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人物畫的十大墨法解析

奇石書畫 發佈 2022-07-06T07:01:16.324335+00:00

漬墨之法,起於清初「四王」山水畫,是以枯筆皴擦,干後再用淡墨飽筆浸之,中有筆痕而外有墨暈。枯筆皴擦少滋潤,加墨潰染,就可使墨色乾枯中有秀潤之美。

一、意筆人物畫的漬墨法墨法解析

漬墨之法,起於清初「四王」山水畫,是以枯筆皴擦,干後再用淡墨飽筆浸之,中有筆痕而外有墨暈。枯筆皴擦少滋潤,加墨潰染,就可使墨色乾枯中有秀潤之美(圖116)。

圖116:漬墨法示意圖

先以枯筆紱擦,干後以飽筆濕墨漬染。

漬墨法與濕破乾的區別在於:漬墨法是在用干筆皴擦後漬;而濕破干是在乾枯之筆未乾時以濕筆破之。漬墨一遍不夠可再染數遍,力求墨暈厚重而不單薄。

二、意筆人物畫的積墨法墨法解析

積墨法是用同一種墨色或不同墨色層層重疊積加之法。明代唐志契說:「畫家要積墨水,墨水或濃或淡,或先淡後濃,或先濃後淡,有能積於絹素之上,盎然溢然,冉冉欲墜,方煙潤不澀,深厚不薄,此在熟後自得之。」

用積墨法吋筆法要松靈,要能見筆痕,筆與筆之間要留有空隙,不然會感到「膩」,有黑氣。每積一遍墨,應「前一遍墨干之後再加上去。積墨所用的墨色究淡不宜濃,淡墨可積加數遍而仍見筆墨透明。濃墨積加,遍數過多,墨塊的層次沒有變化,最終成漆黑一團,失去積墨意義。積墨法一般用淡墨濕筆層層積加,求墨韻華滋渾厚(圖135);但也可用淡墨干筆層層加厚,求筆筆重釋交錯,構成枯中有潤的筆墨效果(圖136)。干筆積墨,用筆尖蘸墨,筆行紙上,漸次有濃淡筆跡。筆法可用點、皴、擦諸法,多見於現代人物畫中,比濕筆積墨更顯古厚,更有力度(圖137)。

圖135:積墨法示意圖一

淡筆濕墨積墨法:左,遍;右,積墨三遍。

圖136:積墨法示意圖二

干筆積墨法

圖137:周思聰《戴月歸》

此圖先以沉穩之筆連勾帶擦畫出基本形,再以淡宿墨層層枳墨。注意枳墨時也要見筆,也有濃淡變化,墨淡而不失古厚。

三、意筆人物畫的沖水法墨法解析

沖水法是在墨線勾好後,將干未乾時以清水或淡墨水大而積沖染,使未乾之墨化開而已乾的墨保留住原來筆形的一種方法(圖132)。有的筆中間部分被水沖開而筆的輪廓保留,形成特有的墨色效果。此法包要用於大幅作品,以求整體氣韻。它與水破墨的區別在於:水破墨面積相對小,有的是局部的;而沖水法面積較大,有的是整幅用水沖染(圖133)。

圖132:沖水法示意圖

圖133:馮遠《惡之華》

整幅用濃墨畫出形體結構,然後以清水整幅 沖染,自然形成斑脫,狀水相互滲化,構成畫面 的神秘氣氛。

四、意筆人物畫的沒骨法墨法解析

沒骨法是不勾線,直接畫較大面積的黑塊,兼以點、皴擦,直接表現形體的方法。筆法常以大筆側臥出之,筆尖薩濃墨,筆根變淡,筆跡有自然的濃淡變化(圖128)。

圖128:沒骨法示意圖一

沒骨法應每一筆有濃淡變化,漸次過波要自然。

沒骨法筆與筆的相接應在筆根處,這樣能筆筆相連而不失整體和諧;筆與筆不能接在筆尖處,這樣既會有損筆形,又使墨色層次零亂。下筆之前,應先設計一下筆勢的方向、墨塊面積的大小、行筆順序,力求一氣呵成(圖129)。

圖129:沒骨法不意圖二

人物上衣先設計一下筆法,然後用筆由濃至淡一氣呵成。

沒骨法原為花鳥畫中的技法,清代任伯年始以沒骨法畫人物。此法最好用半生熟紙或老紙,因其性溫和,滲化慢,用筆時能沉著厚健;滲化太快的新生宣或棉料紙筆形難以把握。

五、意筆人物畫的宿墨法墨法解析

宿墨是隔宿的干墨加水形成墨水相離、含行渣滓的墨。後人也介以殘剩墨錠加水浸泡、使其脫膠而成:也有把墨錠放入籠里蒸,使其成粉狀,再加水調製而成。在生宣紙上,宿墨點畫的周圍有墨暈滲出,形成特有的情趣。明清以來打不少畫家喜用此種墨法(圖124)。

