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秧苗學插秧,浙江農林大學把課堂搬到了田間

錢江晚報 發佈 2022-07-07T00:51:16.913104+00:00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陳勝偉 丁楚琪「這就是水稻嗎?以前都是遠遠地看,這可是我第一次學習插秧,真沒有想到插秧還有這麼多的技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鄭琳 通訊員 陳勝偉 丁楚琪

「這就是水稻嗎?以前都是遠遠地看,這可是我第一次學習插秧,真沒有想到插秧還有這麼多的技巧。」近日,浙江農林大學作物學科教師以及農學專業2021級全體同學,來到杭州市餘杭區戴家村的杭州森樂農業開發公司水稻育種基地開展水稻插秧勞動教育。這也是該校開展「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創新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舉措之一。

你能分清楚水稻和雜草嗎?這似乎聽起來容易,浙江農林大學趙向前拿出一把秧苗,讓同學們來區分其中的稗草和水稻。同學們看看這棵,摸摸那顆,卻沒人發現其中的門道。「老師,這些真的有區別嗎?」「這不都長的一個模樣嗎?」在老師的點撥下,大家發現,原來稗草的葉子顏色較水稻深,葉脈呈白色,葉子比較光滑無毛;而水稻葉脈為綠色,葉子粗糙有細細的絨毛。

三指捏住秧苗底部、取出、輕插入泥……在老師示範過插秧具體操作步驟後,同學們開始了移栽實踐。插秧要注意行距,每行六株,分布整齊;秧苗要插直、插穩,避免倒伏或秧苗懸浮……同學們挽著褲腳,滿腿泥巴,但大家絲毫沒有懈怠,你追我趕,漸漸便熟練起來。

休息時間,大家在基地裡邊參觀邊學習,趙向前老師還給同學們細緻地介紹,「這個叫直播稻,看長勢播種7天左右了」。大家一邊走,一邊看:測交組合,各世代選種,制種繁種以及遺傳群體……六千多種材料在稻田裡密密麻麻地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大家瞠目結舌。農學211的方卓藝說:「以前只是在書中了解到這些知識,今天跟隨老師真實地在田裡看見這麼多種水稻,真的很開心很震撼,好像書本中的知識活了起來。」

這是農學211陳家怡同學第一次插秧,她說:「我們之中幾乎沒有人有過下田插秧的經歷。插秧確實是很辛苦,幾乎要一直彎著身子,但我們在實踐中也學會了分辨稗草和水稻,學會了如何插秧,這加深了我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更明白以後設計出能夠自動化的育種機器的重要性。我很開心可以參與插秧實踐,也感受到了勞動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意義。」

同學們的努力和用心也得到了李飛飛老師的肯定:「通過本次水稻移栽活動,大家不僅學習了課本外的知識,在實踐過程中樹立了正確勞動觀念,加強了躬耕實踐,提升了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自己作為現代農學院一份子所肩負的種業振興義務和責任,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勵。」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歷來重視勞動教育,長期舉辦春耕播種、割麥子等勞動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師生堅持以堅持強農興農為己任,深入踐行「生態育人,育生態人」工程,提升「學農、愛農、強農、興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積極貢獻力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關鍵字: