂戰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當天「歲星」也就是木星正當中天。

首先,專家採取了碳14測年法,將西周初年遺存中出土的炭樣進行檢測,框定出武王伐紂戰役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年代範圍,天文學家依據銘文中所記,甲子日「歲」星,也就是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參照《國語》記載的天象記錄,精確計算出武王伐紂發生於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這一歷史學的著名懸案終於告破,利簋居功至偉,可以說,它刻下了商周的界碑。

「當然,對於這三十多字銘文的解讀,一些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只能說目前我們只是暫時得到了一個大體上還算認同的說法,如果我們要想得到最終的定論,恐怕還需要進一步的發掘和研究。」

其實對於一個並不從事學術研究的普通人來說,欣喜的不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斷的文字所賜,通過一件文物,三十幾個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們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狀被現代人用的碗沿襲下來,依然作為食器盛放穀物,被我們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