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觀點 |「馬踏飛燕」玩偶賣斷貨 設計團隊:找到新方式和年輕人對話

央廣網 發佈 2022-07-06T22:54:24.665323+00:00

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日,甘肅省博物館「神馬來了」IP系列下的「銅奔馬」文創產品在網絡爆紅,相關產品銷售一空,掀起了大眾的討論熱潮。

央廣網北京7月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日,甘肅省博物館「神馬來了」IP系列下的「銅奔馬」文創產品在網絡爆紅,相關產品銷售一空,掀起了大眾的討論熱潮。《新聞有觀點》聯繫到甘肅省博物館文創設計團隊,挖掘「馬踏飛燕」玩偶走紅背後的故事。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銅奔馬」文物正面也是咧著嘴的!希望你看著它就想笑

記者:我們看到玩偶「馬踏飛燕」爆紅的同時也在被仿造出售,我們現在有沒有一些維權措施?

崔又心(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對我們原創者來說,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挺心痛的。近期我們通過官方渠道發布了嚴正聲明,也會同步使用法律手段保護智慧財產權。我們也希望能夠藉助這個機會呼籲更多的人支持原創。目前只有三個官方渠道能夠購買到正版「馬踏飛燕」,一是甘肅省博物館的天貓旗艦店,二是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抖音號的內置櫥窗,三是甘肅省博物館線下實體店。

記者:現在這個文創已經全面斷貨,咱們之前想到會這麼火嗎?

崔又心:完全沒想到,確實很突然也很驚喜。我們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官方和大眾的轉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真的感謝大家對我們館的支持和喜愛。

記者:「馬踏飛燕」這個小玩偶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崔又心:這一系列文創產品都是根據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開發的,因為它不僅僅是文物,也是中國旅遊的標誌。我們就是想把「銅奔馬」的形態以及文化歷史展現出來。大家之前熟悉的是「銅奔馬」的側面,其實正面看,它就是咧著嘴的,嘴還有點歪。我們設計時突出了它的正面形象,比如放大它的頭和嘴的傾斜度,並且增加了牙,讓它整體給人一種調皮可愛而且非常萌的感覺。同時我們給馬和飛燕增加了一個互動,讓它倆看起來就像一對好朋友。

「馬踏飛燕」文創產品(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記者:甘肅省博物館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澱,而「神馬來了」這個系列整體在走一個比較「諧」的路線,這樣的理念大家是否能形成共識?

崔又心:甘肅省博物館差不多從2015年起就在致力於文創產品的開發以及落地。「神馬來了」只是眾多IP中的一個,我們希望每一個IP都能找到對應的受眾群體。大眾對文創的認識程度越來越高,這也使得文創的設計門檻越來越高。我們想要對標的是年輕人,所以我們這個85後、90後偏多的團隊在整體設計的時候想法還蠻一致的,一定要做出一些真正讓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東西。而且文創產品的價值不止於擺放,它一定要有實用性、趣味性和社交性,它必須得有裂變的潛力,這樣它才能實現文化的傳播。也得益於「銅奔馬」這一文物的潛在粉絲支持,現在設計出來的玩偶很受年輕人喜愛,丑萌丑萌的,可以幫助處於高壓的人放鬆。你看著它就想笑!這次的設計雖然在外界看來可能有些大膽和突破,但是我們相信文化創意之後,一定能找到一個新的方式去和年輕人對話。同時我們也堅信文化創意會成為博物館傳播文化的一個新途徑。

記者:聽說文創中心的小夥伴,大家都很年輕,90後85後為主,你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一份工作?

崔又心:2018年的時候,我在澳洲研究生畢業之後回到家鄉蘭州。當時曾在甘肅省博物館做過翻譯實習,在工作之餘我發現這個團隊熱情高漲,作品呈現的瞬間設計師會激動得哭出來。畢業之後,我想去感受一下他們的這種熱情,所以我從事了這個行業。這幾年,我跟著團隊見證了甘肅省博物館的文創從零到今天成為熱潮,還是很感慨的。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的年輕設計師們(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記者:我們知道甘肅省博物館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在這樣一個地方你做了好幾年,這個過程中你覺得難度比較大的是什麼?

崔又心:其實文化創意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尤其是文化創意產品,它需要的一定是文化性和創意性並存。現在博物館的文創百花齊放,大家都在想破頭去做一些能夠出圈的產品,這其實是越來越難的。從文化創意本身的工作上來說,它的難點也會很多。整個設計過程要經過非常多的環節,比如前期的頭腦風暴,梳理出一條比較清晰的產品線規劃。在此之上,設計師就要開始打樣,即動筆將腦子裡的東西呈現在電腦上,在產品經理的介入下將平面上的東西轉變成立體的,這也是文創最難的一個過程。拿「銅奔馬」玩偶來說,我們歷經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時間才確定成品。最後是大貨生產,對產品的大小、比例、顏色進行反覆調整。我們對於上線的每一件產品都是精心把控的,一般一件文創需要進行5到6次的修改,才能調整出一個大家都很滿意的作品。

記者:這次「馬踏飛燕」成功出圈,你覺得通過這次成功大家可以總結出什麼?如果再往遠一點說,你和你的團隊有沒有更大的野心,想實現什麼樣的心願?

崔又心:這隻馬是在「素人」喜愛並且自發推廣下火的,所以我們才說好的文創它不僅有國民度,還要有社交屬性。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夠延續IP去做更多有意思的、有傳播性的文創產品,滿足大家的需求,同時讓更多人通過文創的開發了解文物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總體來說,這次的爆紅給我們之後的文創工作留下了非常多的考驗,也提供了非常多的機遇,我們一定會抓緊這些機遇,盡全力向觀眾提供更多的文創產品。

旅遊產業研究學者張楊:文創消費不分年齡,文創發展大有可為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副研究員張楊在《新聞有觀點》中點評總結,她介紹,從統計數據上來看,疫情之前,我們國家的國民每年平均出遊接近5次,其中有1次出遊是到文博場所,而且在很多城市前幾名的打卡地當中,都有博物館的身影出現,甚至排到城市必打卡地的前兩名。去年「雙11」,博物館文創開售第一天銷量就激增超過400%。由此可見,大家對博物館文創的熱情非常高。在張楊看來,如今文創之所以這麼火,主要體現了老百姓對一種更精緻的生活、更有趣的事物和傳統文化的期待,體現了生活和審美的態度。此外,文創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未來,文創產品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活」起來,助力文化出海?張楊總結說:「首先,文創要走向普惠的文創;其次,文創要從有形產品的製造走向無形文化的輸出;最後,要不斷加強文創文旅領域的新基建。」

監製:梁悅

記者:王嫻 焦健 孫魯晉

編輯:劉紅偉 丁慕涵 劉曉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