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文化沙漠」里的一片綠洲

大明校長的日常 發佈 2022-07-06T19:16:17.694475+00:00

百老匯電影中心位於油麻地眾坊街駿發花園,包括影院、書店和咖啡館三部分。曾經有人說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在香港找文藝片,無疑像在沙漠上找尋綠洲一樣困難,但只有你真正走進這座城市,你才能發現它的與眾不同。

百老匯電影中心位於油麻地眾坊街駿發花園,包括影院、書店和咖啡館三部分。曾經有人說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在香港找文藝片,無疑像在沙漠上找尋綠洲一樣困難,但只有你真正走進這座城市,你才能發現它的與眾不同。比如百老匯影院就經常會放一些小眾口味的電影,在其他任何商業院線,你可能完全找不到這樣的片子,有人不屑一顧,有人如痴如醉,然後有一些獨立電影人的片子就從這裡走出來了,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

思想的火花在這裡碰觸,很多本來不愛看文藝片的年輕人,因為到了這裡慢慢喜歡上文藝片,甚至跑到台北念電影系。還有更奇妙的是說一個做空調的職工非常喜歡去百老匯電影院看電影,等到影院成立10周年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自己寫小說了,也許這樣的故事在任何地方的影院都可能發生,因為電影本來就是一個思想收斂與綻放的過程,不過在商業色彩濃郁的香港無疑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影院旁邊的庫布里克書店是電影中心的附屬產物,書店的名字取於電影大師Stanley Kubrick。這是一個地道的電影書店,明亮寬敞的店裡散發書香,牆上有電影改編劇本中尼古拉斯凱奇躺在床上看書的巨幅劇照。在最新的貨架上,你會發現某個你認識的文化人,以不羈的形象上了雜誌封面,這並不奇怪,這裡的雜誌善於發掘新銳力量,書店的另一邊是設了許多座位的簡易咖啡廳,延續了咖啡與樹的交織,家人能夠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尋找一個角落,安靜地讀一本好書。


不過說到書店,我更喜歡那些獨立書店,比如旺角就有很多這樣的二樓書店,他們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不得不拋棄窮酸的文人氣節,用迂迴的方式搬到了租金更便宜的二樓、三樓甚至更高樓層。看看書架上的推薦書目,對書店店主的品位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很多地方的老闆既是店主又是店員,他們對店內的書籍如數家珍,不論你問及任何一本書,他們都可以立刻告訴你準確的答案,也許它會是你的知音。當你提到某個書名時,他會迅速轉身給你去故舊的書堆里找出這本書,然後帶著興奮的語調說些淘氣的話。

我又想起另一個故事,記得我曾經去過的一個三層小樓,書屋有些陳舊,散發著一種朽木與潮濕樹葉混合的味道,書屋的顧客也不多,寥寥幾個,書店的主人是個婆婆,他可以靜靜地坐在收銀的地方,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說話,只是用呆滯的目光看著偶爾闖入的顧客。二樓的天花板有些低矮,橡樹柜上有整排整排的書,牆上的一扇小窗投進來一些光線,可以清晰地看到細微的塵埃在空氣中飛舞。

我記得有一次跟婆婆聊天,問她為什麼一個人守著這個書屋,他就告訴我一個她的故事。他說結婚時他的先生買下這座小樓作為求婚禮物送給她,說以後要把收藏的所有書都存放在這裡,小樓在當時算是一筆很大的財產,這樣的浪漫即使放在現在也是無比美好的,可以想像年輕的新娘是多麼地快樂而感動。婚後,兩人最浪漫的事就是每年將小樓里的書都重新整理歸了一遍,給破損的封面細細地包好書皮,將書柜上的灰塵細細地抹掉,兩個愛書的人幾十年的積累,就收藏了滿滿三層樓的書。等到他先生年紀大的時候,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些書。於是夫妻倆決定開放書屋對外銷售藏書。直到老先生過世後,婆婆開始一個人守護著書屋,他眼眸變得渾濁,神情變得漠然,可是依然守在這裡。

婆婆雖然不會每年都整理書櫃,對要求幫忙找書的顧客也會不太樂意,是因為愛心枯木再沒有人一起堅守,所以懈怠。又因為堅持真愛,堅持捍衛著承諾,所以繼續經營書屋。對於只看不買的人,婆婆不會驅趕,興致好的話會煮上一杯咖啡,對樓上的人大聲問一句,你也來杯咖啡嗎?很多年過去了,不知書店的婆婆現在是否還安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