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不敢稱帝?也不看看他對手是誰,實在鬥不過

墨史淺吟 發佈 2022-07-06T07:39:35.849563+00:00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試想,在清朝初期,一個權傾朝野,俊美霸道的攝政王,不愛江山,只愛美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愛情"這件事,自古以來就是被世人稱頌的偉大力量。人們出於一種本能,徘徊於異性之間那股莫名的吸引力。

在觀賞歷史的角度上,比起錯綜複雜的局勢分析,還是"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愛情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試想,在清朝初期,一個權傾朝野,俊美霸道的攝政王,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為討美人歡心,不惜一切代價,將美人與親哥哥的兒子送上了皇位,無怨無悔。這樣"深情"的男人,多麼令人神往啊。

可是,當小說里的橋段照進現實,究竟是浪漫還是濾鏡破碎?歷史上的多爾袞當真一心為了"大玉兒"痴情至此,手握重兵卻對皇位沒有半分想法嗎?倘若他真有此等野心,又為何遲遲沒有動作呢?

公元1643年,皇太極在盛京皇宮猝死,事發突然,並無遺詔。各位皇子王爺都爭相恐後地想繼承皇位。誰是繼承人?成為了眾人討論的熱潮。

在眾多人選中,呼聲最高的有兩位,一位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也就是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另一位是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

按照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身為嫡長子的豪格,自然是所有皇子中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而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是皇太極的十四弟,按照"兄終弟及"的規矩,也有資格繼承皇位。那麼這兩個人,究竟誰才是皇位繼承的最佳人選呢?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論軍功,豪格自幼就跟在父親身邊,征蒙古,征朝鮮,打敗明軍,立下赫赫軍功。而多爾袞也不是凡人,征蒙古察哈爾部,大敗林丹汗,獲得傳國玉璽,被封為墨爾根戴青。

論實力,豪格手握正藍旗,同時還獲得了濟爾哈朗和代善的支持,他們一個是鑲藍旗統領,一個是兩紅旗統領,相當於擁有了八旗中四旗的勢力。而多爾袞與他的兄弟多鐸雖然只掌握兩白旗,但是戰鬥力強,也絲毫不遜色於豪格。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由黃、藍、白、紅這四種顏色區分的,並且以「正」和「鑲」字進行二次劃分。原本清朝的八旗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但清軍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和鑲黃兩旗是由皇帝親自帶領的,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區別於其他由宗氏子弟統領的六旗了。

順治帝時期,也就是福臨在位時期,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旗也由皇帝直接率領,因此,八旗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論年齡,豪格雖然輩分小,要稱多爾袞一句叔叔,但是豪格卻比多爾袞還要大上三歲。二人都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年富力強,有勇有謀,在本質上並無差別。

因此兩人可以說是旗鼓相當,難分伯仲。八旗會議開了多次,每次都可以說是,據理力爭,火藥味十足。

即便如此,結果也難以抉擇。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鄭親王濟爾哈朗忽然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既然大家不能達成統一意見,那我們就換一個候選人吧,立先帝九子福臨為新帝為何?"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訝的提議,面對兩位實力如此強勁的候選人,最終竟然要讓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孩繼承皇位嗎?

福臨登基

但是更令人驚訝的是,皇位的有力繼承人多爾袞竟然同意擁立福臨為帝,並表示會全力輔佐新帝登基。

這時,滿朝文武頓時安靜下來,鴉雀無聲,豪格見多爾袞如此堅定,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年幼的福臨就成了兩虎相爭的倖存者。

公元1644年,年僅六歲的愛新覺羅·福臨,在叔父睿親王多爾袞的擁立下登基為帝,成為清朝歷史上的第三位皇帝。

那麼作為對皇位幾乎唾手可得的兩位繼承者,又為何會同意齊爾哈朗的建議,立年僅六歲的福臨為帝呢?

這看似草率的決定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難道多爾袞真的對福臨的生母莊妃有非分之想嗎?

歷史事實與野史猜測

其實啊,縱觀全局,當時大清朝逐鹿中原,對抗明朝的主要勢力一共分為兩股,一個以多爾袞為首,一個以豪格為首。

而多爾袞手握正白旗,又有多鐸鑲白旗的支持,原本是穩贏的。

可是豪格又得到了兩紅旗統領代善和鑲藍旗統領齊爾哈朗的支持,導致兩者實力不相上下,幾乎大半個清朝的勢力,都參與到了此次皇位爭奪戰中。

倘若他們真的爭鬥起來,無疑是在用"左手打右手",無論誰輸誰贏,都會讓清朝元氣大傷,將先輩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

這個道理,豪格懂,多爾袞也懂。於是,在鄭親王提出立福臨為帝時,二人不謀而合,同意了這個建議。因為立福臨為帝,是穩定局勢的最好辦法。

對於鄭親王濟爾哈朗來說也是如此,身為皇室宗親,從小便生活在宮中,與皇子們十分親近。自青年時期出征,屢創佳績,為清朝的繁盛立下汗馬功勞,自然不會在此時袖手旁觀。

而福臨年紀尚小,生母莊妃也並非京城的名門望族,不會牽扯到多爾袞與豪格的爭鬥之中。因此,福臨無疑是此次皇位繼承的最佳人選

多爾袞接受了政治交易,成為被齊爾哈朗制衡的攝政王。但是,多爾袞的野心並不止步於此,自福臨登基後,他每日謀求算計,排除異己,終於將濟爾哈朗擠出權力中心。

經過時間的推移,多爾袞的地位愈來愈高,權力越來越大,在濟爾哈朗下台後,更是如日中天,最終權傾朝野。由此可見多爾袞的權力之廣,野心之大。

此時的多爾袞權利滔天,成為了操控皇帝的幕後皇帝,可是他又為何遲遲沒有動作呢?

其一,兩黃旗雖屢遭多爾袞的打擊,但是他們的整體勢力,不在多爾袞之下。況且,當時多爾袞的囂張已經引發了其他各旗王爺的不滿。

其二,多爾袞與多鐸二人,因為皇位繼承的問題早有嫌隙。後來多鐸患有天花早逝了。

最後,滿人初入中原,以少數民族統治主體民族漢人。篡位對於他們而言,屬於繼位不正,改變了帝位的合理性。如果堅持如此,會激化民族矛盾等諸多問題。

因此,多爾袞即使野心勃勃,手握重兵,也不敢公然篡位。至於大玉兒,也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后,他們二人的事情在正史上無從查證。關於他們二人的愛情故事,或許更多的是捕風捉影,趨於潮流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