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最擰巴的教育:喊著尊重孩子,卻又不甘心…

凱叔講故事 發佈 2022-07-06T08:00:12.737374+00:00

擰巴的教育:想尊重孩子,卻又不甘心。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6歲的茉莉,有個不折不扣的雞血媽媽。她花了幾年時間,在牛津拿到了教育碩士學位,後來生下女兒茉莉。

作者 | 嬌雲


擰巴的教育:想尊重孩子,卻又不甘心


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6歲的茉莉,有個不折不扣的雞血媽媽。


東北籍媽媽靜涵,婚後和丈夫定居洛杉磯。


她花了幾年時間,在牛津拿到了教育碩士學位,後來生下女兒茉莉。對於如何養育孩子,靜涵早在備孕時就做好了規劃。



在她看來,學體育這件事,無論孩子有沒有天賦都必須學,因為這能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


然而,當理想進入現實,媽媽的教育也很快出現了問題。


茉莉4歲就開始學花滑。每天,都被媽媽逼到極限。


由於茉莉接受的是運動員級別的訓練,一些難度高的動作,甚至要經歷成百上千次重複才能學會。她小小的身體,每天都承受著各種磕碰摔傷和疲勞。


剛學花滑時,茉莉非常抗拒,一到上冰時間,就逃避、拖延,拒絕去冰場。然而,卻沒有一次贏過了媽媽的堅持。


慢慢地,茉莉適應了下來。


但媽媽的夢想也逐步升級,原本打算通過學體育磨鍊女兒,但現在,她又想讓茉莉成為職業運動員,將來能走進奧運。


自從茉莉學花滑後,媽媽就放下工作,全職陪練。在她看來,如果能憑一己之力,把女兒培養成奧運運動員,是一件非常有成就的事。


茉莉就是她的教育工程,是她的作品。



當有人質疑她是虎媽本媽時,她拒不承認。


在鏡頭前,她對女兒又這樣表白:「希望女兒能作個普通小孩,懂得聆聽、跟隨內心的聲音,不被媽媽的喜好影響,敢於做夢勇敢追夢,成為任何她想成為的人。」


一方面,她為女兒安排了運動員人生;


另一方面,又表示希望孩子勇敢做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媽媽的說法和做法,充滿了矛盾。如此擰巴的教育態度,背後其實是媽媽的不甘心。


然而,親子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的自我價值不應該由孩子來體現。


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超過成人想像。


如果父母信任孩子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尊重並放手給他探索的自由,這才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別讓擰巴的教育,耽誤孩子成長


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中,王孫瑞明上小學時,成績處於中等偏下。進入初一後,便滑至全班墊底。在第一學期期末模擬考中,數學只考了29分。


父母對此非常焦慮,畢業於名牌大學的他們,決定親自上陣輔導孩子。


令人懊惱的是,孩子的接受能力完全不在線。


夫婦倆只要輔導作業,情緒就不受控制,媽媽經常被氣到大喊大叫,甚至動手;雖然爸爸平時比較溫和,也從不打孩子,但他會狠狠地擊打桌面,每輔導完一次孩子,手掌也會疼痛很久。


王孫瑞明的爺爺奶奶也是老一輩的名牌大學生,無奈的夫婦倆只好請求二老支援,畢竟他們把兒子培養得很優秀。可沒過多久,爺爺奶奶也直呼教不了孫子。



他們又在外面給孩子報了一對一的數學補習班。令人崩潰的是,剛開始補習時,孩子成績還有60多分,慢慢地便滑到40多分,最近一次竟考了29分。


孩子的成績成了壓在夫婦倆心頭的一塊巨石。


私下裡,媽媽忍不住跟同為名校畢業的同學訴苦,但她發現,不少人跟她面臨同樣的困境,雖然父母都是學霸,但孩子在學習上卻遠遠不及他們,甚至還明顯落後於同齡人。


這也讓夫婦倆有了些許平衡,努力說服自己接受孩子的現狀。



但與此同時,他們又並不甘心孩子「只能這樣」,於是依舊重複著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極力尋找更好的輔導老師。


由於父母太過心焦,孩子也變得很焦慮。試想,內心整天被挫敗感和焦慮填滿,孩子過得有多煎熬、痛苦?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專長,不擅長學習,在其它方面仍有很多可能。早一步接受現狀,就能早一天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讓孩子贏得未來,父母先贏過自己


不少父母知道該尊重孩子,卻又盼望孩子按父母的理想成長。


如果把父母的理想強加給孩子,輸家就是孩子。


想讓孩子贏得未來,父母先贏過自己。


接受孩子的特性


如果孩子的特性,並不是父母所期望的,父母要做的,不是用力改造,而是學會接受。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丁延慶副教授,6歲就能背誦整本新華字典,從小到大都是同學中矚目的學霸,但丁教授的女兒上小學後,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倒數。


剛開始,丁教授非常焦慮,每天親自輔導孩子,並為她制定系統的學習計劃。


在爸爸的高壓政策下,女兒成績有所進步,但比起其他同學仍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丁教授也做出預判,就女兒的學習能力,大概率進不了好大學。


與此同時,他發現這樣的學習,讓女兒並不快樂,丁教授這才意識到,應該接受孩子是普娃這一事實,這對孩子、對自己都有益處。



於是,他不再執著於提升女兒成績,而是多方面培養她發展特長。


他認為,如果孩子的專長得到了好的發展,將來同樣也能成為有用的人,擁有好的人生。


太多時候,孩子對教育反應出的抗拒和痛苦,都是在提醒父母要轉變教育方式。


先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他才有更多機會成為人生贏家。


養育目標要明確


手錶定律認為,目標明確清晰,事情才能夠更快速獲得成功。


在教育中,父母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如此,才能避免走彎路。


很多人羨慕葉一茜會教育孩子,其實,她不算佛系也非雞血媽媽。她認為,教育是「私人定製」,既要幫助孩子適應大環境,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正因為她的教育目標一直很明確,在實際育兒中,也顯得更為輕鬆,而孩子也成長得非常優秀。


葉一茜發現,女兒森碟很難長時間坐在桌前學習,但她一旦投入運動卻精力充沛,整個人也神彩奕奕,比起學習,女兒更擅長體育。


於是,她不勉強女兒死嗑學習,但也不讓放棄,而是讓森碟在能力範圍內,保持上進。由於森碟很喜歡打網球,小學三年級,在校運動會上還拿過冠軍,葉一茜就著重給予培養。


在媽媽的引導下,森碟幾歲大時,就表現出不嬌氣、樂於助人等特點,深受大家喜愛,而長大後的森碟,借著打網球,不但體格發育良好,性格也更獨立更自信。


森碟的成長是穩定持續的,這離不開媽媽一路清晰明確的指引,如此,父母和孩子有勁才能都往一個方向使,自然就更容易看到教育成效。


養育,即成就孩子。


成就,是以孩子的利益為出發點,幫助他活出內心所期待的樣子,這意味著父母要割捨掉自己的期望。


割捨,是收回延伸到孩子身上的意志力。


讓父母的意志回歸父母,這既保護了孩子意志的獨立,也成就了父母自己。


—— End ——

作者:嬌雲,育兒育己。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