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失望」?這可賴不著中國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7-06T15:46:57.388770+00:00

這筆總計金額370多億美元的訂單,據稱是空客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訂單之一,彭博社稱,這「是中國發出的信號,對波音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中國三大航空公司7月1日相繼宣布訂購空客公司共計292架民航客機後,美國輿論顯得很「酸」。這筆總計金額370多億美元的訂單,據稱是空客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訂單之一,彭博社稱,這「是中國發出的信號,對波音公司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波音公司則表示「失望」,抱怨美中兩國的「地緣政治分歧」損害了該公司的業務前景,並敦促美中進行對話。

如果認為中國公司與其他國家公司簽的每一筆訂單背後都藏著「政治心思」,這只能說明,華盛頓最近這些年用政治強行干預經貿的做法是多麼嚴重,並在美國企業和輿論界形成了「草木皆兵」的氛圍。

實際上,航空合作一直就是中歐經貿領域合作的「老三件」之一,空客公司在中國國內還建有總裝廠,雙方的合作穩定而成熟,繼續推進合作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也有分析認為,這筆大單應該是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談判」取得的合作成果,三大航企集體訂購可以取得比較好的價格。此外,空客飛機的燃油效率、歐元匯率走低也可能是影響因素。總之,這是一次無可指摘的正常商業往來,其結果也是平等互惠的。

在與空客公司的競爭中失利,美國方面心裡自然發酸。從全球市場的表現來看,2019年以來,空客公司在爭搶客機訂單和市場份額等方面已經全面領先波音公司。這一方面是因為波音737MAX機型的安全隱患,其在各國的復飛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另一方面,美國國內供應鏈混亂也影響到波音公司的交付能力,今年5月份它還一度不得不暫停了737客機的生產。有消息稱,一家中國航企今年早些時候取消了向波音公司採購100多架飛機的計劃,原因就是「交付存在不確定性」。

在這種背景下,與其分析中國公司的「動機」,不如反思美國政府的行為。試問,一個動輒把「脫鉤」掛在嘴邊、把制裁大棒舉在手裡、經常無中生有出台貿易限制法規的國家,誰能完全放心地和它進行大規模的交易,尤其是像飛機這種使用周期長、零部件複雜、後期維護專業性強的產品?這種擔憂在很多時候甚至不是國家行為,而是各種商業團體在做生意前都會考慮的政治風險。

美國商會此前就曾做過評估,美國若跟中國搞全面「脫鉤」,在民航領域完全切斷對華銷售,將使美方每年損失380億至510億美元,流失16.7萬至22.5萬個就業崗位。波音公司去年也曾做過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8700架新飛機,總價值將近1.5萬億美元。如果現在一筆370多億美元訂單的丟失就讓波音公司覺得痛的話,那麼任由美國一些政客繼續對華脫鉤斷鏈、構築小院高牆的各種鼓譟和操弄,包括波音公司在內的美國公司面臨的,將不是短痛而是長痛。

現在,波音公司抱怨「地緣政治分歧」影響了自己的生意,但這賴不到中國頭上。如果說這其中有什麼政治因素的話,只能說是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自我反噬。2021年,拜登政府同意擱置波音和空客兩家公司之間長達17年的補貼爭端,以此拉攏歐洲國家「共抗中國」。如今,空客公司贏得中國航企的訂單後,美國輿論又開始醋意泛濫。這或許可以提醒歐洲,美國嘴上喊的「主義」背後到底是什麼,這也能夠提醒華盛頓,政治操弄終究戰勝不了市場規律。

至於波音公司,最應該做的不是朝著中國表達「失望」,而是在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的基礎上,把市場規律的道理,好好跟美國政府和國會講講。當然,應該這樣做的,又何止波音公司?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環球時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