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湖南福壽螺防治:化學防治VS稻鴨共生,哪種方式對環境友好?

中國綠髮會 發佈 2022-07-06T22:19:05.878706+00:00

近日,湘潭紅網發布了一篇報導:《送防治藥物、知識到田間地頭 湘潭縣開展福壽螺科學防治》。報導顯示,農技人員及時為種植戶送去福壽螺防治藥物、知識,助力糧食穩產。但是報導中沒有的部分是,農技人員為農民送去關於生物防治的指導。報導中也沒有說明,殺螺胺,亦稱「貝螺殺」。

近日,湘潭紅網發布了一篇報導:《送防治藥物、知識到田間地頭 湘潭縣開展福壽螺科學防治》。報導顯示,農技人員及時為種植戶送去福壽螺防治藥物、知識,助力糧食穩產。

但是報導中沒有的部分是,農技人員為農民送去關於生物防治的指導。報導中也沒有說明,殺螺胺,亦稱「貝螺殺」。化學名N-(2-氯-4-硝基苯基)-2-羥基-5-氯苯甲醯胺。殺軟體動物劑。由5-氯水楊酸、2-氯-4-硝基苯胺反應製得。工業品為無色固體,難溶於水,對熱穩定,遇強酸和鹼才能水解。有可濕性粉劑、乳油。用於殺滅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和吸蟲綱幼體。對魚類、蛙、貝類有強毒。

事實上,筆者發現,湖南省農業農村廳2012年發布的一篇《關於外來物種應急管理有關情況的匯報》中指出,湖南省已經開展了福壽螺等生物防治技術研究。綜合防治技術示範區的結果顯示,通過稻鴨共生、養殖青魚等生態技術控制福壽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時隔十年,今天已經是2022年,這些10年前花了大量資金研究的生物防治技術,早已經成熟。可令筆者困惑的是,正如這篇報導中所看到的——為什麼在田間如今卻不用?

正如紅網這篇報導一樣,被農業技術部門、媒體推廣的,常常是工業文明和資本的手運作的市場化的產品,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聲音,常常聽不到、看不見、不被推廣。哪怕,它背後使用可能帶來的是非靶物種的死亡、生物多樣性的悄然喪失。

求知者解惑。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歡迎爭鳴。也期待有關部門能給個答案。)

作者:田文杰

編輯:綠茵

責編:老夏

來稿日期:2022年7月4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