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潤相契 中得心源—國家畫院副院長 趙衛山水作品賞析·成功美術館

馮宜玉書畫藝術評論員 發佈 2022-07-06T05:39:27.325966+00:00

趙衛作品 《賀蘭氣象》有緣多次品讀趙衛先生的畫作,對其「枯潤相契,中得心源」的山水畫作,心有戚戚焉!近日,筆者再次有幸賞讀到成功美術館館藏趙衛先生的多幅山水畫作,頗有一些感悟,樂與愛好者、藏家共饗其美,並求教於諸位方家。


有緣多次品讀趙衛先生的畫作,對其「枯潤相契,中得心源」的山水畫作,心有戚戚焉!近日,筆者再次有幸賞讀到成功美術館館藏趙衛先生的多幅山水畫作,頗有一些感悟,樂與愛好者、藏家共饗其美,並求教於諸位方家。

悉心梳理畫家數十年的藝術生涯,筆者發現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趙衛先生能在強手如雲的當代畫界贏得一席之地實非偶然。這不僅源自於其在繪畫上敏銳的洞察力及過人的藝術天分;還有他於師古人中研究畫理畫法,於師造化中擷取筆墨真意,最終還有忠實於個人對藝術的直覺和對自然的真切感受,是其對藝術不急不躁的一貫堅守態度使然。

從筆墨而言,趙衛先生的繪畫受其恩師張仃先生焦墨山水影響,又在姜寶林先生傳統與革新之間的研究上汲取經驗,再加上對宋元明清諸家的探索所得,以及遍歷祖國山河的自然體悟,進而形成了自己密實、充盈而燥潤相合,通透自然的筆墨認識。畫面中隱隱可見宋畫密體的特質,比如范寬「豆瓣皴」的影響等。但又有不同,明顯與傳統、與諸師拉開了距離,燕山、太行以及黃土高原等北方山水荒寒的氣質極為鮮明,焦墨的渴筆老辣與水墨的氤氳潤澤契合嫁接形成骨肉,其抽象而高度概括的筆墨藝術符號鮮明如斯。


如成功美術館館藏《賀蘭氣象》,赭色點染和枯筆皴擦構成的山體,以及剛毅線寫的組合,繪就了西北賀蘭山蒼茫氣象。在色彩、墨色的變化以及線寫、水墨的暈染中,構成明暗關係,展現筆墨衝突。塞上山野,「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般的景象盡現畫面。草木低矮而峰峪稜角分明的自然之象,在畫家這種極其貼合的筆墨符號中得以彰顯,荒涼雄厚的山水之貌和充盈恢宏的天地元氣,自然流溢於畫面內外。再如《皖南秀色》,畫面整體上以高遠構圖,從右下角縱深向上,山巒之勢得以張揚。又以三青和三綠、湖藍等渾染,構成皖南山水秀麗多姿的基調,其上線寫縱橫開合建立起自然山勢奇崛之骨架,水墨點染暈構又使其山體更顯豐腴。再加上三兩徽派建築的點綴,兩泓瀑澗、三五雲嵐的分割,南方山水之秀麗端莊、蔥蔥鬱郁躍然紙上。

同樣觀以上兩幅畫作還可見,畫家在「師造化」上,所下的功夫也是極為紮實的。筆者了解到趙衛先生曾先後多次隨國家畫院龍瑞先生下鄉寫生,從北京近郊延伸至整個燕山山脈,再到太行又深入西北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北方尤其是塞外的黃沙戈壁,少有植被、碎石遍布,山石肌理裸露;黃土高原乾旱少雨,風水侵蝕形成的溝壑梁峁,以及生活在其上的生民居住的孔孔窯洞,都成為自然予以畫家的饋贈。這種遠離城市霓虹旖旎、車水馬龍喧囂的靜謐和來自山野的盈盈生氣撲面而來,使其畫面鮮活而富於生機。造化自然的潤養,讓趙衛先生的繪畫在筆墨「計白當黑」的密密匝匝中,充盈著天籟之音,萬物律動。

賞析成功美術館館藏的這幅作品《燕山秋風》,山野蒼茫盡顯畫家深情,筆墨密實皆是「象外之象」。北方隨處可見的山巒、農家院落,在橫斜交織的線條組合,與墨點的層層積染中,其氣象得以彰顯,厚實密砸之中毫無迫塞之感,反而是天地氣象流溢於其間,生命韻律交織奏唱,帶給我們的是一幅蒼茫厚重的「燕山農家秋景圖畫」。再如那幅《秋日正酣》,顯然是對秋日驕陽照耀下北方山野村落的實寫,草木初現枯榮,略顯佝僂的牧歸者與攢攢簇簇的民居相映照,天高雲淡,筆意方酣。

黃賓虹先生曾說:「師今人不若師古人,師古人不若師造化。」更早又有唐代畫家張璪提出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學理論,「師造化」是藝術的根源,「得心源」是畫家內心情感與構思的歸處。在自然中汲取的養分,落實在畫面中必然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筆墨元素;在向古人前賢處學習到的理論與經驗,最終還是要在與自然、與個人情思的不斷融合中,轉化成個人的畫面語言。趙衛先生多年來碾轉於師古人、師造化、得心源三者之間,來回切換,充實筆墨。這種加法式的研究探索,使其繪畫俞顯豐滿,枯潤相輔相成,虛實相生相映,形神相合以倡。「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孫過庭語),師古而又有時代氣象,寫今而不流於世俗之弊,趙衛先生的繪畫正是在這種敏銳的藝術直覺和理性的審美趨向思考中堅守個性,彰顯其審美意趣而卓爾不群。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歷:趙衛,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國畫院常務副院長,享受國務院專家政府特別津貼,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作品先後參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分別獲銅獎、優秀作品獎、齊白石獎、中國美術創作優秀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