宿墨色澤較灰,沒有墨光,筆跡明顯且墨韻效果好,現代人物畫常衍墨、新墨並用。宿墨先畫,再用新墨復加。特別在人幅的創作中,宿墨是常用的方法。這樣的畫面筆法清麗而又墨氣淋漓,效果甚佳。有的把宿墨和新墨並置在畫面上形成對比,產生微妙的趣味(圖125)。

水粉黑也有宿墨的效果。水粉黑與宿墨不同之處在於:墨色為透明色,沒有附著力;水粉黑粉質較重,覆蓋力強,但畫厚了會不見筆痕,弄不好會成平板一塊。而現代人物畫常因畫面構成需要,要求介一塊平面的黑塊,水粉黑便成了比較理想的材料(圖126)。有時對畫面某些局部不理想的地方,可以用水粉黑覆蓋,加以修繕。

六、意筆人物畫的潑墨法墨法解析

此法始於唐代王洽,傳其每作圖畫,飲酒至酣,解衣,先以墨潑在絹幛上,以其形似,或為山石,或為林壑,自然天成。今離跡不得而見,不能謬說。現今潑墨法,主要是指以大筆闊跡畫於絹索上,往往整紙墨色暈化幵來,看似潑墨,實為用筆畫成(圖122)。

在人物畫中,潑墨法是較准掌握的,因人物有形的約束,控制了用筆的自由度。在求水墨淋漓的同時,還得符合造型要求。潑墨法行筆時不宜過快,應沉著穩重,筆形再大也應有所起訖,不能亂塗一遍。否則,會混成一團,難以收拾。

圖122:潑墨法示意圖

非墨潑成實為大筆闊筆而為之。

七、意筆人物畫的焦墨法墨法解析

焦墨是比濃墨還重的一種墨,硯池新研出的墨不加水便是焦墨。焦墨法多用枯筆,以用筆的枯濕變化來體現墨的層次。古人說:「乾裂秋風,潤含春雨。」此論道出焦墨法之理,即視形若枯燥,而內質卻能意極華滋(圖119)。

焦墨行筆不能無筆痕,要筆法清晰。筆要留得住,不能浮滑。否則墨韻枯槁,生趣全無,乃為死墨(圖120)。

圖119:焦墨法示意圖

應有干杖秋風而潤含春雨之感。

圖120:汪榮強《人物寫生》

此圖全幅以焦墨渴筆畫成,頭、手用筆要圓幼,乃求形體準確。衣服多以闊筆出之,與圓勁之筆形成節奏對比。

八、意筆人物畫的破墨法墨法解析

破墨法是將兩種不同色度水量的墨在未乾時復加的方法。主要是破開墨色的平板狀態,增加墨色的豐富程度。有時是破墨法可修改一不理想的墨塊。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王維、張璪曾用此法作過山水,可見破墨法在中國水墨畫中由來已久。傳統的破墨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淡墨破濃墨,二是以濃墨破淡墨。現代水墨畫中,還有干破濕、濕破干、水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圖108、圖109、圖110、圖111、圖112)。

破墨法要注意墨的濃淡,兩種墨色不能太近,否則會失去破墨的效果。破墨時,筆中的水量要適中,水量過多,會使墨色過分滲化而成糊塊,水分過少,則墨的濃淡乾濕各白孤立,不能相互滲化。如淡破濃時,筆中水分過少,則無法破開濃墨色層次就分不開(圖113、圖114、圖115)。

圖108:濕破干

先以干墨鈹擦,復以濕墨破之。

圖109:干破濕

先畫濕墨,未乾時以干墨破之。

圖110:水破墨

先畫濃墨,未乾時以清水破之。

圖111:濃破淡

先畫淡墨,未乾時以濃墨破之。

圖112:淡破濃

先畫濃墨,復以淡墨破之。

九、意筆人物畫的濃墨法墨法解析

濃墨、就是墨色較重的墨。硯池中研好的墨,稍加清水即成濃墨。濃墨往往出現在一幅水墨畫中醒目的地方,用濃墨畫的點畫塊有沉穩厚實之感。注意:濃墨不能單一,要求有稍淡的濃墨呼應(圖103、圖104)。

圖103:濃墨法示意圖

濃墨法要筆筆清晰可辨,濃而不濁。不能漆黑一塊,成為死墨。

圖104:清•倪田《鍾馗圖》

畫中人物的帽子、袖口用濃墨勾勒,帽子以濃墨塊補足,雨傘和驢都用闊筆濃墨,筆跡清晰自然。

十、意筆人物畫的淡墨法墨法解析

淡墨,是墨色中偏灰色調的一類。淡到何種程度,沒有一定的界定,根據需要自己把握(圖106)。

淡墨法要求淡而不薄,薄中見厚。要達此境界、全在用筆。筆力沉厚,墨色再淡也不顯單薄。

淡墨法追求一種空靈的韻致,如雨夜昏朦,煙晨隱約。山水畫中常層層積染,不求筆跡;人物畫中則多筆筆復加.求筆跡的層次,表現衣飾的質感(圖107)。

圖106:淡墨法示意圖

淡墨要見筆,方能薄中見厚。

圖107:清•任伯年《劉海戲蟾圖》

畫中人物多以淡墨法畫成,上衣筆法清麗,行筆穩健,墨色清淡而又古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